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请教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请对涂料和现场工艺非常了解的高手进。 [打印本页]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7-28 22:12
标题: 请教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请对涂料和现场工艺非常了解的高手进。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涉及的问题可能不单单是涂料,还有可能是涂覆工艺、设备相关的问题。

我先介绍下涂覆工艺。采用的是高速辊涂,两辊涂覆,两辊中间是钢带,由钢带带动涂辊转动,从而将涂料涂覆在钢带上。涂辊是橡胶辊,辊上面可有间距一定的槽,辊转动时,槽中带有涂液,辊压在钢带时,将槽中的涂液涂在钢带上。从橡胶刻槽辊涂敷涂料后,会在钢板上形成一道一道间隔相同的涂液带,然后涂敷带向两旁铺展,从而在整个板面上形成涂膜。

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上辊涂覆的涂层在干燥固化后,有明显的条纹,而且条纹是沿着钢带前进的方向,也就是橡胶辊刻槽的尺寸在钢带上的印记(类似于所谓的辊纹)。而下辊在涂覆后,涂层上面的条纹稍轻,不是很明显。

具体情况如附件中的图片所示。

需要探讨的问题是:

1、上辊涂层的条纹很明显,是由于涂料没有流平,还是出现了缩孔,这里所谓的缩孔应该是液带缩成条纹状。
2、为什么下辊涂覆后的涂层条纹要比上辊轻,而且这种现象在每次工业生产时都是这样的。
3、条纹出现的原因,是否就是润湿不好?如果把涂料的表面张力降低,即多加点有机溶剂或加点所谓的润湿剂,能否改善这种条纹缺陷呢?
4、这样的条纹一定是由于涂料流平性差吗?添加所谓的流平剂能加速液带在钢板表面的铺展么?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要使液带铺展。


涂料是一种水性涂料,有无机盐溶液与树脂乳液搅拌混合而成,乳液占
30%,该涂料的比重在1.14g/ml,添加有少量消泡剂,其他表面活性剂均未添加。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7-28 22:17
补充说明:
      涂层的湿膜厚度约为5微米,这基本是依靠涂辊上的刻槽深度、刻槽宽度等参数决定的。涂辊涂覆涂料后,钢带进入干燥固化炉的时间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是连续生产,不可能降低速度。带钢的带数是100m/min,依靠两个涂辊的压紧力,带钢依靠摩擦力带动涂辊转动,也就是说涂辊是被动辊。
作者: 涂料小伙计    时间: 2008-7-28 23:15
建议找一下机器检修方面的工程师或对此类操作的行业者共同协助解决。可能转速上有点点的小问题,仅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涂料小伙计 于 2008-7-28 15:16 编辑 ]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7-28 23:47
原帖由 涂料小伙计 于 2008-7-28 23:15 发表
建议找一下机器检修方面的工程师或对此类操作的行业者共同协助解决。可能转速上有点点的小问题,仅供参考


辊子是被动辊,转速是靠带钢的运动速度决定的,一般带速都是控制在100m/min左右。这是业内共同的。
这方面的涂层保密性非常严格啊,同行业的搞不定呢,都互相保密,协助解决是很难的。
斑竹说的找机器检修的工程师倒是可以考虑,我感觉涂层机可能有点毛病,但是具体也说不出来。
作者: 涂料娃娃    时间: 2008-7-29 08:54
这个放在彩卷涂料区更合适些,那里有几位专家。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7-29 09:13
原帖由 涂料娃娃 于 2008-7-29 08:54 发表
这个放在彩卷涂料区更合适些,那里有几位专家。


也有道理,谢谢你的建议。
我把这个帖子发在这里,主要是考虑到“涂料共用技术”版块的关注度比较高,也就是说发贴多、进的高手多啊。
另外,彩卷涂料在涂敷时,与现在的涂敷工艺不同,彩卷大部分是三辊,且是主动辊,辊子可以本身调节转速,而且辊子是光辊,没有刻槽,其涂敷量主要是靠辊速、压力等调节的。而我们所用的是刻槽辊,涂敷量主要是由刻槽的深度、刻槽数量等刻槽参数决定的,涂辊压力当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涂敷量。
作者: 阿帕奇    时间: 2008-7-29 10:06
我做过一部分滚涂实验
首先你说的“棒纹”属于流平的问题,增加溶剂能够改善这个现象
其二你说的上下纹路有差异,我觉得可能是机器的速度参数有问题,或者说仪器运行中上下两个滚出现了速度差。(这点是我个人猜的)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7-29 11:06
原帖由 阿帕奇 于 2008-7-29 10:06 发表
我做过一部分滚涂实验
首先你说的“棒纹”属于流平的问题,增加溶剂能够改善这个现象
其二你说的上下纹路有差异,我觉得可能是机器的速度参数有问题,或者说仪器运行中上下两个滚出现了速度差。(这点是我个人猜的 ...

