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怎样消除或者控制双组分涂料(尤其是聚氨酯)中的暗泡? [打印本页]

作者: 陶氏化学    时间: 2008-3-8 10:35
标题: 怎样消除或者控制双组分涂料(尤其是聚氨酯)中的暗泡?
所谓暗泡,是指气泡悬浮在漆膜当中,不溢出,也不破裂,俗称“鬼影”。
这种病态现象是双组分涂料(特别是聚氨酯漆)所特有,非常影响漆膜良好的装饰外观。解决办法是仁者见仁,
但每个办法都有局限性。

这次讨论的话题是:分析暗泡形成因素以及怎样消除暗泡。
作者: ASP    时间: 2008-3-8 10:35
解决方案:
1,注意表干时间,一般加入部分慢干水有效
2,加快交联速度,一般补加三聚体或催干剂有效
3,溶剂体系调整,部分加入MEK可以帮助脱除暗泡,加入部分三甲/四甲,利用后期不浑溶性帮助脱气
4,注意体系所有材料的含水率和吸水性(或水解性等),一句话:防水
5,树脂选用,必需要求较好丰满度的体系适当拼用帮助脱气的树脂,丰满要求不高的采用快干/易消光类型树脂
6,消泡剂,选用部分针对反应型消泡的消泡剂
作者: 华润涂料    时间: 2008-3-8 10:43
配方:
注意调表干速度,油漆注意在烘烤时候的溶剂调整:不要太快表干
使用溶剂(尤其是固化剂溶剂)注意含水量
施工:
还有就是双组分涂料调配好之后最好放置15-20分钟才施工

原因一般就是:反应出来的CO2没有及时的脱出漆膜

欢迎大家补充,本人刚来的,新手!
作者: ucoat    时间: 2008-3-9 14:32
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固化形式是羟基和羧基反应,其反应副产物是二氧化碳,暗泡就是表干过快,造成反应出的二氧化碳来不及跑出来,如果此时气泡顶穿表面涂膜,就是针孔。
   一楼和二楼将得都有道理,关键是使表干不要过快,如果稀释剂或主漆中含水量较高的化,由于水份和羧基反应的速度相对比和羟基反应得要慢很多,其反应产物也是二氧化碳,因此也会产生暗泡。
   因此表干和防水是解决暗泡的关键。
作者: cuichangli    时间: 2008-3-11 18:41
个人看法同以上两位差不多,不过我补充一条配方中尽量减少有机硅类流平剂的量,并且流平剂的选择也有关,有些流平剂对这方面也有帮助
作者: huazi3319    时间: 2008-3-17 14:04
楼上都是专业人士,同意上述观点,防止暗泡一定要做好--防水,不过选好的固化剂也是关键。小弟愚见!多多指教!
作者: 开林(江西)制漆    时间: 2008-3-31 12:19
假如这样能够解决的就不叫暗泡,改叫气泡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3-31 23:34
水性聚氨酯或者环氧涂料的起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反应出来的起泡。
也就是这一部分产生的起泡很难消除
作者: 开林(江西)制漆    时间: 2008-4-1 08:53
最近作了一下对比,很容易消除的都是搅拌引起的非稳定性的气泡
而不容易消除的是由于润湿分散剂与基料反应形成的稳定性的暗泡
所以双组分反应体系应当注意助剂的活性基团与基料的反应
作者: HSD    时间: 2008-4-2 15:50
气泡的产生有几块,

1. 生产中,因为搅拌带入到气泡,--优化前步的分散体系,优化分散时间,避免过多的气泡被带入油漆

2. 两组分混合过程中,带入的气泡,--混合过程中,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以及搅拌的方式,减少气泡进入

减少气泡,还可以通过调整溶剂体系和选用稀释剂,通过表干时间,减少暗泡和针孔

还有体系的问题,大家都说了,其它想不起来了。

[ 本帖最后由 cock 于 2008-4-2 16:04 编辑 ]
作者: hanyue    时间: 2008-4-3 09:41
原帖由 开林(江西)制漆 于 2008-3-31 12:19 发表
假如这样能够解决的就不叫暗泡,改叫气泡了

