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是否真存在“溶剂泡”——溶剂顶起的“暗泡” [打印本页]

作者: yupn    时间: 2009-7-7 15:56
标题: 是否真存在“溶剂泡”——溶剂顶起的“暗泡”
本人总怀疑“溶剂泡”是否真实存在,在试验中,因怀疑空气喷涂会引入空气,因此采用淋涂测试,看是否存在真实的溶剂泡。
把已知出现(在夏天出现“暗泡”较历害的)“泡”的清漆调配固化剂稀料至正常喷涂粘度,放置至搅起的泡完全消失后,直接倒在平放的马口铁板上(经过正常底材处理如打磨溶剂擦洗),膜厚很厚的,立即送至80℃的烘箱,放置30分钟,看是否有期望中的“泡”出现。
确实怎么都没发现有泡,无论怎么折腾。
各位看看有什么问题,帮忙出出主意,找找问题
如果这样折腾不出来,是否意谓着,真正的“溶剂泡”有不存在。
作者: baba    时间: 2009-7-8 15:14
溶剂泡是存在的。
一般在氨基漆出现,很少见。
作者: yupn    时间: 2009-7-8 22:08
本帖最后由 yupn 于 2009-7-8 22:11 编辑

还是表示怀疑,哪位方便的话,把氨基漆按1#的方法做的试试看,本人按触高温漆比较少,要不早做过试验了。
试验结果麻烦通报一下。:)
有助于分析“暗泡”是否有“溶剂泡”的可能性,不过即使氨基漆里试的有“溶剂泡”,汽车漆里大家通常聊到的“暗泡”,本来就是PU低温漆的事。
作者: smhfe    时间: 2009-7-15 20:52
高温清漆都有抗痱子和流挂极限测试,抗痱子就是按一定膜厚梯度喷完清漆后直接放进高温烘箱去烤,之后测试在多少厚度下起痱子,那产生的“痱子”就是溶剂泡了。
我见过一个低温清漆配方,用的溶剂里有一半是150#溶剂,调制15秒喷涂,喷完然后常温放30分钟就会起密密麻麻的泡了,这是漆膜早已表干,但是150#溶剂不可能在不烘烤的情况下在30分钟挥发完,那起的泡就肯定包含有溶剂泡了。
作者: yupn    时间: 2009-7-15 21:03
本帖最后由 yupn 于 2009-7-15 21:05 编辑

LS的先别说的那么绝对,这些试验本人早做过了N多遍了,但LS的讲的是喷涂情况下出现的,能否排除掉空气喷涂喷枪混入的空气的可能性?!既然无法排除,就不能“肯定”是“溶剂泡”。
作者: smhfe    时间: 2009-7-15 21:20
本帖最后由 smhfe 于 2009-7-15 21:56 编辑

恩,我的确忽略了混入空气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起泡是空气引起的。
但是30分钟内,慢干溶剂是不会挥发完全的,漆膜的表面却是可以达到手指轻压不黏的程度,剩余的溶剂要想出来就只能顶起漆膜了,所以起的泡里面肯定是含有溶剂泡。我也没下结论只有溶剂泡。
作者: 开林(江西)制漆    时间: 2009-7-15 22:03
pu直接做过对比,刷涂没有暗泡,喷涂就有,湿膜正常,干膜过程,密密麻麻的泡就显现出来了
作者: 选择决定命运    时间: 2009-7-15 23:04
lz不烘烤看看 痱子泡 不出现才是真的像你说的没有溶剂泡 双组份漆烘烤起泡的不多 不烘烤才容易起泡(高固含的羟丙)
作者: 话事人    时间: 2009-7-15 23:37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
1.有心的朋友看下08年的杂志有一篇实验论文专门讲的PU漆“暗泡”.
对于“暗泡”.大家要先将喷涂环境的影响考虑了,在做其他的.环境差,容易出现“暗泡”.喷好后直接烘几乎无暗泡.
2.对于"痱子",和漆膜厚度关系很大.当然通过调整慢溶剂可以减轻,但如果是强制干燥厚漆膜,还是很麻烦的.
作者: yupn    时间: 2009-7-16 11:10
6#的朋友不妨采用刷涂或淋涂试验看看,溶剂挥发凭什么“肯定”以“气泡”的形式出来?!漆膜虽然表干了,但微观上还是有孔隙的,而溶剂都是小分子,要出来不难,只是时间问题。在自干情况下即使局部聚集,也应该是液体状态,怎么会成“气泡”?!
8#的朋友所说的试验本人也做过,也很熟悉其形成过程。只不过8#的朋友把真正的“泡”与通常所说的“暗泡”的一种搞混淆了,整个形成过程可以比较容易地用数字显微镜拍下来。
作者: baba    时间: 2009-7-17 15:16
溶剂从漆膜中的挥发有两个阶段,湿膜阶段和半干膜阶段(大部分溶剂已挥发,并未完全固化和干燥)。
  我们这里只讨论半干阶段,在这一阶段漆膜黏度增加,溶剂挥发的速度由溶剂扩散到漆膜表面的速率决定。扩散速率有漆膜TG值决定。
  在烤漆体系中如果施工、被涂漆组成存在问题,将有可能使漆膜在进入烘道后表面迅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使漆膜TG和黏度增加,降低溶剂扩散到漆膜表面的速率,将造成一部分溶剂无法从漆膜溢出,产生暗泡。而对于溢出的溶剂有可能产生爆泡、痱子。
当然喷涂施工中带入地空气也会产生暗泡、爆泡、和痱子。

