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失光问题还没解决 [打印本页]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1 20:52
标题: 失光问题还没解决
我加铝粉色漆配对手的罩光清漆(140°高温烤漆),喷出来感觉不饱满,DOI在75左右,用自己家罩光清漆就显得饱满,DOI在82-83
做了几个实验,结论有,1.铝粉漆喷厚(20-25),清漆喷薄(25-30)失光现象会更严重      2.铝粉漆喷完在80°烘箱烘烤5min罩光,还是失光 3,。铝粉漆喷完在140°烘箱烤5min罩光,失光现象改善DOI在79-80  4铝粉漆喷完在140°烘箱烤20min罩光,效果同3       5.铝粉漆里加入CAB,有改善
也调整过配方中两种丙烯酸树脂的比例,丙烯酸氨基比没变,不起作用。
我怀疑的 就是罩光清漆里面的(应该是聚酯树脂)与铝粉漆的丙烯酸树脂一接触就会在界面产生一层雾似的,所以影响了DOI,或者是氨基树脂容忍度之类的。对于树脂的相容性之类的不是很了解,
还请各位多给出出主意

作者: EDCOAT    时间: 2011-6-12 09:42
纵切涂膜,观察是否有浑浊层存在。
同时看罩广是否薄
作者: delver    时间: 2011-6-12 10:14
这是典型的金属漆与罩光漆湿碰湿工艺配套性不良造成的。罩光漆渗透到了金属漆涂层。根据实际情况,只能调整你的金属漆。
1.金属漆用的主体树脂,可以更换几种试一下,有必要用聚酯树脂看看;
2.CAB加入量是否合理?
3.配套稀释剂的挥发速度是否合适?
以上仅供参考。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2 10:17
回复 delver 的帖子

体系为不加CAB    后来添加CAB381-20 有一定改善,再加可能成本会高颜色也会变    换主体树脂 要注重那些? 分子量?
作者: tank    时间: 2011-6-12 11:13
看来问题主要还是出在铝粉底的耐溶剂性方面,还是换成CAB体系吧,一般很少会用到381-20,粘度太高,施工性不好控制-----那玩意应该不会增加成本,配方里全都是溶剂了,/:^W^/:^W^最常用的还是381-0.5、531-1,381-2偶尔也会用到一些,主树脂的分子量、TG都是影响因素之一,因为关系到溶剂释放、铝粉排列等等,定向蜡很多时候对铝粉底的回溶性也有影响的。。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2 11:46
回复 tank 的帖子

那我把 聚酰胺蜡 和聚乙烯蜡 去了试试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场喷涂出的漆 25°L值会比实验室低5左右,CAB体系的话 应该是聚酯比较好吧?主体树脂分子量越高越好?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2 11:47
回复 EDCOAT 的帖子

恩 明天回去看看
作者: tank    时间: 2011-6-12 12:00
回复 ro1673 的帖子

不是让你去掉,实际上溶剂挥发掉以后蜡浆的结构形成对铝粉的定位是有贡献的,这样间接也对清漆的回溶做了改善-----只是建议你多对比一下不同的品种而异。。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2 12:47
回复 tank 的帖子

我想在还是偏向于改变树脂
作者: tank    时间: 2011-6-12 13:19
回复 ro1673 的帖子

树脂体系当然是首要的。。
作者: yyyegucheng    时间: 2011-6-13 20:11
1.铝粉漆喷厚(20-25),清漆喷薄(25-30)失光现象会更严重
     这个应该是被色漆吸干的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4 05:54
回复 yyyegucheng 的帖子

吸干?你说色漆把清漆溶剂吸干了?
作者: wwm1215    时间: 2011-6-14 10:05
铝粉漆喷厚(20-25),清漆喷薄(25-30)失光现象会更严重
这个说明清漆对铝粉漆溶解性较强反之铝粉漆抗清漆的回溶差,如现有体系不改变的情况下(不加CAB)可试着采用高Tg的丙烯树脂作主体树脂或拼入SCA改性的树脂可提高湿喷湿工艺的光泽和铝粉定向;再者可试试采用溶解力弱点的溶剂兑稀光油。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4 12:12
回复 wwm1215 的帖子