我也是这个观点!
作者: 开林(江西)制漆    时间: 2008-4-3 10:57
一楼是看到的最佳答案,尤其是3
固化增稠阶段而且用了含水量高的材料,假如溶剂的溶解性差,,体系粘度上升过快,造成气泡无法溢出.
所以注意溶剂的含水量,而且溶剂的挥发梯度配置中,注意后阶段的溶解性很重要
作者: 陶氏化学    时间: 2008-4-4 21:50
很多公司在聚氨酯固化剂中使用的丁酯等溶剂都是特定的,含水量都是经过处理的
作者: ecustar810    时间: 2008-4-19 22:41
这个命题应该分类来讨论,
1,对于薄涂型溶剂或无溶剂2K PU体系,只要配方得当不会出现“暗泡”的,无非是选择溶剂、助剂等,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很多大虾前面也详细分析了。
2,对于厚涂型的溶剂或无溶剂2K PU体系,“暗泡”问题就比较突出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涂料体系中的H2O与NCO反应,产生反应型气泡,进而形成所谓的“暗泡”。这个问题困扰厚涂PU技术已久。因为随着固化交联反应的进行,涂料体系的粘度会迅速上升,而此时如果产生CO2则很可能留在涂膜中形成“暗泡”了,即便选用极强的消泡助剂,也难以解决问题。所以关键还在于“除水”。具体的解决办法包括:(1)严格控制各原料本身的含水率,这是必需的。(2)讲究生产工艺,避免搅拌、分散中带入过多的潮湿空气。有条件的可以上真空分散设备或加热冷凝回流设备。(3)在配方中加入某些特殊的“除水剂”,比如分子筛粉末。这种方法在国内并不是很常用的,但却最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因为即便你能将原料、工艺控制得很好,也不能控制涂料施工时因为A、B组分混合而带入的潮气。我曾经采用此法用于一次成膜厚度3mm的PU涂料,在相对湿度85%的情况施工,涂层内无任何气泡。
3,对于水性2K PU涂料,“暗泡”也时有发生。这倒不是因为反应型气泡的原因了,而主要因为水的表面张力造成水性体系的消泡难度远远大于溶剂性涂料。助剂选择难度更大些,关键看你的配方了。
对于胺类固化的环氧体系,因为不存在反应型气泡,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国内的一些环氧自流平涂料,一次施工厚度几个mm,也没看见它有“暗泡”的。
作者: 涂料小伙计    时间: 2008-4-26 21:55
固化剂过期尤为出现这个问题,暗泡的原因在固化剂的方面去考虑一下会好一点,当然不好的固化剂也会的
作者: 天娇    时间: 2008-6-14 11:19
标题: 这才是最佳答案
原帖由 ecustar810 于 2008-4-19 22:41 发表
这个命题应该分类来讨论,
1,对于薄涂型溶剂或无溶剂2K PU体系,只要配方得当不会出现“暗泡”的,无非是选择溶剂、助剂等,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很多大虾前面也详细分析了。
2,对于厚涂型的溶剂或无溶剂2K  ...


强烈支持作为最佳答案!