干的时间越长,不懂的东西越多。
多交流!以上是我知道的,希望大家告诉我不知道的。
作者: smhfe    时间: 2009-7-17 18:17
今天做了低温清漆的淋涂实验,之后常温放置了30分钟,确实没有发现起泡的情况。
作者: 开林(江西)制漆    时间: 2009-7-17 18:43
个人觉得主要是助剂的亲空气性
作者: yupn    时间: 2009-7-17 19:41
11楼讲的是理论上的解释,但缺乏试验支持;
12楼的不妨再做做烘烤的情况,温度可以更高点,比方120度,看看是否有期望的“溶剂泡”;
13楼的讲的有点玄乎,难以用试验验证的。
作者: sunny    时间: 2010-2-9 19:10
对于厚涂低羟快干的聚氨酯面漆,刚表干时拿去烘烤,定会起泡,是为溶剂泡
作者: frankgxd    时间: 2010-2-19 23:17
回复 14# yupn

其实,涂料的影响东西太多了,许多条件凑在一起才能产生某种现象,现在很多在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在实验室都无法重现,只能根据理论推出,所以实验验证不了的,并不是玄乎,是正常的!一家之言:lol
作者: 大花猫    时间: 2010-3-17 19:02
楼上诸位可以找款玻璃化温度在80度以上的热塑性丙烯酸试试
作者: 孤鹰    时间: 2010-4-19 20:41
玻璃化温度高的丙烯酸树脂,在喷涂时会易有爆泡现象出现。
不过一般的暗泡有一部分是施工环境太差,在漆膜没有表干时较多灰尘落在上面,进入漆膜但没能完全进去,显出暗泡的样子。
另一种是稀释剂的梯度不合理,缺少中间的那一部分,造成了漆膜表干但还有稀释剂在挥发,不过比出痱子的稀释剂又要好一点。
  抛砖引玉!
作者: shine    时间: 2010-10-9 11:23
楼主所要证明的是他根本就没有弄清楚他要证明的是什么——没弄清楚大家所提的溶剂泡——溶剂顶起的暗泡是什么意思?
作者: rick1120    时间: 2010-10-15 17:07
溶剂泡是存在的。
作者: 13916399471    时间: 2010-10-19 09:43
溶剂泡是存在的,简单的举例,常用的685体系就非常容易起暗泡和痱子泡,PU家具底漆夏天施工也非常容易引起痱子泡。
作者: 开心的梦想    时间: 2010-10-19 16:01
     我们施工现场常会出现的“痱子”,应该就是所说的溶剂泡;我们用的是丙烯酸面漆,特别是中黄、柠檬黄等透明性高的面漆,简直出痱子都快“失控”了!对了,采用的是空气喷涂;我找了很多的原因;工艺、材料都做过调整试验,好一点,但是还是没有解决掉
   
作者: 璞玉    时间: 2010-10-20 16:13
双组份PU漆中容易出现暗泡,氨基烘烤漆应该没有暗泡发生的。
作者: 璞玉    时间: 2010-10-20 16:15
话事人 发表于 2009-7-15 23:37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
1.有心的朋友看下08年的杂志有一篇实验论文专门讲的PU漆“暗泡”.
对于“暗泡”.大家要 ...