十分感谢!
1)现在还考虑的是,已经是水性涂料,主溶剂是水,有机溶剂是丙三醇,但量很少,而且从成本考虑,丙三醇加入量增加也会提高成本阿,不过你的建议可以考虑下。不知道是要增加水还是有机溶剂啊?有什么作用呢?降低涂料的表面张力,提高涂料对钢板的润湿性么?
2)你说的涂层机上下辊的速度差,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我感觉很新鲜但也很有道理,以前这边的工程师都没有想到过,我下次再生产线上观察下。
多谢啊!
我很感概:本论坛的高人果然很多!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7-29 11:13
原帖由 zpsun1982 于 2008-7-29 11:06 发表

十分感谢!
1)现在还考虑的是,已经是水性涂料,主溶剂是水,有机溶剂是丙三醇,但量很少,而且从成本考虑,丙三醇加入量增加也会提高成本阿,不过你的建议可以考虑下。不知道是要增加水还是有机溶剂啊?有什么作 ...


当时对辊速问题没有考虑的一个原因是,辊子是被动辊,是靠钢带的摩擦力给带动的。经这么一说,还真得考虑钢带与橡胶辊间的摩擦,如果钢带与辊子产生一些滑动摩擦,导致涂敷量少的话,很可能会使得上辊涂覆的钢板上表面涂层出现“辊纹”(条纹)。

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涉及了机械方面的问题啊,如果的确是这种可能性,那就是为什么下辊没有出现或很少出现“辊纹”,是钢带始终处于下垂状态,而使得下辊与钢带的接触面积更大,且钢带本身的重力很大,摩擦力及接触面积直接使得下辊按照钢带的线速度转换成辊子转动的角速度。
呵呵,这个问题又清晰了些啊。
作者: coilcoat    时间: 2008-7-29 13:14
好复杂啊。能说说你上下两面的涂料施工粘度和施工的膜厚吗?顺便问句:你是马钢的还是意尔涂料的?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7-29 14:03
原帖由 ZLH 于 2008-7-29 13:14 发表
好复杂啊。能说说你上下两面的涂料施工粘度和施工的膜厚吗?顺便问句:你是马钢的还是意尔涂料的?


施工的涂料粘度是10~11s(用涂-4杯测定的),跟水的粘度差不多,湿膜的厚度约为5微米,干膜的厚度在1微米左右。

纯属技术交流啊,呵呵,我是哪里的就不好说啦,难道是熟人?
作者: coilcoat    时间: 2008-7-29 19:24
不用怕 我肯定不认识你。
你的膜厚怎么这么薄,作什么用的。棍印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粘度和辊子压力。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7-29 20:57
原帖由 ZLH 于 2008-7-29 19:24 发表
不用怕 我肯定不认识你。
你的膜厚怎么这么薄,作什么用的。棍印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粘度和辊子压力。


呵呵,膜后的确很薄,主要是起绝缘作用,1um后已经足够了。

现在所面临的辊印问题,在其他厂就没有出现“辊印”条纹啊,我们已经试过其他厂的涂料了。我们用的设备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涂料是同一个涂料生产厂提供的。
辊子压力已经从低到高都调整过了,还是没有解决。涂料的粘度都是10~11s,国内厂家用的涂料粘度都是这样的。
作者: coilcoat    时间: 2008-7-29 21:21
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你既然没有加任何流平剂,那就加点流平剂试试??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7-29 22:41
原帖由 ZLH 于 2008-7-29 21:21 发表
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你既然没有加任何流平剂,那就加点流平剂试试??


