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涂料生产 第二天粘度变大 #4杯 如:45S变成60S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gziqiang    时间: 2014-1-10 17:17
标题: 涂料生产 第二天粘度变大 #4杯 如:45S变成60S
接触涂料行业不久,一直收益于联众论坛,非常感谢各位前辈。

水溶性 氨基烤漆

涂料生产中, 当天生产的粘度在45S左右,第二天早上测试变成60S左右;
清漆、色漆都有此现象;
直接取清漆(清漆静置2天后),粘度在57S,用棒子简单搅拌半分钟(桶内15公斤左右),粘度变成55S。
(部分数据在观察中)

一些朋友提出原因:
1、增稠剂影响——本配方中没有加入增稠剂;
2、消泡效果不理想,第二天微泡消失后,粘度上升;
3、初始咨询这一问题的时候,有人提出可能是因为颜料的吸油脂量高,色浆研磨不充分,在静置的过程中吸附树脂,造成粘度升高;但是观察清漆后就基本可以排除这一个可能性了,或者说影响不是最大。
4、树脂的触变性,分散机搅拌后,涂料溶液内部处于流动状态,待时间延长后,完全静止,粘度变大;
5、生产涂料时,涂料温度比室温高,静止后,温度与室温同,造成变化。(没有加入溶剂、水时,会出现温度上升情况,但加入溶剂 后有时需要调色,搅拌超过一个小时,应该和室温一致。)

以上是部分朋友的观点,但目前我个人认为是由于树脂的触变性引起的。(树脂不会考虑更换)

粘度的变化主要在于影响生产终点的判断,希望有这方面经验的朋友给予帮助,如何才能让粘度处于稳定状态,如果不能使粘度稳定,如何来判断终点,减少生产的误差。

非常感谢!



coatu_reward
作者: 13867187718    时间: 2014-1-10 18:58
不要说水性的,就是溶剂油性的也非常正常。
作者: JNCJ    时间: 2014-1-10 19:53
当天生产的粘度在45S左右,第二天早上测试变成60S左右;第三天早上测试多少S?如果没有继续升高,就可能是消泡效果不理想,第二天微泡消失后,粘度上升,可以加大消泡剂的量再比较。
建议在50度的烘箱放置一周看看
作者: chengziqiang    时间: 2014-1-11 13:12
13867187718 发表于 2014-1-10 18:58
不要说水性的,就是溶剂油性的也非常正常。

大哥,向您多请教几句:
溶剂油性变化也很正常,那一般终点控制上,怎么确定最终合适粘度呢?
(在实际生产中,该如何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非稳定因素呢?)

非常感谢!
作者: chengziqiang    时间: 2014-1-11 13:33
JNCJ 发表于 2014-1-10 19:53
当天生产的粘度在45S左右,第二天早上测试变成60S左右;第三天早上测试多少S?如果没有继续升高,就可能是消 ...

感谢大哥!

清漆的一个初步数据:
生产出来43S,第二天早上(用棒子简单搅拌半分钟左右)54.6S;第三天早上(用棒子简单搅拌半分钟左右)53.5S;第四天早上(用棒子简单搅拌2-3min,因安排他人操作引起变量)55.8S。
考虑到基本稳定,幅度变化在误差范围,就采取另外一个方案。
将此桶涂料用分散机搅拌,低速搅拌1h(150R/min,分散盘半径1分米左右),表面观察起泡不多,粘度55S;
继续搅拌0.5h(300R/min),粘度55S左右;

其中一款色漆:
47S——69——74——76——78——78(从生产停止到每天粘度数据)

今天实验室测试情况:
清漆/
静止超过半个月的清漆:温度(9.5摄氏度)/67S
搅拌5min(实验室分散机,1000r/min,气泡很少),温度(10摄氏度)/57.5(第一次测)/63S(第二次测)/64S(第四次测)

再次搅拌15min(气泡多,1000r/min),温度(10摄氏度)/70S(第一次测,因气泡较多,用滤布过滤后测,时间离取出漆液间隔约5min)/73S(没有过滤,直接测,泡较多)/74S(没有过滤直接测)

从清漆的观察看:
第四天数据,用棒子简单搅拌和用分散机搅拌对比,分散机搅拌气泡较多,棒子搅拌气泡较少;可以初步分析气泡影响不是很大。(初步判断)
但是在实验室小实验的情况又和此结论不协调?

上午分析的触变性、气泡都不能得到可信的结论。

温度的实验在测试中。

希望各位大佬帮助分析下!感谢
作者: chengziqiang    时间: 2014-1-11 13:34
JNCJ 发表于 2014-1-10 19:53
当天生产的粘度在45S左右,第二天早上测试变成60S左右;第三天早上测试多少S?如果没有继续升高,就可能是消 ...

感谢大哥!

