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同为的水性木器面漆,做在不同的白底漆上,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打印本页]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2 10:15
标题: 同为的水性木器面漆,做在不同的白底漆上,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本帖最后由 guozhao 于 2010-10-12 10:17 编辑

同一个水性木器面漆,做在不同的两个水性木器白底漆上,一个漆膜正常,另一个却出现密密麻麻的皱纹,是什么原因啊?
我快急死了。出现皱纹的这个底漆,跟面漆使用同样树脂。这个树脂做的透明底漆没有问题。
朋友们指点下,一般水性木器漆做多高的固含?我看到一家水性木器白底漆固含有65%了。出问题的这块白底漆也是做的65%的固含,会不会太高了?
这方面是新手,请朋友们多指教!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2 10:43
在线等高手指点!
作者: nbmjjc    时间: 2010-10-12 11:15
不知你用那个体系的树脂做的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2 11:35
回楼上的朋友,用的是丙烯酸乳液做的。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2 12:14
本帖最后由 guozhao 于 2010-10-12 12:14 编辑

补充一下,同样的面漆喷上去,起皱的那块板明显比另一块板干得慢。
我觉得我的思维走进死胡同了,朋友们指教下啊

作者: mophy    时间: 2010-10-12 14:12
搞点图片上来么,看着晕乎
作者: louisa    时间: 2010-10-12 15:30
感觉到你粉料应该比较多而且可能搭配有些问题,水性木器漆对粉料的选择性比油性宽容度小,LZ可以考虑把配方贴出来/:+-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2 16:42
谢谢朋友们指点。刚才又试了下,把分散剂调整一下好了很多。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铵盐的分散剂分散效果不好,用到1.5%还是效果不理想,很快就后增稠了。是不是配方里的水太少了?水多了又怕在一些底材上起筋。
配方不是小气不想贴,是不好意思贴,贴出来乱七八糟的怕给人笑话,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2 16:50
就是这样,底材是密度板,工艺是两层白底漆,一层黑漆,因为有颜色便于观察。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2 16:52
这个是基本正常的板面。面漆一样的,底漆不一样。是不是底漆耐水性不好造成的?
一般水性木器白底漆固含大概做到多少?粉料用到多少?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2 16:56
白底漆配方大概是:乳液30%,钛白粉17.5%,高岭土5%,重钙25%,滑石粉5%,
前面那个起皱的用的是钠盐分散剂,1%。
觉得不好的朋友不要喷我,多指点下。
作者: mophy    时间: 2010-10-12 16:56
怀疑底漆被面漆咬起,试试在白底上薄涂道封闭是否会好,然后再调整思路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2 17:04
谢谢,我去试试。
这样的白底配方合理吗?
作者: darwin123    时间: 2010-10-12 21:54
树脂问题!在这个体系中,这个AC树脂不宜做白漆!有填料颜料影响,它喷涂后比正常的乳液过快破乳就是这个鸟样啦!即是还没流平就破乳,要把粘度调低些喷,然后喷完后4分钟左右,立刻拿到适度在65%以内,32度-40度,可能就不会有那现象!
作者: nbmjjc    时间: 2010-10-13 09:54
14楼的朋友说的有点道理,首先要考虑做底漆的乳液。30的乳液,除非你的乳液对颜填料的包裹很高了。密度板的乳液一般用量在50-55之间颜填料在35之间。
作者: nbmjjc    时间: 2010-10-13 09:56
后增稠跟分散剂没太大问题。增稠剂搭配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3 12:41
谢谢朋友们指点。我再去试下。昨天试着把乳液量提高到40%,做在密度板上正常了。但做在松木板上又是这种情况。我再把乳液量提高试下。可能是松木吸水率高,大量的乳液吸进去了。
以前没做过,完全被一些文章和样品误导了。某大厂的白底漆固含65.5%,某文章的参考配方,乳液量28%.....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3 12:42
本帖最后由 guozhao 于 2010-10-13 12:53 编辑

回复 darwin123 的帖子

您所说的破乳,是不是指乳液被溶胀了?
除了换乳液,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比如把乳液量提高点?因为刚开始做,原料不多,也不想把原料搞得太复杂。这个乳液做面漆效果还不错。
现在我把乳液量提高后,在密度板上没问题了,但在松木板上还是老样子,是否是因为底材吸水率的原因?