顺便说明选择羥值较低的树脂,选择好的固化剂。搭配极性较大的消泡剂。比如BYK-055,057
作者: shjeenet    时间: 2008-6-15 19:15
能否提供一些材料的型号?暗泡的现象最容易出现的是高丰满度高光泽白面漆或黑面漆中,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各位大虾能否针对这产品讨论呢?
作者: shirn8209    时间: 2008-6-17 12:32
我个人觉得冯工说的比较有道理,因为这几种情况都遇到过,其实出现暗泡时可以考虑用以下方法尝试解决。
1、测试表干,判断暗泡是由于快干还是慢干引起;
2、调节干速(或加慢干水,或加催干剂);
3、若不能解决就要考虑体系含水性或吸水性;
4、调节体系对底材的润湿性,或调节体系的溶剂释放性。
此外,亮光体系建议不要使用有机硅类助剂,若是由有机硅助剂引起的暗泡,就很难消除掉。
作者: zhourenshan    时间: 2008-6-17 17:54
我个人觉得消除暗泡是没绝对的,但改善待干房的环境应该是最有效的办法,空调是最好的武器!
作者: henry78    时间: 2008-6-18 10:22
标题: 请教15楼
“对于水性2K PU涂料,“暗泡”也时有发生。这倒不是因为反应型气泡的原因了。。。。”请问是不是在此水性体系中的H2O与NCO不反应或反应很少呢?请问原因是什么谢谢!:loveliness: ! master78@163.com
作者: szh678    时间: 2008-8-11 15:04
为什么夏天更容易出现该现象
作者: XHPHBHUARI1    时间: 2008-8-20 12:12
首先,好象这种情况不应该叫“鬼影”吧,详见
http://www.coatu.com/bbs/viewthr ... 26amp%3Btypeid%3D69
其次,针对PU漆“暗泡”的问题我再补充一点,就是施工的问题。一、要注意施工的环境,温度最高不能超过在35度(定的可能有点高,但针对我国夏天的实际情况而言的。一般不要超过30度)。湿度控制在75%以下;二、涂料调配好之后最好放置15-20分钟再施工;三、如果环境不行的话,就采用少量多次的施工方法,进行薄涂。
作者: amw    时间: 2008-10-6 16:49
各位大虾说的都有理,但现场施工不实际.还是能否加入什么助剂能解决来得好.
作者: TMSKY    时间: 2008-10-7 01:03
我认为加助剂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可以的话暗泡问早就被功破,也不用大家在这里讨论了.
作者: mfg_mars    时间: 2008-10-7 13:40
最近遇到严重的暗泡问题,“痱子”!
看到各位畅谈,获益匪浅!
如果是分散剂加入后有稳定的细泡,固化后期也有大量暗泡,到底是什么因素起决定作用呢?
是分散剂功能基团与基料反应稳泡,还是“水”的问题呢?
作者: amw    时间: 2008-10-30 10:32
标题: 暗泡解决方案总结:
一、配方的调整:(防止暗泡的产生)
1、助剂的调节:少加含有机硅的流平和消泡助剂,可用
丙烯酸的或其改性的助剂。
2、溶剂挥发梯度的调节:可以多加点后期溶解力强的溶剂。
3、树脂的选择:应选择表干稍慢的,同时其反应交联速度
较快的树脂(或是选用含伯羟基较多的树脂)。
4、加入 2-5% 低羟基值高分子量的树脂。
5、固化剂的选择:尽可能选用三聚体的固化剂,但TDI类的要适当。
二、施工的调整:(若暗泡已经产生)
1、一般来说,厚涂容易出现暗泡,故应采用薄涂多次的施工的方案。
2、施工的环境问题:一般高温高湿,低温高湿或是较为焖热的天气
容易出现暗泡,故应调整湿度和温度,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是很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amw 于 2008-10-30 11:32 编辑 ]
作者: amw    时间: 2008-10-30 10:35
标题: 暗泡的形成因素:
暗泡的形成是基于漆膜的内部表面张力的不平衡而影响溶剂的挥发。
从而有极少量的溶剂无法溢出漆膜表面而在漆膜里面的小泡泡,也是我们
从漆膜侧面对着光线而看得到的,同时用手又无法触摸得到的小泡泡,俗称暗泡。


暗泡的形成原因:
1、漆膜在干燥过程中会让溶剂保留而不让它挥发出来,
当油漆的涂膜达到一定的厚度时,因表面的溶剂挥发得快,
而内部的溶剂又接不上来,导致漆膜表面的表面张力高
而内部的表面张力低。结果导致内部会引起地方性的旋涡而
产生了暗泡。

2、在上述情况下,如果加入了对树脂比较不适合的有机硅助剂
后,其内部会引起地方性的旋涡更为严重,因此而导致暗泡的产生
也就越明显增加。

[ 本帖最后由 amw 于 2008-10-30 11:25 编辑 ]
作者: qikf    时间: 2008-11-15 11:07
恩,就24楼说得对,水分问题倒是次要的
作者: 森林    时间: 2009-2-15 13:53
学习了.
但实际施工如何做?
作者: mophy    时间: 2009-2-15 22:31
本帖最后由 mophy 于 2009-2-15 14:32 编辑

5# cuichangli
“个人看法同以上两位差不多,不过我补充一条配方中尽量减少有机硅类流平剂的量,并且流平剂的选择也有关,有些流平剂对这方面也有帮助”
最近使用流平剂时,出现了稳泡比较严重的现象,水性聚氨酯体系,用的TEGO 410,不知有什么其他流平剂,流平和不稳泡比较好的啊?!
作者: ffgong    时间: 2009-2-17 11:49
3777可以啊
作者: 黄进    时间: 2009-3-3 19:24
我在做双组分水性高光时也出现了这个问题,表干时间有30-60min,由于涂料是配好一段时间后使用,可能是助剂问题,消泡剂在贮存阶段失效了并消耗了部分润湿剂,通过更换消泡剂也许能解决
作者: fluting    时间: 2009-3-3 23:00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可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了。
作者: wuding    时间: 2009-4-15 09:33
本帖最后由 wuding 于 2009-4-15 09:37 编辑

