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氨基透明红缩孔 [打印本页]

作者: kfhcm    时间: 2015-1-28 10:42
标题: 氨基透明红缩孔
配方:三木3370C            66.4
          三木582-2              21
          上海红色精30%       6
          BYK-310                   0.2
          BYK-358N                 0.2
          HX-2000                    0.2
          丁醇                          3
           二甲苯                     3
          合计                         100
现象 :1.生产后没有问题检测喷版正常,三个月后(注意主要是冬季,夏季没有发现。)
             问题来了油漆喷板有红色透明状粒径50-100微米的颗粒,密密麻麻。烘烤以后
            颗粒消失,形成缩孔(1-2毫米)也是密密麻麻。
            2.把有问题油漆加热到20度,噴板后颗粒消失,烘烤后只有少量缩孔。
            3.原材料排除法后,发现3370C细度变为50微米(进厂检验时合格)
            4.于是用三木1270B替换3370C六月后仍旧出现这个现象 只是缩孔粒径没有原来大(0.5-1毫米)。
问题:1.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何解决和预防。coatu_reward
作者: kfhcm    时间: 2015-1-28 10:54
期待大神指点

作者: kattyfang    时间: 2015-1-28 11:58
你都找到是树脂的原因了,那就换树脂呗
或者先换红染料试试
作者: kfhcm    时间: 2015-1-28 12:19
树脂3370C换到1270B也有这个现象。
作者: 13867187718    时间: 2015-1-28 12:29
同样的油漆人家有吗?从色精溶解工艺方面找原因吧。
作者: GUOYONG    时间: 2015-1-28 12:55
这个问题很多是色精的问题。
作者: kattyfang    时间: 2015-1-28 19:42
kfhcm 发表于 2015-1-28 12:19
树脂3370C换到1270B也有这个现象。


你这个里面的东西比较少,查原因就是树脂或者染料。你可以再找一支别人家好点的树脂做下看,排除下是树脂的原因还是染料的原因,或者再找进口的染料试下,看是不是染料的原因。
这样不就找到问题了嘛,解决方法么,要不换树脂,要不换染料。
作者: 朴实无华    时间: 2015-1-29 19:59
出现问题最好把整个涂装过程仔细回忆一下,不一定就此配方问题,一般透明红属于中涂或面涂,那么底漆也要考虑进去,没有前因,哪来后果。
作者: 朴实无华    时间: 2015-1-29 20:13
三木的3370C树脂的优势是价格,劣势是不稳定。换成1270B个人认为是明智的。
作者: kfhcm    时间: 2015-1-30 08:50
出现问题最好把整个涂装过程仔细回忆一下,不一定就此配方问题,一般透明红属于中涂或面涂,那么底漆也要考虑进去,没有前因,哪来后果。
   应该与底漆无关,应为单独喷涂红透明也是满板缩孔。主要现象噴板后上面颗粒.而这些颗粒是怎样形成的呢。

作者: kfhcm    时间: 2015-1-30 08:52
而且这些颗粒在油漆里能看见,超过20度颗粒就消失不见。
作者: 008615    时间: 2015-1-30 09:04
kfhcm 发表于 2015-1-30 08:52
而且这些颗粒在油漆里能看见,超过20度颗粒就消失不见。

气温下降造成溶解力变化,提高涂料里边染料真溶剂的用量一般会有改善,顺便问问你的染料是什么类型的?醇溶?
作者: kfhcm    时间: 2015-1-30 10:08
我总觉得是树脂的原因,因为透明颗粒。
作者: 008615    时间: 2015-1-30 10:15
kfhcm 发表于 2015-1-30 10:08
我总觉得是树脂的原因,因为透明颗粒。

不管是树脂、溶剂或是染料的问题实际上都很好排除,列几个不同的方案加速储存一下对比结果就出来了,再根据具体的问题来分析,大家才好帮到你。。。。
作者: 朴实无华    时间: 2015-1-30 13:08
kfhcm 发表于 2015-1-30 08:52
而且这些颗粒在油漆里能看见,超过20度颗粒就消失不见。