以前加过流平剂,但是流平剂的作用是什么?我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单单的物理流平?一般来讲,辊子刻槽涂敷后的液带向两边铺展,应该是很正常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有时我都有点迷茫了。流平剂不是完全水溶性的的,由于湿膜比较薄,基本没有效果啊,还带来了副作用,涂料放久了,表面就形成了一层油膜状物质,我估计就是流平剂造成的。

从一些渠道获得的信息,同样的涂料配方,其他钢厂就算不加流平剂也能获得光整、没有条纹的涂层板面。(我们用的涂料和那个钢厂用的是同一家)

[ 本帖最后由 zpsun1982 于 2008-7-29 22:44 编辑 ]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7-29 22:48
我在考虑一个问题,现在我们都认为出现条纹都是因为没有流平所致。
一般也就是从润湿性(因为是水性涂料)以及改善流平性方面考虑,主要目的都是降低涂料的表面张力。

我在考虑一个极端,如果我在配制涂料时,少加点树脂乳液,涂料的表面张力会比现在要高些,这样能否促进涂料在刻槽辊涂后的液带向两旁的铺展呢?
作者: ucoat    时间: 2008-7-29 23:42
条纹很可能是由蜡引起,检查一下蜡分散是否好。
作者: 都市丽化工    时间: 2008-7-30 08:23
原帖由 zpsun1982 于 2008-7-29 22:48 发表
我在考虑一个问题,现在我们都认为出现条纹都是因为没有流平所致。
一般也就是从润湿性(因为是水性涂料)以及改善流平性方面考虑,主要目的都是降低涂料的表面张力。

我在考虑一个极端,如果我在配制涂料时,少 ...

这只有你试了才知道,实践出真理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7-30 09:03
原帖由 ucoat 于 2008-7-29 23:42 发表
条纹很可能是由蜡引起,检查一下蜡分散是否好。


       在涂料配制中并没有加入蜡啊,是将无机盐溶液(例如硫酸铝溶液)与有机树脂乳液(例如固含量为45%的水性丙烯酸乳液)经过高速搅拌混合后,再加入有机溶剂(例如丙三醇)搅拌,最后加入消泡剂制成的。
作者: ASP    时间: 2008-7-30 12:37
1,调整黏度,10秒和11秒的黏度肯定差异很大;
2,调整涂膜厚度-----调辊压和速度;
3,适当时可以添加点流平剂,帮助快速流平;
4,是否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流通过快?----水基涂料可以在车间洒水提高湿度,最终影响涂料的溶剂和水的挥发速度
作者: shiptech    时间: 2008-7-30 13:24
你的涂料配方有问题啊!如:加入丙三醇干嘛?是抗冻?吸湿?省点钱少加点或干脆用少量乙二醇抗冻如何?;P ;P 。  硫酸铝在经摄氏120度干燥固化炉处理后或硅钢片热处理后能够起绝缘作用?防锈作用?:P :P 建议:1.调整你配方中未讲出的无机物的配比 2.涂料固含量是多少?30%是乳液,大概还可以在降低成本方面挖潜力...想一想,知其所以然了吧:lol :lol

[ 本帖最后由 shiptech 于 2008-7-30 13:28 编辑 ]
作者: 都市丽化工    时间: 2008-7-30 14:42
还是没有想明白,到底该怎么调整
作者: baba    时间: 2008-7-30 21:07
是不是气泡?
上层像淋涂
作者: shiptech    时间: 2008-7-31 06:48
原帖由 都市丽化工 于 2008-7-30 14:42 发表
还是没有想明白,到底该怎么调整

对不起,版主不了解硅带钢涂料的配方(和施工工艺)。涂料配方是保密的,所以楼主不能公开,我也只能提示。提示到这一步楼主应该明白了
作者: luoweiou    时间: 2008-8-1 11:29
标题: 印刷方面解析
此工作有点像凹版印刷工艺,出现的问题也像凹版印刷经常出现的故障,
流水纹主要是粘度,速度,网纹深度,涂料流平好坏,涂料固体含量决定的。
通常说,100米的速度,涂4杯10-11秒是非常低的粘度了,已经是过度流动了;
我认为,在机器不可以调整的前提下,涂料的固含和流动性起到决定因素,低粘度通常各家涂料厂的固含量有差异,当固含高,流动性好的时候,就有利于流平,反之,固含低,流动性差,流平肯定不好。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8-1 23:01
原帖由 ASP 于 2008-7-30 12:37 发表
1,调整黏度,10秒和11秒的黏度肯定差异很大;
2,调整涂膜厚度-----调辊压和速度;
3,适当时可以添加点流平剂,帮助快速流平;
4,是否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流通过快?----水基涂料可以在车间洒水提高湿度,最终影 ...


