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人们通常把福特主义(Fordism)作为大规模生产模式的代名词。所谓福特主义乃是指由福特所创立的,包括了劳动分工、流水线生产,并通过高工资和福利保障制度来保护工人生产积极性的生产组织模式。但是,福特主义并不是由福特所独创,而是集工业社会管理思想之大成的一种定型化实践,福特式组织的基础是等级森严的层次管理,或称科层制度(Hierarchy)和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原则,后者指倍增生产能力而不会倍增其生产成本的原则。所以,科层制度和规模经济原则也是大规模生产模式在工业社会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
从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1970年在《未来的冲击》(Future Shock)一书中提到大规模定制生产,到1993年派恩(B•Josereh PineⅡ)在《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Mass Customization: The New Frontier in Business Competition)一书中对大规模的完整描述,大规模定制已经在短短的时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派恩的定义,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是指,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个客户和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定制生产任意数量的产品。大规模定制不同于大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多样化:多样化是先生产出产品,再等待需要它们的客户出现,而定制是应特定客户的要求而生产;多样化只是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而定制则可能将生产的末端交给消费者,消费者与生产者共同参与产品生产。大规模定制所面临的挑战是,既要对外展现产品无限的多样化,又不能因产品内部多样化而导致额外的成本和时间的延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产品模块化来降低内部的多样化,并且能够为任何特定的顾客提供独特的模块组合。所以,大规模定制是一种固定但有柔性而且反应灵敏的生产方式,它提供动态的产品流,使企业以同时实现低成本和高度的个体定制。作者: 八戒 时间: 2009-1-4 10:53
在大规模定制条件下,生产者与顾客不断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员工的基本工作是确认并满足每个客户的个体需求。可以说这是速度竞争比之成本和质量的竞争更为重要的市场环境,速度的竞争需要员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判断力、果决力和创造力。那种把人视为“活的机器”。认为只须用命令的锁链和权力的绳索来维系和聚合;那种把员工当作“经济人”、“组织人”或是“社会人”的来看待,认为外在关系决定人的动机和行为的理论已不能适应新的竞争条件。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点将是以恢复人的主体性特质的“返魅”的管理模式,使每个员工都具有自我决策,创造力和责任感。与此同时,层次组织科层制度将被一种能改善信息交流、作业协作和知识状况的网络组织所取代。在这种新型组织中,员工不再是被动的、受指挥和控制的,甚至沦为机器的附庸,而是积极的,学习型的和具有创造力的知识性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