我刚刚入道。 这个问题我也经常遇到。 谢谢各位高人指导。这是我在一个网上找来的, 好像还比较全面。 那个网站上还有其他的水性漆问题和解决方法,我觉得还不错。网址是:http://www.pthjs.com/services/resources.html

微泡是指极小的泡。 如果清漆层中有微泡, 这会减低木器的“温暖感”。每个微泡都好像是反射和折射光的小小弧形镜头,总和起来,导致木器表面黄色和红色色泽降低而不透明度增加。微泡用消泡剂很难去除, 因为微泡的浮力很低,不能浮到表面。 不能浮到表面的泡沫是不能被通常使用的消泡剂破裂的。微泡的消除是通过微泡被周围的液体吸收。微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

1)固体含量高微泡的密度高:在一个涂料中, 固体含量高的话,水就少。水少的话, 供气泡融入的水份就少。固体含量高的话, 干燥时间也短, 那么气泡消散的时间也就少。2-3%固体的差别会造成有微泡和无微泡的差别。

2)注意你所涂刷的基材。非常吸水的基材会从涂上去的第一层漆膜吸收水分。 这会使第一层漆膜比此后涂的其他漆膜更容易成膜。 但缩短的成膜时间和木质基质的吸水性会增加第一层漆膜在非常吸水的基质上产生微泡的机率。枫木和白桦木比较更紧密的橡木和白蜡木更经常有微泡的问题。 减低第一层漆料中的固体含量,微泡的密度的问题被降低。 举例而言, 如果底漆的固体含量由30%被减至27%,这将减低底漆膜中的微泡数量。在用低固体含量的第一层底漆封住基质表面后, 以后的涂层的固体含量可以高些.

3)小心使用含高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剂:少量的表面活性剂会引起更多的微泡。 乙炔双醇类的表面活性剂如消烦恼( SURFYNOLS) 似乎不会引起微泡产生, 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替代品。

4)溶剂会影响微泡的浓度。 在一些情况下, 用丁氧基乙醇(butyl cellosolve) 和丁基卡必醇(butyl carbitol)会增加处理过的漆膜的微泡的密度。

5)涂料的粘连性决定最初微泡的产生:在涂刷的过程中,涂料还是湿的时侯微泡的量越大,那越多的微泡必须从涂料中消散出来。理想的说来,去除涂料中的微泡的最佳办法是让它的形成之初就降到最低点。粘连性低的涂料产生微泡的倾向比较低。但必须掌握流挂性能 和微泡形成之间的平衡。

6)设备的雾化能力决定了涂料中最初的微泡量。 据好几个文献研究表明,小的液滴保持气泡的能力低于大的液滴。 正因为如此, 普通的空压机比无气式或空气助喷式无气喷涂机产生微泡的倾向低。通过调节气压, 漆液输出量和喷枪口径来加大雾化,可以减少新涂上的涂料中的微泡含量。

7)将表面活性剂降至最低点的高分子会有相对来说低的泡量密度。因为产品中的表面活性剂含量低,华津思公司的高分子产品具有很低微泡的倾向。
作者: zhoujie_98    时间: 2009-4-18 12:10
这个命题应该分类来讨论,
1,对于薄涂型溶剂或无溶剂2K PU体系,只要配方得当不会出现“暗泡”的,无非是选择溶剂、助剂等,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很多大虾前面也详细分析了。
2,对于厚涂型的溶剂或无溶剂2K  ...
ecustar810 发表于 2008-4-19 22:41