作者: sorlin    时间: 2010-10-13 13:04
本帖最后由 sorlin 于 2010-10-13 13:16 编辑

回复 guozhao 的帖子

刚刚看了好多朋友回贴,其实,别人文献上讲的也有道理,并没有胡说。
我跟你想得相反,中纤板上的白底要做高粉料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高填充性和快干性。
我们可以做到那么高固含高粉体系,但是没你说的那些问题。

个人感觉还是你的树脂有问题,对颜填料的包裹和润湿也太差。
你提高了乳液的用量有改善,同样可以保证不被咬底,面漆的助溶剂损失少成膜性更好流平也更佳,就是这个道理。

你加太多树脂,成本那么高,产品做出来没有竞争力,就没意义。
建议你做水性白底向做乳胶漆学习。

另外,不同PVC的白底应用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没有统一固含标准。


作者: sorlin    时间: 2010-10-13 13:18
回复 nbmjjc 的帖子

后增稠的因素很多。
其中之一就有分散剂与增稠剂的搭配问题。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3 13:39
本帖最后由 guozhao 于 2010-10-13 13:40 编辑
sorlin 发表于 2010-10-13 13:04
回复 guozhao 的帖子

刚刚看了好多朋友回贴,其实,别人文献上讲的也有道理,并没有胡说。


感谢您的指点。
您说的没错,也就是因为乳液性能不够好,包裹性不好。要么更换乳液,要么增加乳液量,是同一个目的。
如果是乳液包裹性不好,不知道能不能拼混一些普通的苯丙乳液来改善?因为是高粉料体系,打磨性一般没问题。
换乳液当然好,但手上的条件有限,没有那么多乳液供选择。

作者: wbdsd    时间: 2010-10-13 16:45
赞同楼上的。底漆做到65%的固含是没问题的,主要是树脂对粉料的包裹性,最好树脂要有点弹性。还有就是你的底漆是否完全干透了,看起来想咬底啊!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3 19:37
本帖最后由 guozhao 于 2010-10-13 21:12 编辑

回上面的,底漆是干了一个小时打磨喷漆。我也觉得没干透,呵呵,这点忽略了。
要让树脂有点弹性,那我拼点建筑用的苯丙乳液可否?刚试了一下,把乳液降到百分之二十几,其中拼了点普通的苯丙,好像可以。等一会儿出结果。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4 18:09
今天试了,做在中纤板上OK了,但做在松木板上还是不行,有起筋现象。
作者: longdragon1978    时间: 2010-10-14 18:37
水性白底做到65%固含,高粉量是没任呵问题的。你的重钙多啦,换别的吸油小的粉,你的表面差是重钙引起的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4 18:45
谢谢楼上的朋友,换成硫酸钡应该会好一些。
乳液量提高不出问题应该也是这个原因。
现在又遇到新问题了,起筋。。
作者: samuelyan    时间: 2010-10-14 19:23
回复 guozhao 的帖子

重钙25%太多/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4 23:36
本帖最后由 guozhao 于 2010-10-14 23:46 编辑

再请教下各位高手,做在松木板上起筋是不是常见的现象?
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把底封好后再上白底漆,那有没有办法直接做白底漆来解决这个起筋的问题?
关键问题在于我手上的一个白底漆样品,就基本不起筋,只有在过量稀释的时候才会出现。
做在松木板上,底材吸水率非常高,本来好好的白底漆,乳液都被它吸进去了。
能否指个方向?减少配方中的含水量或是用粒径大点的乳液减少渗透或加快干燥时间?用粒径大点的乳液跟我们底漆所要求的渗透、封闭的初衷不相符啊?
我现在觉得矛盾的是,要解决起筋的问题,
一、提高固含量,加快干燥速度,但固含高乳液量就少,本来就不多的乳液被吸到底材中,那底漆就完蛋了,一喷就咬底;还有干燥快白底漆喷到板上根本来不及流平,麻麻的;
二、乳液量高,两层把底材起筋的地方封闭好,但一方面白底漆乳液量不可能做到太高,另一方面来说,乳液量大,渗透到底材里的溶剂就多,那不是起筋又更严重了?
水性木器底漆中一般添加不添加纤维素?
另外,在高固底漆中,乳液机械稳定性好的话,能不参与高速分散?

呵呵,我是不是把问题想的太复杂了?
说的有点乱,朋友们知道的就帮助一下吧,别只看不说话,呵呵






作者: jason110    时间: 2010-10-15 11:20
水性第一道白底有轻微的起劲现象也正常,因为木材的成分是纤维素,难免出现一些被溶剂溶胀的现象。关键是第二道没有就OK。
   后增稠现象很正常,可能是你的增稠剂与颜料的吸附能力比较强,时间长了会挤走一部分颜料表面的分散剂,这样可能你的配方稳定性会受到影响。
    水性木器漆中一般不添加丙烯酸铵盐、钠盐分散剂和纤维素分散剂。   他们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6 10:32
本帖最后由 guozhao 于 2010-10-16 10:35 编辑