谢谢斑竹/:^W^光油的话不是我家的,改不了,我通过一些手段分析他们的溶剂不含低沸点强溶剂,可能是有一些慢干的溶剂,你说会不会是铝粉漆溶剂太强了呢?我喷完铝粉漆140°烤干 再喷清漆,DOI就提高了4个点,
对于你说的用高tg的丙烯酸树脂会好一点?是为什么呢?干的快?
作者: ZHAOYUNNIAN    时间: 2011-6-14 13:28
玻璃化温度高   实干快   硬度高  耐溶剂好    把自己底层做耐溶剂些   楼主貌似做的是用在汽车原厂漆体系
作者: wwm1215    时间: 2011-6-14 13:59
回复 ro1673 的帖子

干的快是一方面,主要还是提高耐溶剂性,再者采用高Tg的丙烯树脂对提高铝粉定向也有好处铝粉定性的好有利于提高DOI值
作者: wwm1215    时间: 2011-6-14 14:03
回复 ZHAOYUNNIAN 的帖子

汽车原厂漆不一定非采用高Tg的,抗溶剂性可添加CAB或SCA改性的树脂体系来改善;本帖子主题为不加CAB体系的抗溶剂性的提高。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4 17:31
回复 wwm1215 的帖子

高TG的丙烯酸树脂耐溶剂性好?我可以理解为它的分子量大了所以耐溶剂性才好了么?对树脂还是一知半解。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4 17:32
回复 wwm1215 的帖子

CAB也在考虑加,只要能提高DOI解决失光。还请斑竹多给点意见
作者: wwm1215    时间: 2011-6-14 20:21
ro1673 发表于 2011-6-14 17:31
回复 wwm1215 的帖子

高TG的丙烯酸树脂耐溶剂性好?我可以理解为它的分子量大了所以耐溶剂性才好了么?对树 ...

Tg值也就意味丙烯树脂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量大溶剂的溶解会困难些,而对于湿喷湿体系说白了就是利用铝粉漆与光油的干燥速度差(既有表干也有固化干燥)来解决回溶和光泽低的问题,可采用羟丙树脂+CAB+氨基制备铝粉漆。光油的收缩性也可能对最后的光泽影响,收缩过大会影响铝粉的平整度。
作者: zhangyf07    时间: 2011-6-14 20:50
CAB(醋酸丁酯纤维素)树脂液主要用来提高底色漆的干燥速度,提高体系低固体分下的黏度,阻止铝粉和珠光颜料在湿涂膜中杂乱无章地运动和防止回溶现象,有助于铝粉的定向排列。
你给的一套这样的数值  DOI 73  du41  wa 32  wb30
数据都很高,
du值高 说明 清漆层可能太“混”: 由材料或者“太干”的喷涂引起的非常细小的表面结构
wa值高 说明 底材影响或者清漆喷涂“太干
wb值高 说明 底材影响

是否可以喷涂其它厂家清漆对比一下,我曾碰到过失光是由于清漆的问题而导致的,后来换了其它厂家清漆,失光解决。原厂家清漆加入一种微量物质,后也恢复正常 呵呵
奥 对了 你是做什么的 感觉so professional
作者: yyyegucheng    时间: 2011-6-14 21:00
回复 ro1673 的帖子

首先,俺不是搞研究的
单单从现场生产的角度看,铝粉漆应该主要是着色用,太厚的话可能后续出车质量影响较大。
我接触的铝粉漆都是粘度较低的,而配套使用的清漆又是粘度较高的。使用的是2C1B的工艺,所以色漆过厚,会出现混层的现象,表现出来就是失光,发皱,蒙光等。
一般要求色漆膜厚约13um,而清漆膜厚在35um以上的。
现场要求跟实验室可能不一样的,而且科研方面的我也不太明白,还得多学习才是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4 21:29
回复 wwm1215 的帖子