这个问题确实在厚涂型涂料容易出现,特别是亮光体系,我自己的体会有几点:1.调整干速是关键;干燥要么快,要么就慢点:可以加催干剂或者调整固化剂,拼点N75/N3390;树脂拼点有利于溶剂释放的树脂,比如丙烯酸树脂。2.调整溶剂,加慢干水,但作用不大。3,助剂也不是能很好解决此类问题
作者: hunan668    时间: 2009-4-20 21:59
支持27楼的看法,需要强调的是:暗泡问题和水分根本扯不上关系.
作者: jigaozeng    时间: 2009-4-21 10:01
不知有谁做到没有?
作者: PLZXP    时间: 2009-5-27 22:03
暗泡的形成原因:
  漆膜在干燥过程中会让溶剂保留而不让它挥发出来,
当油漆的涂膜达到一定的厚度时,因表面的溶剂挥发得快,
而内部的溶剂又接不上来,导致漆膜表面的表面张力高
而内部的表面张力低。结果导致内部会引起地方性的旋涡而
产生了暗泡。
   有时主要还是现场的施工环境引起的!
作者: zxg301    时间: 2009-5-29 11:54
学习了,这个问题不时会出现,也感到很困惑
作者: yu11hang    时间: 2009-6-26 11:44
各家之言都也自圆其说,结论无法下,只有自己多实验下。
作者: mmtmmt    时间: 2009-6-28 18:11
2# ASP
哪些树脂容易脱气?
作者: yupn    时间: 2009-7-1 06:53
本帖最后由 yupn 于 2009-7-1 06:55 编辑

说说本人对"暗泡"的理解
首先"暗泡"不都是"泡",有的是泡,有的不是泡,肉眼观察差不多,多数人会把这两种混为一谈,显然解决方式不一样.
1#的,3选项对是"泡"的"暗泡"有帮助,可以在试验室重现,其实效果更好的是松节油等相溶性更差的,量要控制;
2#3#4#的说主要是水引起的,依据不足,想像的成份居多,在试验室没法重现;
22#推到施工上去,不像是做产品的做法,施工性不好也是产品质量问题,除非人家都是这样;
27#38#提出来"内部的表面张力"概念,内部有"地方性旋涡",想像力丰富,但没有依据,既然是"表面"张力,怎么还有"内部"的表面张力,,理论依据没有,也说不清道不白,没法重现,对实际解决"暗泡"基本无帮助.
对于低表面张力助剂引起的"暗泡",(这种"暗泡"不是真正的"泡"),一旦低表面张力助剂加入油漆后,除了改善现场,换快干稀料和快干固化剂,基本无解.
考虑到要平衡各方面性能,"暗泡"没办法完全消灭,但可以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作者: zxg301    时间: 2009-7-1 15:54
再次来认真学习一下,确实受益匪浅
作者: 追枫海    时间: 2009-7-22 20:04
说的都不错,但是我试了几家的都有暗泡,看来说的好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了,理论还是理论啊
作者: ffgong    时间: 2009-7-23 10:00
常规的手段  脱水啦 溶剂体系 施工都要考虑  个人认为主要原因要选择好固化剂特别是三聚体 ,现在市面上供应的产品在这方面上应用的性能可大不一样的, 主要针对高光体系  哑光国内已经做得很好了
作者: sanyi    时间: 2009-7-24 17:01
亮光面漆如果固化剂调快干了,砂痕又出现了
作者: 小郑    时间: 2009-8-5 13:55
关于暗泡的问题,大家都说的有道理,我有几条经验供大家参考:
1.要调整整个配方的挥发体系。指的是主漆,固化剂,稀释剂。控制表干时间。一般在50-55分钟为好。
2.最好找一种表干慢实干快的树脂,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这种树脂一般在22-25小时后的干燥速度是非常好的,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3.固化剂的选择,HDI三聚体加的比例要控制好,加多了它最容易带起暗泡。但是加少了耐黄变效果又不好,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4.主漆中助剂的选择,我认为最好是EFK3777+BYK333,从我们做的实验来看,这种搭配是比较理想。
作者: zengjian1979    时间: 2009-8-5 14:31
说说本人对"暗泡"的理解
首先"暗泡"不都是"泡",有的是泡,有的不是泡,肉眼观察差不多,多数人会把这两种混为一谈,显然解决方式不一样.
1#的,3选项对是"泡"的"暗泡"有帮助,可以在试验室重现,其实效果更好的是松节油等 ...
yupn 发表于 2009-7-1 06:53