谢谢朋友们的回复,分散剂影响不大,已经基本排除了。主要还是乳液的影响。
起筋的原因也找到了,还是板材问题。
正常情况像楼上朋友说的,第一遍起,第二遍轻微,上了面漆就没了。

还有点小问题,面漆有轻微缩孔,BYK028用0.15%,BYK346 用0.3%,是不是搅拌时间不够?消泡剂添加的时候也是用DPNB稀释10倍添加的。

作者: lidesheng    时间: 2010-10-16 10:42
用的同一种树脂,应该是咬底了。面漆你应该喷薄一点,多喷几次,或者调整一下成膜助剂的挥发速度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6 11:05
本帖最后由 guozhao 于 2010-10-16 11:10 编辑

回复 lidesheng 的帖子

我想应该是咬底了,底漆成膜不好,或乳液包裹性不好,或是底材吸水率太高,造成底漆耐水耐溶剂不良。
解决办法就是换乳液、提高乳液量,如果仅仅是没干透那就延长干燥时间。
刚开始试着做,没太多乳液供选择。大公司的样品就那一点点,做试验都不够,呵呵(主要还是基本配方没确定下来)。
另这个乳液固含45%,价格20元/公斤(贵不贵?比进口的好像便宜不少),硬度能达到H以上,指甲划不伤,
我一来想底面通用,二来用量不大,要方便库存,所以想尽量不换乳液来解决。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6 16:16
油缩跟缩孔是不是一回事?面漆喷上有两三个凹孔,是缩孔吧?
作者: nbmjjc    时间: 2010-10-18 09:36
其实这种现象在木器漆应用过程中是很多见的,特别是松木上,要考虑涨筋,考虑油脂,考虑前期耐水。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8 12:44
本帖最后由 guozhao 于 2010-10-18 12:45 编辑

回复 nbmjjc 的帖子

是的!我做的产品并不一定只用在中纤板上,中纤板也有质量高低之分。总体而言不会用在太好的板材上。这时就要考虑底材的吸水所导致的咬底、涨筋、封闭不好、渗油等问题。
如果只是针对一种板材,目标就明确多了。
作者: qhxiaoxiong    时间: 2010-10-18 13:44
不能用封闭底漆先上一道么?可以一道封闭底,一道白底,再上一道面就OK的,有封闭底的话底漆用点建筑乳液来做问题应该不大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0-18 14:23
嗯,谢谢楼上的。我也是建议客户一遍透明底一遍白底。但客户要拿来跟原来的工艺比较。
作者: nbmjjc    时间: 2010-10-19 08:30
如果有需要可以提供样品
作者: longdragon1978    时间: 2010-10-27 16:42
呵呵,你的处境完全体会,水性工艺和油性,是做不出那效果的.还有你的助剂用量还要大点.起筋我看你是不能解决的:除非你不加水,不加成膜助剂.能搞死人的,哈哈
作者: nbmjjc    时间: 2010-10-28 09:21
要是乳液会破乳的话,那就不好说了。
作者: carrieshu    时间: 2010-11-9 14:02
密度板上好像是涨筋了吧,是否考虑先喷1道封闭清漆,也许效果会好一些!面漆选择一些柔韧性好的树脂对涨筋也有比较好的抚平作用。封闭底漆水性醇酸丙烯酸的树脂在密度板上的抗涨筋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都是在儿童家具体系中使用,可以考虑试试哦!
作者: cnlyk    时间: 2010-11-9 16:53
本帖最后由 cnlyk 于 2010-11-9 16:54 编辑

粉料的吸油量太大的话,添加量太多,有可能出现这种起皱,相当于把面漆乳液吸收到粉料之间的缝隙里了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0-11-9 20:10
本帖最后由 guozhao 于 2010-11-9 20:16 编辑
cnlyk 发表于 2010-11-9 16:53
粉料的吸油量太大的话,添加量太多,有可能出现这种起皱,相当于把面漆乳液吸收到粉料之间的缝隙里了


没错,就是这个原因。就是PVC太高了。PVC一旦高了,底层吸水率高的话,就算延长漆膜开放时间,不起皱了,那面漆的漆膜也是很差的。
所以我看到很多文献里所说的乳液量28%、乳液量30%觉得奇怪,怎么可能这么少的乳液量做那么低的PVC?这个问题一直让我迷惑。
作者: wtrsc    时间: 2010-11-16 12:35
学习了。。。
作者: 归离    时间: 2010-11-17 13:33
应该是底漆的颜填料多了,面漆成膜不好所致,增加店高沸点的助溶剂可以解决
作者: 归离    时间: 2010-11-17 13:39
也有可能是你的底漆树脂对颜填料包覆太差
作者: guozhao    时间: 2011-4-6 10:20
回复 longdragon1978 的帖子

事实证明,您的解释是最简单但最有效的,谢谢。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