现在初步解决就是加了CAB 有一个确定就是会影响重涂附着力,据说跟我们配套的清漆是聚酯 氨基体系的,也在打算把漆做成聚酯CAB氨基体系的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4 21:48
回复 zhangyf07 的帖子

我们自己的清漆跟铝粉漆配套  du在25左右  wa15左右 wb16-17   DOI 82.5  只是流挂极限差点,所以被换掉了,我试过铝粉漆去掉铝粉 再喷上现场清漆DOI也只在86左右,du在十几
wa wb在10以下。
我是汽车漆OEM 实验室技术员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4 21:50
回复 yyyegucheng 的帖子

罩光体系色漆膜厚一般不会超过20   但是客户强硬 它手工静电喷涂两枪直接到20+   不改自己的喷涂工艺 就让我们改。清漆如果是质量好的清漆厚点外观会好,质量差点的容易流挂  另外汽车一般还是3C2B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5 07:07
ZHAOYUNNIAN 发表于 2011-6-14 13:28
玻璃化温度高   实干快   硬度高  耐溶剂好    把自己底层做耐溶剂些   楼主貌似做的是用在汽车原厂漆体系

就是汽车漆OEM
作者: delver    时间: 2011-6-15 07:32
"加了CAB 有一个确定就是会影响重涂附着力",是没有道理的,我用了聚酯/氨基+CAB体系近20年了,从未出现重涂附着力不良的问题.出现重涂附着力不良的问题我想是配方设计的问题.

针对你提出的问题,我建议你采用聚酯/氨基+CAB体系,与他家罩光漆进行配套.

解决目前的问题,才是关键.
作者: wwm1215    时间: 2011-6-15 09:31
ro1673 发表于 2011-6-14 21:29
回复 wwm1215 的帖子

现在初步解决就是加了CAB 有一个确定就是会影响重涂附着力,据说跟我们配套的清漆是聚 ...

聚酯+CAB+氨基体系不应该出现重涂附着力差的问题,我现正在为客户做的也是聚酯+CAB+氨基体系湿喷湿配套丙烯氨基罩光清漆未出现重涂附着力问题,所做的均为不打磨重涂。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5 12:15
wwm1215 发表于 2011-6-15 09:31
聚酯+CAB+氨基体系不应该出现重涂附着力差的问题,我现正在为客户做的也是聚酯+CAB+氨基体系湿喷湿配套丙 ...

聚酯的没试过,丙烯酸的可能重涂附着力会差,换体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高温烤漆,140° 聚酯体系应该加点催化剂吧,要不交联密度肯定低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5 12:19
delver 发表于 2011-6-15 07:32
"加了CAB 有一个确定就是会影响重涂附着力",是没有道理的,我用了聚酯/氨基+CAB体系近20年了,从未出现重涂附 ...

聚酯的附着力可能好,我们一直是用丙烯酸的,加CAB也是在丙烯酸氨基里加的 所以重涂附着力不好,我也打算做聚酯CAB氨基的,树脂样品已经要了,只是毕竟不同于丙烯酸氨基的体系, 助剂选择上可能会有变化,还要算一款催化剂以满足140°烘烤20分钟有较高的交联密度。还请不吝赐教。
作者: delver    时间: 2011-6-15 13:10
聚酯/氨基+CAB体系与丙烯酸/氨基+CAB体系,在机理没有什么不同,可能涂膜性能上有些差别,助剂相同,不用加催化剂.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5 17:29
delver 发表于 2011-6-15 13:10
聚酯/氨基+CAB体系与丙烯酸/氨基+CAB体系,在机理没有什么不同,可能涂膜性能上有些差别,助剂相同,不用加催化 ...

哦,之前听说聚酯与氨基反应的温度要高一点,在170左右, 可能是缪传了
作者: dzx200808    时间: 2011-6-15 19:21
你用base clear混合树脂试过了吗?效果怎么样?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5 19:23
dzx200808 发表于 2011-6-15 19:21
你用base clear混合树脂试过了吗?效果怎么样?