谢谢冯工指点!

黏度的确是需要考虑的,我发现现在用涂-4杯测定的粘度,测试人员的主观性影响较大,以后准备用旋转粘度计NDS-1测试下看看。如果确实是黏度问题的话,只能考虑再加水稀释点,以降低黏度了。

辊压和速度已经调整过了,效果不明显。

加流平剂的话,哪种流平剂比较适合呢,请推荐一种适用于水性涂料的吧,我们用的乳液是丙烯酸树脂乳液。

环境温度以及湿度没有特意控制,我们主要是控制涂料的温度,在涂层机中涂料储罐以及循环管路中设置了冷却水循环罐,将涂料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以下,其他企业基本也是这样做的。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8-1 23:04
原帖由 shiptech 于 2008-7-30 13:24 发表
你的涂料配方有问题啊!如:加入丙三醇干嘛?是抗冻?吸湿?省点钱少加点或干脆用少量乙二醇抗冻如何?;P ;P 。  硫酸铝在经摄氏120度干燥固化炉处理后或硅钢片热处理后能够起绝缘作用?防锈作用?:P :P 建议:1.调整 ...


说得很有道理,呵呵,是可以加乙二醇,其他厂的配方就是加的乙二醇。

你说的调整乳液及无机组分配比的建议值得一试啊!

谢谢!
作者: ASP    时间: 2008-8-2 13:06
标题: 回复 26# zpsun1982 的帖子
流平剂很多都可以,比如BYK 333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8-4 09:58
原帖由 ASP 于 2008-8-2 13:06 发表
流平剂很多都可以,比如BYK 333


好的,我们再尝试下!
谢谢冯工指点!
作者: 学涂    时间: 2008-8-4 11:50
从你所说情况来看,肯定有也已经有能满足要求的涂料。
1.排除机械的影响:在同样的设备上用别的涂料可以。
2.配方解析:如此薄的涂膜,对施工方式,助剂,环境等要求可能也较高。在可能的情况下,先不变配方,试图改变涂膜厚度看效果如何?如果后点的涂膜可以,那就要靠助剂解决或者调整粘度或者配方中的颜填料等。也包括调整粘度。
可以将配方分解掉,一步一步加入配方中的材料,看看各组分到底有多大影响,知道找到影响最大的材料。然后就是更换材料供应商或者种类,当然也可能是量的问题。
有条不紊的实验可以加深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反正已经耽搁一阵子了。
作者: cnlyk    时间: 2008-8-5 11:30
感觉还是流平不好,这么薄的涂层,没有低表面张力助剂的帮助,要完全润湿基材是难以想象的,何况还是水性的。
作者: funnnd    时间: 2008-9-12 15:49
从第二幅图上看,好像从橡胶辊出来的带钢上部有雾的样子,可不可以理解为是带钢上部涂料中的水挥发形成的?如果是这样,上部水挥发快,不能及时流平就会出现条纹。而下部的涂料挥发慢容易流平一些,所以造成上下条纹的差异。
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将涂料加入一些润湿剂或慢干剂,使其干燥减慢有时间流平。或者多加水然后把湿膜厚度增加,干膜膜厚不变。可以上下分别调节或调节到一点上下都不出现。

[ 本帖最后由 funnnd 于 2008-9-12 15:51 编辑 ]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9-13 19:04
原帖由 funnnd 于 2008-9-12 15:49 发表
从第二幅图上看,好像从橡胶辊出来的带钢上部有雾的样子,可不可以理解为是带钢上部涂料中的水挥发形成的?如果是这样,上部水挥发快,不能及时流平就会出现条纹。而下部的涂料挥发慢容易流平一些,所以造成上下条纹 ...


谢谢,观察很仔细啊!第二副图片是在冬季拍下的,可能出现了气雾的情况。
作者: funnnd    时间: 2008-9-15 10:21
那气雾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果是相机镜头上的,应该整个画面都模糊才对。
是否测过带钢上的温度,或许在带钢输送过程中在某些工序中因为摩擦或其他原因温度升高。
正因为在冬天拍的,才会出现气雾。
想想一条热毛巾,冬天才能看到气雾,夏天是看不到的。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9-15 22:54
原帖由 funnnd 于 2008-9-15 10:21 发表
那气雾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果是相机镜头上的,应该整个画面都模糊才对。
是否测过带钢上的温度,或许在带钢输送过程中在某些工序中因为摩擦或其他原因温度升高。
正因为在冬天拍的,才会出现气雾。
想想一条热毛 ...