这位老师说了当没说,涂料作为科学的一种,绝大部分的项目都是控制,没有绝对一说的
作者: Georgna    时间: 2009-8-5 15:03
哈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有这么多人积极跟贴!
其实大家说的都对,对于南方地区来说,空气潮湿,聚氨酯漆更容易出现气泡。我记得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是在稀释剂和固化剂中加入一种除水剂(具体是什么东西,没有搞清楚。),效果还不错。楼主可以问问供应商。:loveliness:
作者: sanyi    时间: 2009-8-6 16:39
异氰酸酯型脱水剂,
作者: lq6688love    时间: 2009-8-7 10:57
既然没有固定的方法,只有自己多试验了。
作者: 13916399471    时间: 2009-8-7 20:29
解决方案:
1,注意表干时间,一般加入部分慢干水有效
2,加快交联速度,一般补加三聚体或催干剂有效
3,溶剂体系调整,部分加入MEK可以帮助脱除暗泡,加入部分三甲/四甲,利用后期不浑溶性帮助脱气
4,注意体系 ...
ASP 发表于 2008-3-8 10:35

部分同意。补充几点:
1,暗泡和痱子泡产生的机理是一样的,没有顶出来就是暗泡,顶出来了就是痱子泡。
2,暗泡痱子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机械气泡,所以消泡剂是没用的。
3,暗泡痱子泡不是在施工时产生的,而是在漆膜快要表干时产生的。
4,水与NCO反应是会产生CO2,从而产生气泡,这类泡我认为不能把它归为暗泡痱子泡范畴。这类泡是很好解决的,如果是水引起,那脱水剂一定能解决。
5,体系处于一个不快不慢的状态时,最容易起暗泡痱子泡。体系干燥过程表面结膜,底下溶剂释放不出来,但它总是要出来的,于是就产生了暗泡痱子泡的现象。所以暗泡痱子泡总是发生在体系快要表干时。
6,一句话,体系的溶剂释放性决定了暗泡痱子泡的产生情况。nc漆溶剂释放性超好,大家没听说有此现象吧。
7,如果是哑光体系出现暗泡痱子泡,可采取加快体系溶剂释放性的办法,也可以说是把体系往快干方向调。改善体系溶剂释放性的办法有:一加入溶剂释放性好的组分如NC,CAB等,二是选用分子量大一些树脂,更线性些的树脂,这有利于改善体系溶剂释放性,三是对于2KPU ,调整三聚体固化剂也有帮助,加点催干剂也有用。本公司的多功能改性剂FDA501就是设计用来解决这类问题的,依据的就是上述原理,很成功。FDA501专门用来倍增醇酸树脂分子量的,从而提高其溶剂释放性,从更本上提高其干性,消光性。还发现其能改善刷痕。
8,如果是亮光体系,则不能用上述方法,会影响光泽和丰满度。这时应当往再慢干的方向调,加慢干溶剂/选用更小分子量的树脂/去掉催干剂等都是可用的选项,彻底让体系漆膜的表面处于开放状态,保证溶剂的顺利逸出。
以上几点供大家参考。谢谢。
作者: 四海过客    时间: 2009-8-25 21:07
学习了。谢谢各位大侠!!!:victory:
作者: ffgong    时间: 2009-8-26 08:09
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   就是哑光面漆很少有暗泡现象,要解决高光暗泡,本质要解决漆膜表面脱泡
作者: 安仁    时间: 2009-9-4 00:29
解决方案:
1,注意表干时间,一般加入部分慢干水有效
2,加快交联速度,一般补加三聚体或催干剂有效
3,溶剂体系调整,部分加入MEK可以帮助脱除暗泡,加入部分三甲/四甲,利用后期不浑溶性帮助脱气
4,注意体系所有材料的含水率和吸水性(或水解性等),一句话:防水
5,树脂选用,必需要求较好丰满度的体系适当拼用帮助脱气的树脂,丰满要求不高的采用快干/易消光类型树脂
6,消泡剂,选用部分针对反应型消泡的消泡剂
作者: 南方涂料    时间: 2009-11-7 20:04
高光涂料的施工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都不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但如果一旦遇到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许许多多的问题的就来了,像四川盆地成都地区,在冬季都会出现温度超过95以上的湿度.这就给很多涂料制造厂家和涂料施工单位特别是家具厂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诸如:1.
慢干和有泡沫压痕.2.在高温和高湿的条件下(起痱子)起暗泡,这也是很多厂家最头痛的问题.3.粘尘. 4.抗黄变与硬度问题.(因家具不可能烘烤)大的家具厂家出货周期短.如全国著名的家具企业-全友家具厂和掌上明珠家具厂.生产周期短出货周期快.5.后期塌陷的问题,由于家具基材的原因,有的油漆喷涂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漆膜塌陷的问题,无凝给家具的产品外观就大打了折扣.6保光保色的问题.7.成本的控制问题.8.环保和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涂料制造厂家.
  本人从事十多年涂料的研究和开发,将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奉献给大家也许在生产上有些帮助.
一.基料的选择:1.底漆树脂的选择:我们一般选用气干性和密着性以及耐溶剂性比较好的PE树脂如.盖斯塔夫的BS8175树脂和台湾长兴的PE树脂如2307S和2310M等.这些树脂各方面性能都比较好.(因合成这些树脂时都使用气干性好的三羟甲基丙烷二丙烯基醚的单体)
2.面漆树脂的选择一般选用羟值较低和稳定性好的丙烯酸树脂.或聚脂树脂.如武汉源长科技的2870以及2070丙烯酸树脂以及台湾的5230-80改性的饱和聚酯树脂等.还有台湾的生产的3560低羟树脂等.
2.分散剂的选择.这也是一个至关重要问题,我们一般选择几种分散剂互配使用.聚氨酯和丙烯酯互配高分子分散剂来使用.效果会更好.这里要注意的问题是:分散剂和基料必须要相溶.在使用前必须做湿膜和干膜的实验.因为在高光实色漆的涂料中,牵涉到浮色发花分层等很多问题.分散剂的选择.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如;美国的毅盛公司.广州陆欧化工有限公司.BYK.EFKA.等都有很好的分散剂.
3.消泡剂的选择.选择相溶性好,消泡性较好的的消泡剂.最好选择如美国的毅盛公司.广州陆欧化工有限公司.和重庆千华科技公开司.带消泡性质的流平剂.
4.流平剂的选择.相溶性好.降低表面张力不是很强的流平剂.(但有的厂家要求手感好就要加入一些表面的爽滑的助剂如BYK333等.)
5.为了防止暗泡的产生必须加入一些高沸点的溶剂等.如DBE .OK 等.
6.溶剂的选择:必须控制溶剂的含水率.这也是控制暗泡(痱子)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 qicheabc123    时间: 2009-12-15 21:32
我们3K闪光器表干罩高温清漆,也有暗泡,时有时无一直在找原因
作者: 彩色人生    时间: 2010-1-8 12:19
各位高手好,小弟学习了
作者: 提高自己    时间: 2010-1-8 12:41
树脂的选择很重要。选择溶剂释放性好的树脂对这些暗泡痱子也很大改善。但是在高温厚涂的情况下这些问题也没很好的办法,还需要大家的继续努力改进。
作者: 彩色人生    时间: 2010-1-14 20:14
好的讨论,来顶一顶
作者: milly1984    时间: 2010-2-9 11:50
太多了,说的都乱了
作者: henryhan888    时间: 2010-2-9 12:46
回复 52# 13916399471