清漆的一个初步数据:
生产出来43S,第二天早上(用棒子简单搅拌半分钟左右)54.6S;第三天早上(用棒子简单搅拌半分钟左右)53.5S;第四天早上(用棒子简单搅拌2-3min,因安排他人操作引起变量)55.8S。
考虑到基本稳定,幅度变化在误差范围,就采取另外一个方案。
将此桶涂料用分散机搅拌,低速搅拌1h(150R/min,分散盘半径1分米左右),表面观察起泡不多,粘度55S;
继续搅拌0.5h(300R/min),粘度55S左右;

其中一款色漆:
47S——69——74——76——78——78(从生产停止到每天粘度数据)

今天实验室测试情况:
清漆/
静止超过半个月的清漆:温度(9.5摄氏度)/67S
搅拌5min(实验室分散机,1000r/min,气泡很少),温度(10摄氏度)/57.5(第一次测)/63S(第二次测)/64S(第四次测)

再次搅拌15min(气泡多,1000r/min),温度(10摄氏度)/70S(第一次测,因气泡较多,用滤布过滤后测,时间离取出漆液间隔约5min)/73S(没有过滤,直接测,泡较多)/74S(没有过滤直接测)

从清漆的观察看:
第四天数据,用棒子简单搅拌和用分散机搅拌对比,分散机搅拌气泡较多,棒子搅拌气泡较少;可以初步分析气泡影响不是很大。(初步判断)
但是在实验室小实验的情况又和此结论不协调?

上午分析的触变性、气泡都不能得到可信的结论。

温度的实验在测试中。

希望各位大佬帮助分析下!感谢
作者: 13867187718    时间: 2014-1-11 15:18
chengziqiang 发表于 2014-1-11 13:12
大哥,向您多请教几句:
溶剂油性变化也很正常,那一般终点控制上,怎么确定最终合适粘度呢?
(在实际 ...

热储存实验,温度很重要的。
作者: JNCJ    时间: 2014-1-11 20:19
chengziqiang 发表于 2014-1-11 13:33
感谢大哥!

清漆的一个初步数据:

对比一下前后几天PH值的变化
需要注意一下 测试粘度时环境温度和粘度杯的自身温度对粘度影响,最好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下测试。
作者: longman    时间: 2014-1-13 11:50
是否你的醇酸树脂的酸值比较高呢?你加点二乙醇胺试试,先按按0.3%加入,醇酸-氨基的婚配中,酸值很重要的。
作者: wxw438192016    时间: 2014-1-20 13:46
我发现你是一个很细致的人,实验能做到这么细难为你了兄弟。
1,你的漆不是无限增稠,也就是说一个月或两个月就稠的没法再要了,最后70秒能停下来,这就可以说明你的漆可以往外卖
2,一款漆它的出厂或使用粘度真的那么重要吗?做出来效果好才是最好的吧,不要在粘度上纠结这么久了
3,测试终点粘度对应的初期粘度做为标准。比如你想出厂的粘度订为50秒,那么你就找到最终粘度为50秒的初实粘度,假如是30秒,那就以30秒为检测标准就可以了。
作者: chengziqiang    时间: 2014-1-21 09:53
非常感谢各位前辈的帮助,这几天没有上网,就在实验上观察这个问题。

目前得出的结论,并重复验证后。
刚刚搅拌出来,用温度计简单测量漆液温度为17℃左右,测试粘度为35S;第二天,测试漆液温度为9℃(室温),测试粘度为46S,第三天早上测试漆液温度为9℃(室温),测试粘度为46S。
重复试验1:刚刚搅拌出来,用温度计简单测量漆液温度为14℃左右,测试粘度为39S;第二天,测试漆液温度为9℃(室温),测试粘度为48S。
重复试:2:用温度计简单测量漆液温度为16℃左右,测试粘度为22S;第二天,测试漆液温度为9℃(室温),测试粘度为25S,第三天早上测试漆液温度为9℃(室温),测试粘度为25S。

因之前实验都没有记录温度,数据没有反应出任何变化规律,初步结论:因温度的差异造成粘度的不稳定。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因无法固定车间温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操作的是:
1、根据不同温度对应粘度摸索规律,后续根据温度粘度的规律进行调整最终对应粘度。
2、在保证施工的施工的情况下,调低生产粘度,粘度差异变小,误差减小。


最后感谢各位帮助。
作者: 一米阳光    时间: 2014-2-20 16:31
先问一下,你水溶性树脂的酸值是多少?酸值太高会有粘度增高的情况的。
作者: 自学成才    时间: 2014-3-20 15:16
同意10楼说的,检测粘度至少要恒温检测啊,可以用旋转粘度计比较精确的,凡事都有测量误差的只是不过度就可以了
作者: cdw0727    时间: 2014-3-20 17:25
哎!/:H/:H/:H/:H
作者: neoyoung    时间: 2014-3-21 16:01
粘度变化是正常的,你可以加温到25℃测试作为 标准。一般隔夜之后粘度是比较稳定了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