你说的base clear 和我们所谓的base clear不太一样
作者: yyyegucheng    时间: 2011-6-15 20:28
ro1673 发表于 2011-6-14 21:50
回复 yyyegucheng 的帖子

罩光体系色漆膜厚一般不会超过20   但是客户强硬 它手工静电喷涂两枪直接到20+   ...

我所谓的2C1B是Base+Clear,如果再加上中涂也是3C2B的。
现在做服务确实比较难,你是搞研发的吧?后方可能还好些,我们驻在服务很惨啊!现在汽车厂商都不说事,出问题都是我们的问题!我们也伤不起啊!/:086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5 20:41
yyyegucheng 发表于 2011-6-15 20:28
我所谓的2C1B是Base+Clear,如果再加上中涂也是3C2B的。
现在做服务确实比较难,你是搞研发的吧?后方可 ...

没办法,供大于求,买方市场
作者: yyyegucheng    时间: 2011-6-15 20:54
ro1673 发表于 2011-6-15 20:41
没办法,供大于求,买方市场

是啊。哎,现在工资又越来越低,真没动力了呢。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5 21:21
yyyegucheng 发表于 2011-6-15 20:54
是啊。哎,现在工资又越来越低,真没动力了呢。

多学东西去大公司吧,大公司工资可能还高点
作者: wwm1215    时间: 2011-6-15 21:52
ro1673 发表于 2011-6-15 12:15
聚酯的没试过,丙烯酸的可能重涂附着力会差,换体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高温烤漆,140° 聚酯体系应该 ...

不用加催化剂,选择恰当的聚酯和氨基交联密度可保证,有些聚酯反应活性还应高于丙烯酸,工件温度保持在140度可满足交联了。丙烯酸重涂也不会出现附着力差的问题,这方面我们也有成功的例子,具体工艺还是这样的:丙烯酸体系的铝粉漆(烘干)罩关西光油(烘干)+丙烯酸体系的铝粉漆(烘干)罩关西光油(烘干)测试附着力均OK。
作者: wwm1215    时间: 2011-6-15 21:59
ro1673 发表于 2011-6-15 17:29
哦,之前听说聚酯与氨基反应的温度要高一点,在170左右, 可能是缪传了

这个温度应该说的是卷刚涂料吧,此时的氨基与140度的氨基也不一样。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5 22:03
wwm1215 发表于 2011-6-15 21:59
这个温度应该说的是卷刚涂料吧,此时的氨基与140度的氨基也不一样。

恩,那个应该是全甲醚化的    我们的清漆和铝粉漆都是湿碰湿的,没有烘干,喷完铝粉漆 闪干一段时间就喷清漆,然后再烘烤。
作者: wwm1215    时间: 2011-6-15 22:10
ro1673 发表于 2011-6-15 22:03
恩,那个应该是全甲醚化的    我们的清漆和铝粉漆都是湿碰湿的,没有烘干,喷完铝粉漆 闪干一段时间就喷清 ...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施工工艺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6 07:02
wwm1215 发表于 2011-6-15 22:10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施工工艺

你之前贴的那个是 铝粉漆烘干-清漆烘干-铝粉漆烘干-清漆烘干?
作者: wwm1215    时间: 2011-6-16 09:11
ro1673 发表于 2011-6-16 07:02
你之前贴的那个是 铝粉漆烘干-清漆烘干-铝粉漆烘干-清漆烘干?

“清漆和铝粉漆都是湿碰湿的,没有烘干,喷完铝粉漆 闪干一段时间就喷清漆,然后再烘烤” 说这个是很普遍的施工工艺;而“铝粉漆烘干-清漆烘干-铝粉漆烘干-清漆烘干附着力OK”是解释30#帖丙烯+CAB重涂附着力不好的。
作者: delver    时间: 2011-6-16 09:33
“铝粉漆烘干-清漆烘干-铝粉漆烘干-清漆烘干”通常重涂,层间附着力都是采用这个方法来检测的,不打磨.更严格的需要烘烤温度上下浮动20度,进行交叉来检测.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6 12:05
delver 发表于 2011-6-16 09:33
“铝粉漆烘干-清漆烘干-铝粉漆烘干-清漆烘干”通常重涂,层间附着力都是采用这个方法来检测的,不打磨.更严格 ...