就像是冬天里哈口气,照样是有气雾的。

现在在夏秋天气,虽然没有气雾,但是条纹还是存在。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9-15 22:56
而且要命的是,一般只有上涂辊涂的钢板的上表面有条纹,下表面却没有,因此才很疑惑。难道是上下表面的温度还不一样或者溶剂挥发速度有区别?按常理说,上下表面的温差应该不会受环境影响啊。



注意:液体挥发,变成气体通常是向上流动!!

[ 本帖最后由 ASP 于 2008-9-15 15:07 编辑 ]
作者: funnnd    时间: 2008-9-16 18:49
原帖由 zpsun1982 于 2008-9-15 22:54 发表


就像是冬天里哈口气,照样是有气雾的。

现在在夏秋天气,虽然没有气雾,但是条纹还是存在。


我的意思是同样都会挥发出气体,只不过是冬天能看出来,夏天看不出来。夏天没看到气雾不等于它没有挥发。只要有挥发就会有条纹。

关键是上下用同样的漆上面条纹明显,下面不明显。上面漆挥发出来的向上,挥发走了下面的呢?虽然最后也会向上,但是刚刚挥发出来的时候会不会在下面漆膜上表面形成一层饱和蒸汽或相对上面漆膜表面更饱和的蒸汽,使得下表面挥发减慢,从而下表面有更多时间来流平?
作者: funnnd    时间: 2008-9-16 18:52
当然也要分析一下
是在什么时候上下表面出现了差异。是刚从辊子出来还是干燥以后?刚从辊子出来的状况恐怕要停机才能看出来。
这种涂料的干燥时间是多久?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9-16 19:18
原帖由 funnnd 于 2008-9-16 18:49 发表


我的意思是同样都会挥发出气体,只不过是冬天能看出来,夏天看不出来。夏天没看到气雾不等于它没有挥发。只要有挥发就会有条纹。

关键是上下用同样的漆上面条纹明显,下面不明显。上面漆挥发出来的向上,挥发 ...


:D ,有道理,呵呵,下次我仔细观察下。

刚从辊子出来的涂层就存在条纹。

下表面看上去比较湿润,而上表面则皱巴巴的。这点可以佐证溶剂挥发速率的问题吗?
作者: ASP    时间: 2008-9-17 08:27
注意:液体挥发,变成气体通常是向上流动!!
面朝向下面的挥发时被反蒸,所以干燥慢;面向上挥发后飞走,所以挥发快/流平差!
作者: HSD    时间: 2008-9-17 14:28
涂装的钢板本身有没有纹路?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9-17 20:30
原帖由 cock 于 2008-9-17 14:28 发表
涂装的钢板本身有没有纹路?


钢带本身是没有纹路的。

涂层条纹是涂辊刻槽纹路的印版。
作者: amw    时间: 2008-10-7 12:51
以上各位大侠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我从第一张照片发现,钢带出来时与下辊轴的接触角要小故在钢面上涂覆的涂料厚,而钢带与上辊轴的接触角要大故在钢面上涂覆的涂料薄,我想这才是上辊涂覆的涂层在干燥固化后,有明显的条纹,而下辊在涂覆后涂层上面的条纹稍轻或不是很明显的原因。
作者: kongq    时间: 2008-10-7 16:15
1、如果该涂料用于其它厂家没问题,可以试着从设备上解决;
        2、调节上涂覆辊与带钢的间隙及其压力;
        3、如果没法解决,把板子反面当成正面,上面当成背面,反正背面要求应该没那么严。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8-10-7 18:34
原帖由 amw 于 2008-10-7 12:51 发表
以上各位大侠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我从第一张照片发现,钢带出来时与下辊轴的接触角要小故在钢面上涂覆的涂料厚,而钢带与上辊轴的接触角要大故在钢面上涂覆的涂料薄,我想这才是上辊涂覆的涂层在干燥固化后,有明显的条纹 ...


高手啊!呵呵,观察很仔细,我有点认同你的观点。多谢!

