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常温除油除锈磷化钝化一步液 [打印本页]

作者: sunny    时间: 2009-3-15 16:54
标题: 常温除油除锈磷化钝化一步液
一、
一般工艺过程


① 前处理→② 浸渍、喷淋或刷涂→③ 揩抹或浸洗或喷淋清洗→④
自干或烘干→⑤ 漆前或喷塑前检验及表面清理→⑥ 喷漆或喷塑

二、
工序说明

1
前处理

去除构件上的重油重锈和污物,提供只带轻油轻锈的不带水的较洁净表面,防止强酸强碱等污物带入槽液,以免影响膜层质量和溶液的长期稳定。

(1)
重油的去除可采用航空洗涤汽油、工业酒精、丙酮或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除油,或常规化学除油,或人工用棉纱揩擦除油。
(2)
重锈和热轧氧化皮的去除,可采用人工铲刷、砂纸打磨或喷砂、喷丸或常规酸洗进行。
(3)
酸碱污物,可用水清洗干净,晾干,生锈无妨。
1
浸渍、喷淋或人工刷涂处理
(1)
上述三种方法,视生产规模和工件实际选取。
(2)
溶液温度和室温均应>13℃;中温清洗液温为5570℃;相对湿度宜<75%,最佳<65%。
1
揩抹、浸洗或喷淋清洗
(1)
揩抹、清洗的目的在于缩短干燥时间,消除溶液反应过剩而生成滞积物。保证膜层洁净、平整,提高涂装质量。
(2)
单槽浸渍出槽后或刷涂处理宜及时用干的干净揩布(如无纺布)抹净揩干,置通风干燥处自干。
(3)
双(三)槽浸洗和喷淋处理,用JTL7浸洗液清洗,浸洗液稀释比为115。上述参见工艺案例。
1
自干或烘干
(1)
工件出槽后成膜的环境要求,温度宜>13℃,最佳>20℃;相对湿度宜<75%,最佳<65%。如有条件,可配置除湿设备,以满足成膜的最佳环境要求和适应大批量均衡生产的需要,并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如车间不能配置除湿设备,亦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工件四周空气流动。如遇相对湿度大于75%至80%时,需采用风扇吹拂,或加温鼓风吹拂。自干时间424小时。
(2)
经浸洗液清洗的工件,温度、湿度的控制更应重视,一般宜采用中温清洗,并在80110℃条件下快速烘干。
(3)
不论自干和烘干,都需膜层干透方可喷漆喷塑涂复,以保证漆膜、塑膜无起泡现象发生,达到远期防护效果。
(4)
相对湿度>75%的自然环境下,不采取相应措施,自干不宜。否则膜层将发白粉化,甚至泛黄,导致成膜失败,危害产品质量。

1
漆前或喷塑前检验及表面清理。
(1)
下列情况为允许的正常合格膜层:
a
膜层因钢铁构件本身材质的差异,或成形后应力分布的不均,或自干成膜过程中因溶液流布的影响,致使色调分布呈现出深浅差异。
b
膜层因溶液反应过剩而在工件上呈滞积状存在。这种疏松的滞积物凝结在牢固的合格的转化膜上;轻微的发白或发灰带粉膜层,膜底层牢固均匀。
c
对上述疏松的滞积物和粉状物,可用百洁布、细砂纸或干净揩布清理抹去,以保证涂层的平整、光洁、漂亮和高结合力。轻微的滞积物和带粉膜层不影响涂装质量。
(1)
下列情况为不允许膜层:
a
局部无转化膜。
b
膜层有黄色锈迹。
c
膜层严重粉化发白
(1)
转化模技术性能按Q/NWCC01标准或GB6807标准及其规定的方法检验。
三、
工艺案例(参考)

1
刷涂(揩抹)工艺

前处理
揩抹(或刷涂
揩抹)本一步液于工件表面,用量50克左右/m2
置通风干燥处自干324h
喷漆或喷塑。


本工艺适用于不宜浸渍和喷淋的工件、设备的涂复前处理。

2
单槽浸渍工艺
(适合小批量和中等批量生产)


前处理
冷轧件用本一步液浸或喷淋515min,(热轧件12min),滴流0.5min
用干布及时揩干或干燥压缩空气吹净气泡和多余溶液
自干4~24h100120℃烘烤4060分钟
喷漆或喷塑。

3
双槽浸渍工艺
(适合中等批量以上生产)


前处理
常温一步液槽浸515min(热轧件12min),滴流0.5min
常温或50~70℃中温浸洗液槽浸洗2~3min

滴流3~5min
揩净或净吹工件下沿积液,自干38h100~120℃烘烤30~40min
喷漆、喷塑。

4
喷淋工艺
(适合批量规模挂架上线生产。)


前处理
喷淋1(用一步液喷淋510min,热轧件同前)


喷淋2(用常温或中温浸洗液喷淋23min
吹干(5~10min
烘烤3040min
喷漆、喷塑。

5
三槽浸洗或三步喷淋工艺
(适合大批量流水线生产)

前处理
常温一步液浸或喷淋(同前)
常温或低温40~50℃浸洗液浸洗或喷淋1.52min
中温5570℃淡浸洗液浸洗或喷淋11.5min,滴流0.5min
干燥压缩空气吹510min
100
120℃烘1520min
喷漆或喷塑。

注:采用本工艺,转化膜抗蚀性有所下降,但漆膜划伤耐盐雾试验应符合GB680786铁系磷化的标准。
四、
返修和故障排除

1
不合格膜层的退除及返修:重浸或沾本液少许局部揩抹。
2
常见故障及其生产原因、排除方法见下表:
常见故障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膜层发白、起灰甚至出现 带锈的白膜

液温和室温太低 ②

环境湿度太大 ③

空气不流通 ④

出水时气泡沾附其上 ⑤

溶液浓度不够 ⑥
材质带锌镀层等
提高液温室温至>12℃ 控制环境湿度<75% 提供空气流通条件 及时清除气泡 调整浓度 锌铁管(板)等不宜
膜层有滞积物 或泡状滞积物 或油性滞积物

溶液反应过剩 ②

环境气压过低 ③
溶液液面有浮油污物或溶液中带进杂质过多
及时揩净或吹净积液 揩除汗珠 及时清除液面油污 定期过滤溶液
局部无转化膜
揩抹或刷涂不到位
沾本液揩抹不到位处
五、 溶液的控制和保护
1
溶液的控制
2
工作液比重应控制在1.17~1.2之间;浸洗液比重应控制在1.05~1.08之间,常温清洗可取上限,中温清洗可取下限;特殊需要的快速干燥浸洗液比重下限应不低于1.025
3
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上下比重不一,使用前要稍加搅动,待气泡消失后投入使用。
4
溶液比重的调整公式(以工作液为例,余类推)

X1
(升)或

P1
(公斤)


X2
(升或公斤)


式中:X1-调整所需浓缩液体积(升)

X2
-调整所需洁净水体积(升)

C
-不正常溶液总体积(升)

P3
-所需正常溶液比重(1.17~1.19,一般取1.18

P2
-不正常溶液比重(<1.17或>1.20

P1
-浓缩溶液比重(1.41~1.43
1
溶液的保护
2
溶液在使用时,应防止强酸强碱及其它污物带入其槽内。
3
溶液在不使用时,应采取遮盖措施,以防灰尘杂物落入。
4
槽液在使用中,应及时清除液面浮油污物,并定期过滤带入槽液中的杂质。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