不错,很有帮助!!
作者: henryhan888    时间: 2010-2-9 12:48
回复 55# 安仁


    有意思,也有意义!谢谢啦
作者: henryhan888    时间: 2010-2-9 12:49
回复 56# 南方涂料

刚从成都回来,很有帮助啊
作者: killchu    时间: 2014-5-9 15:10
专用于PU消暗泡添加剂DEST-89,该产品消除暗泡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解决由于天气和湿度变化引起的各种暗泡。
作者: 滑动角    时间: 2014-5-11 16:33
固化增稠阶段而且用了含水量高的材料,假如溶剂的溶解性差,,体系粘度上升过快,造成气泡无法溢出.
所以注意溶剂的含水量,而且溶剂的挥发梯度配置中,注意后阶段的溶解性很重要

作者: killchu    时间: 2014-5-29 18:02
环保催化剂DEST-89(符合欧盟REACH法规),消除暗泡的原理:是强烈促进NCO和OH反应,不促进NCO和H2O反应,达到消除暗泡。可以按照1:1等量添加取代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冬天零度以下不会结晶。
[attach]52370[/attach]
作者: 午夜一支烟    时间: 2014-6-14 00:33
消除暗泡,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重点是把反应生成的CO2要提前释放出来就达到目的了。
作者: dongjingping    时间: 2014-6-14 14:37
华润涂料 发表于 2008-3-8 10:43
配方:
注意调表干速度,油漆注意在烘烤时候的溶剂调整:不要太快表干
使用溶剂(尤其是固化剂溶剂)注意 ...

一看你就是一个应用的工程师。。。。。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