首先判定:温度对颗粒的影响是大的(寒冬会出现,20度就消失)。树脂里面如果是有颗粒,在没有配漆前就可以检测出来,而且不会在20度消失。这种颗粒、缩孔很容易在红色精里出现,建议不加红色精做个实验。
作者: solomonlu    时间: 2015-1-30 13:20
这是树脂合成的典型的返粗现象,色精是溶解在体系中的,但是由于树脂返粗,所以颗粒也析出。最好的办法是换几家大型树脂公司的产品平行试一试,比如三木3370C,长兴的同款,上海元邦的、帝斯曼,这样的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人家树脂贵了。到时候,低温烘烤+高温循环。
作者: WQJ596    时间: 2015-1-30 14:14
考虑换树脂吧。
作者: hbhbz    时间: 2015-1-30 14:54
看配方设计, 是做高光透明红,树脂体系有稳泡倾向。起粒和缩孔个人认为主要是是色精容忍度不够析出引起的。
建议拿掉消泡剂,358N换低成本的替代型产品;
溶剂换做CYC/6,NBA/3,(若有环保限制CYC就改用PMA),
树脂整体减量约3-6个点,
施工时稀释剂为XYL/PMA(BAC)/CYC/NBA.
整体板面丰满度不会比原配方差,鲜艳性会提高。
作者: liuyizhao59    时间: 2015-1-30 20:01
染料(色精)储存或低温结晶析出,
形成晶核,树脂包覆后颗粒增大,
从而造成颗粒;
加热后,晶核回溶,但树脂团聚形成胶粒,
造成部分地方表面张力不一致,从而出现缩孔。
在不改变配方的情况解决问题:
1、规定产品使用周期;
2、使用前告诉搅拌,并加强过滤;
3、改善产品储存环境。
配方调整:
1、通过实验,降低色精使用量;
2、更换与体系相溶性更好、储存稳定性更好的色精。
作者: GZCBCT    时间: 2015-1-30 20:29
树脂是最大的问题,建议更换树脂
作者: 花中之花    时间: 2015-2-1 13:23
发表于 前天 20: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树脂是最大的问题,建议更换树脂
同意楼上的说法
作者: yfq    时间: 2015-2-5 12:59
你的配方里看不到溶解色精的成分,虽然你用的是30%的溶液,但某些条件(特别是原料质量有波动,或生产操作时有失误时)会产生色精与体系的不相容现象。
作者: pzy9339    时间: 2015-2-5 16:04
是不是表干太快了,加点慢干的溶剂试试,表干太快溶剂挥发不完全,
作者: junke886    时间: 2015-2-5 16:22
建议吧丁醇拿点,换成谜类产品。
作者: kfhcm    时间: 2015-2-7 10:57
liuyizhao59 发表于 2015-1-30 20:01
染料(色精)储存或低温结晶析出,
形成晶核,树脂包覆后颗粒增大,
从而造成颗粒;

这个有道理,虽然还没验证。

作者: 真想火一把    时间: 2015-2-28 15:41
本帖最后由 真想火一把 于 2015-2-28 15:43 编辑

看看是不是这批树脂在树脂生产的过程中有胶过的情况,后来拿强溶剂或其它东西调开的.这样在温度底的情况下,大分散量的树脂颗粒在溶剂中的溶解力不够导至出现析出.而且这种类型的树脂也极易出现缩孔.建议楼主换另外一个树脂品牌的同类型产品来测试一下.看看还有没有这种现象出现.
如果不是树脂的问题,那就看看是不是色精的问题,楼上的也说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多说了.
作者: laocai    时间: 2015-3-19 16:21
先看下清漆不加色精有没有此问题,有则是树脂问题,没有则是色精问题,丁醇和二甲苯溶剂太弱了,酯类酮类溶剂适当加入,可解决色精析出返粗问题,有没有加蜡助剂?低温也会有颗粒
作者: lgx1002    时间: 2015-3-21 12:15
赞同18楼的观点
作者: lgx1002    时间: 2015-3-21 12:21
低档电瓶车用么?用些类似防盗门金属漆基料方。
作者: yebo23561314    时间: 2015-3-24 17:06
个人认为可能是温度影响油漆的表面张力,冬天和夏天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现象。向各位说的换树脂,或色精,或溶剂看看!!!!!!
作者: yebo23561314    时间: 2015-3-24 17:11
温度升高后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同时升高温度也会是液/气两相之间的密度差减小。比如说纯液体和其蒸气间的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直到液体的临界温度,这时候气液界面消失,表面张力就是零。 但是也有例外的,有少数金属的熔体的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不过对这种现象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合理解释。--------百度上的!
作者: hualong709    时间: 2015-4-8 14:50
染料的原因可以排除吧     建议使用排除法  可以快点找出问题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