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三辊机机械上料的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泥
时间:
2009-4-14 22:01
标题:
三辊机机械上料的方法
三辊机传统的上料方法是采用木铲或铁铲,将墨料从桶中挖出往机上送,这种原始上料方式劳动强度大。机械上料方法主要应用在:
1
、对比较稀的新闻墨和胶印墨,使用泵蒲上料;
2
、对浆状油墨,采用液压驱动倾倒式;
3
、对比较稠的油墨,采用活塞挤压式。
对比较稀的油墨,泵蒲上料法技术简单,这里将某厂改进旧设备作一介绍。某厂有
S405
三辊机
16
台,
SDX
型小布勒三辊机2台,大都轧制浆状油墨。
SDX
三辊机,其设计生产能力是
S405
三辊机
的
2
~
3
倍;而老式的国产
S405
三
辊机,改造挖潜的能力也颇大。如提高其辊筒的质量,改善其传动,产量很可能增大到原来的两倍。产量倍增以后,人力上料更吃不消。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三辊机的机械上料就成了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仿照布勒三辊机上料方法,用公用吊车把墨桶吊到机上,再加一套液压倾倒装置,并非十分困难。只是轧墨车间高度只有
4
米
,
SDX
三辊机车间,高度只有
3
米
,安装公用吊车是不可能之事。考虑用最简易的技术和材料,设计一套
SDX
三辊机的
上料装置是以倾倒式为主,兼具挤压式效能。下面对这个装置作一简略介绍。
一、结构概况和使用原理(图
1
)
带轮子的墨桶
15
推入墨桶吊架
14
之上后,整个墨桶便支承在墨桶吊架的底板上。上紧左右各一套的锁紧装置
16
,墨桶即与吊架联成一个牢固的整体。起吊时,启动卷扬机
2
,通过钢丝绳
3
带动吊环
17
,徐徐拉起吊架
14
,沿左右对称的、用
10
#
槽钢做成的双轨道上升。当墨桶上升到倾倒前位置
7
时,吊架的上面的轮子受阻于轨道,迫使下面的轮子绕着上面轮子的轴心为圆心,沿分支轨道滚动上升,直至碰到限位回弹装置
5
时停下,如时墨桶处于图中
6
所示的最大倾倒位置(点划线所示)。若墨料具有起码的流动性,便会从桶里缓缓流出,进入三辊机墨槽。操作工人可点动卷扬机开关,使墨桶停留在最适当的位置。如果墨料太稠,倒不出来时,可实现在套筒
9
中装上刮墨器
10
。刮墨器装上后是固定不动的。当墨桶处于位置
7
是,刮墨器已插入墨桶中,此时刮墨器的刮板与墨桶桶壁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勒变化,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小了:由原来约占桶体纵切面四分之一,倒仅剩下一个小三角形。在变化的过程中,原来充填在刮板和桶壁之间的磨料便在它们的挤压之下挤出桶口,落进墨槽。按动开关,使墨桶上下往复运动,墨料当可不段挤出。至于料桶中的残墨,则于墨桶落回地面时人工刮除之。墨桶落地时,刮板上沾着的残墨有可能掉落墨槽之外,则由托盘承着,不致沾污地面。
二、主要部件结构
1
、轨道支架
装了料的墨桶,加上吊架,其重量约共
300
公斤。这么大的重量,若无坚固准确的轨道供其上落运行,便谈不上安全可靠性。这里采用
10
#槽钢,做成左右对称的双轨。因
SDX
三辊机后面
的空间较大,故可把支架的四只脚全置机后。卷扬机、滑轮、刮墨器概装于架上。这种装置如应用于
S405
三
辊机,轨道支架的四只脚以分置机的四角为宜。这样,当拆修辊筒时,又可利用此支架架设工字钢以吊装辊筒。
2
、卷扬机
根
据起重量选用卷扬机
。
考虑到刮墨器的阻
力,又存在限位回弹开关中弹簧的阻力,故选用起重量为
450
公斤的微型卷扬机。有一种新型的微型卷扬机,结构十分简单,便于安装,又具有良好的自刹功能。采用这种卷扬机,当吊起墨桶时,就能通过开关的点动,使墨桶停挂在所要求的任何位置。
3
、墨桶吊架
图
1
已示出墨桶吊架的纵剖面,现以图
2
表示墨桶吊架
的水平投影。吊架底板
6
的前半部焊有半园筒形护栏
3
,护栏两端是左右对称的方形箱体
8
。在方形箱体上安装滚轮轴
2
、锁紧装置
5
和吊环轴
7
。其中,滚轮轴共4根,以螺栓
4(M16)
固定于方形箱体上,滚轮则嵌装于槽钢轨道
l
中。吊环轴
7
两
根,也用
M16
螺栓固定,左右对称地安装于吊架底部,用于套装门形吊杆
(
图中未示出
)
。
将图
2
中的锁紧装置沿
A-A
剖开得图
3
:
1
为压杆,
2
为扳手,
3
为螺杆,
4
为弹簧,
5
为与方形箱体焊在一起的护栏,
6
为带车轮的墨桶。当墨桶推入吊架后,扳动扳手
2
,可使压杆向下压而将墨桶锁紧在吊架上。两个锁紧装置类似两把虎钳。为使墨桶吊架落地平稳,没有冲击,于方形箱体下安装缓冲装置。此装置由简体、缓冲杆、弹簧和橡胶构成(图中未示出。)吊架落地前,缓冲杆先触地,然后籍整个吊架之重量压缩弹簧而缩入套筒中。弹簧之弹力,应以吊架底能贴平于地面为度。
作者:
lbljj2003
时间:
2009-7-19 00:40
改造成本如何啊?
作者:
流浪天君
时间:
2009-7-19 18:11
生产的不都是这样的嘛。
作者:
efallz
时间:
2010-2-10 11:08
看生产条件,可以活学活用,制定合适自己的一套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