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UV罩光清漆
[打印本页]
作者:
yanyanke
时间:
2009-5-12 18:27
标题:
UV罩光清漆
光引发剂的选择
罩光清漆尽管透明,但在选择合适、有效的光引发剂体系方面仍会有问题.水白色会是首要条件.换言之,有色的引发剂,如硫杂蒽酮,必须排除在外,或者以非常低的浓度使用.
配制者必须考虑成本,故可能首选二苯甲酮.通常二苯甲酮必须用一种或几种共引发剂给予支持.液态光引发剂(DAROCUR1173)的优点是有助于达到低黏度.此外,它可用搅拌法制造涂料.一般来说,如果不必使用碾磨法便可进行生产,可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
必须注意,罩光清漆配方中切勿使用过量的引发剂.否则会造成附着力差,涂层呈干酪状,容易磨损,而且即使经延长辐时间后涂层还会有湿的感觉.故必须通过试验摸索也引发剂的正确用量.如果用百分之几的引发剂用量还不能达到合适的固化速率和良好的涂层性质,则应重检查齐聚物和单体的混合物.或许某一组分应该用另一种丙烯酸官能度更高\活性更大的组分取代.在因最终用途和施工黏度使体系组成的选择受到限制,同时固化速率难以提高的情况下,使用丙烯酸酯的光引发剂有可能解决问题,但这些引发剂的价格通常都很贵.
光活化剂的选择
除湿法平版印刷法外,均可考虑使用便宜的低分子量胺.例如,甲基二已醇胺和三已醇胺.在需要采用平版印刷法的场合,则必须使用与水不太容易混合的胺.同样,选用液体胺能为涂料制造提供方便.
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考虑.第一,胺类容易氧化,产生有色的反应物.这种反应速率一般都较慢,在油墨中,这种变色可忽略不计.但是,对罩光清漆而言,固化前后的泛黄都会成问题.因些,胺的用量应保持尽可能低,而且使用叔胺比仲胺好.第二,在使用低黏度产品(如2PA.S)时,可能出现固化后"出汗"或"起霜"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起因可能是胺从涂层的主体渗至表面之故.采用能达到有效固化的最低胺用量,并注意平衡配方中齐聚体和稀释单体的比例,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只要经济上可行,使用能共聚的带胺基的丙烯酸酯便可完全避免发生这种问题.
UV固化罩光清漆用的其他原料
虽然通常要求有光泽,但有时也需要消光的UV罩光清漆.如入恰当的硅制剂一般是达到充分消光效果的首选办法.
像油墨一样,表面润滑性和耐磨损性可依靠加入蜡和硅酮类化合物改进.但在低黏度罩光清漆中用蜡很不利:不是分散不良,就是在贮存时有浮至表面的倾向.
硅酮能有助于罩光清漆和下层基材及油墨的界面附着力,要避免润湿不良,可能一定要加入这类化合物.但是,所用的品种和数量必须小心选择.一般来说,试验是惟一可靠的根据.使用硅酮时,若类型有误或用量过多,都会造成界面张力不平衡,结果反而使铺展性和附着力不良.加入黏合促进剂可能是很理想的.
至于UV罩光清漆的涂泛黄倾向除已提出的解决办法外,使用光学抛光剂虽然成本有所提高,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掩盖这种麻烦.
作者:
liang0111
时间:
2014-10-16 20:46
学习了,有用的帖子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