你的头像,我绝对支持,公鸡吃小虫呀。            
作者: zhangxin_83    时间: 2010-10-20 16:23
我们做聚氨酯漆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特别是夏季,可以适当通过溶剂调整,多用一些高沸点溶剂能适当改善:比如:DBE、CAC之类的;还有施工的时候,活化时间稍微长点
作者: rainseason2010    时间: 2010-10-20 16:46
首先还不明白暗泡是什么?
作者: hankwang    时间: 2010-10-21 11:46
个人认为溶剂泡存在,我们自己合成的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分别用二甲苯,甲基环己烷作为溶剂试验过,后者涂膜刮在玻璃板上常温干燥产生很多暗泡,前者没有。
作者: tank    时间: 2010-10-21 15:09
hankwang 发表于 2010-10-21 11:46
个人认为溶剂泡存在,我们自己合成的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分别用二甲苯,甲基环己烷作为溶剂试验过,后者 ...

甲基环己烷对于你的防水涂料是真溶剂还是稀释剂?
作者: hankwang    时间: 2010-10-21 16:37
回复 tank 的帖子

是真溶剂
作者: tank    时间: 2010-10-21 16:49
施工粘度是否一样?这两者的溶解力挥发速率都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不能就简单地判断为溶剂泡。。
作者: hankwang    时间: 2010-10-22 08:19
回复 tank 的帖子

施工粘度应该是不一样的,只是配方中两种溶剂的添加量是一样的。如果不是溶剂泡的话,还有哪些原因能产生暗泡?
作者: tank    时间: 2010-10-22 21:42
AFCONA曾经有一本册子提到过一些因素,可以找来借鉴一下。。
作者: hankwang    时间: 2010-10-25 15:12
回复 tank 的帖子

可否提供一下,或者告知文件名称。谢了
作者: 小阳    时间: 2010-10-27 21:49
“溶剂泡”是有的,目前我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机率很小,只在细度粗糙且P/B>8/2的情况下,喷漆面漆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且不用烘烤。其他在所用的树指含有叔羟基时,也会出现暗泡。
作者: 小阳    时间: 2010-10-27 21:50
回复 小阳 的帖子

“只在细度粗糙且P/B>8/2的情况下”少打两个字,呵呵“底漆只在细度粗糙且P/B>8/2的情况下”
作者: wanpengbo    时间: 2012-10-11 19:14
表干过快引起大的吧
作者: 1030727685    时间: 2012-10-17 21:37
溶剂泡存在的


作者: tank    时间: 2012-10-18 16:43
在添加一些低表面张力有机硅的时候厚涂还是比较容易观察到“溶剂泡”的存在。。。
作者: zhhp1979    时间: 2012-10-30 21:52
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在喷涂PU清漆时候,流挂的地方比起其他正常漆面,痱子、暗泡要少得多,甚至没有
作者: patrick5161    时间: 2012-11-1 21:32
使用高羟树脂(3.0%以上);高温高湿的涂装环境;使用有机硅表面助剂,是出现涂膜起痱子的最直接原因。我们能控制做的是:降低溶剂的含水率;使用高分子流平剂,实在要用有机硅流平剂,尽量使用低稳泡的;慢挥发强溶剂
作者: 水木余人    时间: 2012-12-4 09:46
单层漆的话还好吧,如果是湿碰湿涂装的话会出现失光,气泡的
作者: gaofei0710    时间: 2013-3-24 01:41
patrick5161 发表于 2012-11-1 21:32
使用高羟树脂(3.0%以上);高温高湿的涂装环境;使用有机硅表面助剂,是出现涂膜起痱子的最直接原因。我们 ...

我觉得用低稳泡助剂是一方面,清漆内强溶剂尤其是忙干强溶剂也不易太多,不然很容易渗入底色漆太多导致上层清漆快要固化了才跑出来,很容易起暗泡,我用SOL贴换部分CAC一切都好了,只是这味道好多客户死活不肯接受,哎!
作者: killchu    时间: 2014-5-9 15:04
专用于PU消暗泡添加剂DEST-89,该产品消除暗泡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解决由于天气和湿度变化引起的各种暗泡。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