还是这个版面适合这个帖子啊!这么快就有好的意见了。
作者: amw    时间: 2008-10-8 10:39
标题: 不用谢,讨论嘛。
你可以调节上辊轴的刻槽深度、刻槽宽度等参数来增加上面涂层的厚度,我想这样就可以解决了。
作者: 涂料实验烘箱    时间: 2008-10-8 11:08
1.下辊涂料是浇在涂覆辊的辊面上,与钢板接触有一段距离,这样涂料在辊面就有浸润的时间,而上辊,涂料是浇在钢板上,辊子只有和钢板接触时才和涂料接触,涂料和涂覆辊没有充分浸润,因此产生辊纹.(个人意见)
2.把涂辊表面尽量磨光,通过压力调节膜厚.不知可行否.在彩板线上辊子磨的都比较光.
3.相同涂料在别家没问题,可以让涂料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调整,用他们的涂料,他们得负责啊.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啊.
4.是否可以把涂覆辊改成传动的,可以调整速比.
作者: KISS007    时间: 2008-10-8 14:16
这个涂装装置有点像新日铁公司的单辊涂装工艺。如果在涂布辊上加装一把刮刀,会不会好点呢?而且涂布辊是被动辊,辊速上与带速相同,容易造成辊痕。粘度如果高一点会不会好点?或者膜厚厚点? 看图片上好像上层的涂料是直接喷到钢板上,而下层是喷到辊上的。这个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吧
作者: 东吴大将    时间: 2008-12-9 12:09
卷材涂料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会采取几个措施:
1、提高辊速比,即涂辊与钢带速度比,但你这儿不适用,你的涂覆方式类似与顺涂。
2、降低涂料粘度增加流平性,你是水性涂料,表面张力更大,如果要加流平剂的话,可以选择水性体系的流平剂。
3、降低烘箱进口段温度,这个可能对你有点用,降低进口温度的目的是让涂料充分流平,让溶剂充分挥发后在固化,如果进口温度过高,涂料表干快,失去流平性,容易产生辊纹。
作者: 选择决定命运    时间: 2009-1-6 15:07
水性没做过 但你把消泡剂 去掉 流平剂的量 增加试试看
作者: 天地一沙鸥    时间: 2009-1-11 14:21
上涂辊和下涂辊的压力是不一样的,也许是辊面不好
作者: liu_1981    时间: 2009-2-10 11:54
请教环氧背面漆在2/2的彩涂线上出现一道明显的黑线是怎么回事啊?
作者: 天地一沙鸥    时间: 2009-2-12 10:32
我是猜的,不知道涂辊表面质量是不是好的,我们也曾遇见过相似的问题。
作者: sclinbo000    时间: 2009-3-14 16:25
增加刻槽密度和数量,看能否改善
作者: gole    时间: 2009-4-4 10:31
学习了.......
作者: shantuwang003    时间: 2009-4-10 16:55
水性漆流变与油性漆流变状态不一样,不妨加大粘度试一试
作者: shantuwang003    时间: 2009-4-10 17:08
43楼讲的很有道理,观察仔细,高手哦
作者: shantuwang003    时间: 2009-4-10 17:14
历来是三分油漆,七分施工,施工工艺太关键了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9-4-11 14:24
以上各位大侠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我从第一张照片发现,钢带出来时与下辊轴的接触角要小故在钢面上涂覆的涂料厚,而钢带与上辊轴的接触角要大故在钢面上涂覆的涂料薄,我想这才是上辊涂覆的涂层在干燥固化后,有明显的条纹 ...
amw 发表于 2008-10-7 12:51


果然高手!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想的,但是没法解决这个问题。设备在设计时,就是这样的,已经无法调整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在不改变整体设备的情况下(涂层机参数可调整),解决条纹问题。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9-4-11 14:25
增加刻槽密度和数量,看能否改善
sclinbo000 发表于 2009-3-14 16:25


这个是个方法,但是考虑到刻槽密度和数量增加后,胶辊的磨损会增大,经常性地换辊。这样生产效率就会大受影响了。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09-4-11 14:26
水性漆流变与油性漆流变状态不一样,不妨加大粘度试一试
shantuwang003 发表于 2009-4-10 16:55


涂料的粘度很低,才利于流动。
如果加大粘度,我认为条纹会更明显。
作者: lgy    时间: 2009-4-22 16:42
是不是钢板前处理不到位啊
作者: hcbzhxj    时间: 2009-4-28 14:55
1.典型的是顺涂工艺,只要是顺涂,就有可能遇到辊印的问题,改成逆涂,也就是涂布辊是主动辊,不需要胶辊上刻花纹,也能达到涂布湿膜厚5um,但是改动太大,周期长,成本也高了。
2.将你说的涂料颜色变成透明的行不行,如果是透明的,只要膜厚足够,也能达到绝缘或导电的作用,但是辊印就看不到了。
作者: weixiao_100    时间: 2009-5-5 17:16
烂在肚里的技术是稻草--只能撑饱他自己的肚子;
共享的技术是黄金--美了别人,丰富了自己!!!



