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缺陷 | 产生原因 | 解决方法 |
分色 | 稀释剂用量太多 涂料搅拌不均匀 涂膜厚度不均 | 不能过分调稀 做充分搅拌 调节喷涂方式 |
沉淀结块 | 贮存时间太久 稀释后放置太久 金、银粉等重质颜料之沉淀 | 不要贮存过久 稀释后立即使用 充分分散,结块太严重应弃去 |
胶化硬化 | 贮存太久或条件不良而引起反应 异种涂料混合 稀释剂使用错误 罐盖密封不良溶剂挥发 双组份油漆一次调配太多 | 先进先出,贮存于阴冷通风良好地方 避免不同类别或不同厂牌涂料混合 使用规定溶剂 加稀释剂调薄 一次调配以施工用量为原则 |
桔子皮 | 粘度太高 溶剂溶解力不良 溶剂挥发太快 喷枪进行太快,喷距太远 被涂物温度太高或风太大 | 调整到合适的粘度后喷涂 使用配套稀释剂 根据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稀释剂 调整喷枪运行速度与涂面距离 选择适当温度环境施工 |
拉丝 | 涂料粘度高;溶剂挥发太快 喷枪口径太小喷涂压力太高 | 做适当稀释;使用挥发较慢之溶剂 使用喷口径较大之喷枪,降低喷压 |
缩孔鱼眼 | 工件或喷涂设备上有油渍等污物 喷漆房或工件被抗油剂污染 油漆内含有硅化物 压缩空气含油水 | 彻底清除工件或喷涂设备上的油污 彻底清洗喷涂设备和工件 加入小量抗油剂或平坦剂 压缩空气管路上加装油水分离器 |
附着力差 | 工件表面或涂前处理未做好 涂料选用不当 涂料操作使用不当 各层漆膜不配套 涂膜软化,未完全干透 弹性漆加入固化剂量不够 | 清理工件表面及做适当涂前处理 正确选择适合的涂料品种 按比例使用硬化剂和溶剂 最好使用同一厂家的配套产品 干透后再进行密着试验 按推荐量添加固化剂 |
涂膜脆化 | 漆膜太厚 加入过多硬化剂 烘烤时间过长或过热 | 减少膜厚 按正确配比操作 依正确烤温和时间操作 | |
不干 慢干 | 涂层太厚 气温太低 固化剂不足 加入不适当的溶剂 烘烤温度不够或烘烤时间太短 | 分层涂装,且拉长间隔时间 控制环境温度或加入干燥促进剂 适量加入固化剂 选用合适溶剂 调整至标准烤温和烘够规定时间 | |
喷涂雾化不良 | 涂料粘度太高或温度过低 溶剂溶解力差 空气压力不足 静电枪静电差 稀释剂导电性不好 | 控制粘度和环境温度 选用合适溶剂 加压 检修静电发生器或更换设备 改善稀释剂导电性 | |
遮盖力差 | 使用前油漆未搅匀 喷油不到位;喷手手势不过关 喷手疏忽大意 油漆喷得太薄或油漆粘度太稀 静电枪故障或静电效果不够 | 使用前要搅匀,特别是底部油漆要搅起 喷手培训过关方可上岗 应加强检查,增强喷手的责任心 应及时调整油漆粘度或调节喷枪 立即检修静电枪或调高静电 | |
洒点不良 | 洒点枪未调好; 气压未调好 油漆浓度过稀或过浓 流平间温度过高或过低 | 应加强检查,及时知会喷手调节喷枪洒点效果,或调节气压,加强喷手培训 油漆的浓度再进行测试,加以调节 适当调节流平间温度 | |
粗粒 | 涂料变质返粗 喷涂表面不干净 周围空气不洁有尘埃 贮存温度过低,树脂结晶 喷枪被污染 | 充分搅拌均匀,且喷涂前过滤 喷涂前对表面进行彻底清洁 确保涂装环境清洁无尘 控制贮存温度 使用喷枪后要洗干净,特别是双组份油漆 | |
流挂 | 粘度太稀 溶剂挥发速度太快 一次性喷涂太厚 喷涂间隔短 | 提高粘度 选用快干的溶剂 控制每次喷涂的涂存厚度 加长喷涂间隔 | |
起泡 | 漆膜太厚或涂装间隔时间短 粘度太稠 稀释剂挥发快 喷涂空气有水分或工件表面有水分 烘烤太急 烘烤温度过高 原子灰用稀释剂稀释 | 薄涂或稀释后置数分钟再喷涂 粘度调至最佳状态 换用慢干稀释剂 检查设备环境是否有水 喷涂后流平5-10分钟后再烘烤 降低烘温 不能用油漆稀释剂,只能用专用溶剂 | |
烧底 | 稀释剂不合适 稀释剂挥发太慢 | 选用适合塑胶底材的稀释剂 选用快干型 | |
收缩 | 底层油漆或原子灰未干透 与下层油漆不配套 | 下层干透后再施工 下层油漆避免用氧化干燥和挥发干燥类油漆 | |
砂纸伤痕 | 使用太粗的砂纸打磨 下层涂膜未充分干燥就开始打磨 上层涂料使用强溶解力稀释剂 加入太多慢干溶剂 | 换用号数较大,较细的砂纸打磨 下涂涂膜一次不要太厚,充分干透后再打磨 选用适合季节的稀释剂 慢干溶剂不要过量 | |
失光 | 下层涂料颜料分太分 下层涂料未干透 相容性不好的涂料混合使用 涂膜太薄 加入过多固化加速剂 | 换用颜料分低的下层涂料 下层涂膜一定要干透 混合使用前先进行试用 喷涂厚度要达到要求 加速剂不能过量 | |
开裂 | 自干型底漆加入太多慢干溶剂 自干型底漆在气温太低时施工 下层涂料未干透 | 减少慢干溶剂量 选用挥发较快的稀释剂 下层涂料要干透后才能喷上涂 |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