好,
作者: pci-ACC    时间: 2009-6-11 10:34
真是让我也好好学习了一把.现在问题解决了吗?
作者: 合肥特钢    时间: 2009-8-29 12:57
这是哪的设备啊
像是国产的
设备安全防护也不到位
应该是个私人公司把
作者: alanshsj    时间: 2009-11-30 12:24
关注
我上次把膜厚调整了解决的
作者: han    时间: 2010-1-14 12:09
回复 20# ASP
有几个方面可以考虑一下:
1.涂辊的表面质量
2.涂机的参数设定(与线速度同步关系)
3.基板表面的粗糙度
作者: echohyy    时间: 2010-1-18 11:41
也遇见过阴阳面的现象,有条纹的那面怎么弄都有,当时是搞了根棍把基材撑起来一下,间接调整了张力解决的。我觉得钢带本身有重力,有点下坠,试下在涂布前基材下表面多搞根从动辊,把钢带稍微托起来,也许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作者: tingtingba    时间: 2010-1-27 09:52
加点底材润湿剂试试,水性涂料表面张力高,不容易润湿底材
作者: linhongq    时间: 2010-2-6 22:09
这种薄层涂料解决流平问题应该通过提高表面张力来解决问题,降低表面张力反而不利于薄层涂膜的流平外,沿着传送方向的细纹似乎像是钢板和橡胶辊之间打滑,线速度不同所致,以前在聚酯膜表面镀颜料是见过类似情况,只是没这么密。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10-2-9 06:22
回复  ASP
有几个方面可以考虑一下:
1.涂辊的表面质量
2.涂机的参数设定(与线速度同步关系)
3.基板表面 ...
han 发表于 2010-1-14 12:09



谢谢指点!
问题已解决,主要是通过涂辊表面质量的改进以及降低表面张力解决的。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10-2-9 06:25
也遇见过阴阳面的现象,有条纹的那面怎么弄都有,当时是搞了根棍把基材撑起来一下,间接调整了张力解决的。 ...
echohyy 发表于 2010-1-18 11:41


这个方法也不错,当时考虑过。
但是整个烘烤段是自然下垂式的,担心影响炉内的带钢张力,就没有动这方面了。而且从其他钢厂了解的情况,其他厂也没动这方面。
作者: zpsun1982    时间: 2010-2-9 06:26
关注
我上次把膜厚调整了解决的
alanshsj 发表于 2009-11-30 12:24


这也是一个办法,但是不是很有效。
涂厚了,成本上来了,而且过厚的涂层会对后续的加工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 bingyuan    时间: 2010-3-9 09:02
涂料的粘度,搅拌均匀是否有问题
钢带与涂辊的周速比是否有问题
作者: lamber209    时间: 2010-4-13 21:33
感觉涂料中的某些成分分散的不够均匀,粘度这么低,膜厚这么薄,不应该有流平问题。
是否背面膜厚比正面膜厚薄一点?
作者: zhangguo34    时间: 2011-1-26 20:21
卷材涂料?水性的?本人第一次接触?
“条纹”的本人凭水性汽车漆的经验瞎猜,感觉是不是固含太低呢?
涂装辊之后的那个辊的压力是否可以加大点?
看“条纹”在基板上是不是持续出现的?还是周期出现的?可以判断是否压力问题?
本人刚接触卷材涂料,请多指教。

作者: z5885050    时间: 2011-12-23 09:35
看完了所有的,不知道结局怎么样,要我看就是要加涂辊驱动
作者: 陈虎    时间: 2013-11-4 08:53
这个问题我遇到过,我已经搞定了,但不知道你的是不是也是在这样。加二乙二醇单丁醚溶剂即可改善,如果是涂装问题就不一定了。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