看来你们试验做的更完备,哦对了,我忘了说了,我们的附着力有问题那是一涂160烘烤 二涂120°烘烤。140烘烤的也没问题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6 12:13
delver 发表于 2011-6-16 09:33
“铝粉漆烘干-清漆烘干-铝粉漆烘干-清漆烘干”通常重涂,层间附着力都是采用这个方法来检测的,不打磨.更严格 ...

哦对了,我忘了说了,我们的附着力有问题那是一涂160烘烤 二涂120°烘烤。140烘烤的也没问题。
低温的氨基聚酯铝粉漆你接触过么?有些地方很费解,铝粉漆+清漆80°烤,在塑料件上,氨基反应活性是高,这样能保证交联密度么不加催化剂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6 12:15
wwm1215 发表于 2011-6-16 09:11
“清漆和铝粉漆都是湿碰湿的,没有烘干,喷完铝粉漆 闪干一段时间就喷清漆,然后再烘烤” 说这个是很普遍 ...

哦对了,我忘了说了,我们的附着力有问题那是一涂160烘烤 二涂120°烘烤。140烘烤的也没问题。
低温的氨基聚酯铝粉漆你接触过么?有些地方很费解,铝粉漆+清漆80°烤,在塑料件上,氨基反应活性是高,这样能保证交联密度么不加催化剂
作者: wwm1215    时间: 2011-6-16 14:51
ro1673 发表于 2011-6-16 12:15
哦对了,我忘了说了,我们的附着力有问题那是一涂160烘烤 二涂120°烘烤。140烘烤的也没问题。
低温的氨 ...

低温的氨基聚酯铝粉漆有作,但温度在120度;至于铝粉漆+清漆80度烤,氨基活性在高在这个温度也无法反应,除非采用尿醛树脂+不封闭的PTSA在80度可干燥,但试想这种体系对铝粉的破坏性会很大的;是否可采用聚氨酯体系满足80度干燥。
作者: wkdlxy    时间: 2011-6-16 17:05
3楼说得对,主要原因是金属漆树脂与清漆树脂相溶性不好,当清漆与金属漆相互渗透时,由于上下层树脂不相容,就会出现相分离,当两相(或更多相)遮光指数不一致就产生散射,DOI值就下降,举个例子更能明白,在镜子上铺一层水,影像清晰度仍然OK,但在冬天哈口气在镜子上图像就不清晰了,原因是由于水珠与空气有不同的遮光指数,在水珠与空气接触面产生散射。
作者: zljw19820401    时间: 2011-6-16 18:04
各位 清漆应该是丙烯酸体系的,而你色漆也采用丙烯酸体系,一是,造价高,二是相似相容,两层都是丙烯酸体系,你用CAB的效果不会太好,
建议色漆改成聚酯氨基体系,CAB381-20和CAB531-1搭配使用,既能照顾成本,CAB和色漆体系的混融性,又能增加色漆抗清漆回溶的能力。
作者: zljw19820401    时间: 2011-6-16 18:06
在色漆中不可能用到太大的分子量,那么对于施工而言简直是悲剧,必须用大量的溶剂去调低粘度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6 19:44
wwm1215 发表于 2011-6-16 14:51
低温的氨基聚酯铝粉漆有作,但温度在120度;至于铝粉漆+清漆80度烤,氨基活性在高在这个温度也无法反应, ...

就是在网上看到有这么说的 也表示很不解 所以问问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6 20:19
wkdlxy 发表于 2011-6-16 17:05
3楼说得对,主要原因是金属漆树脂与清漆树脂相溶性不好,当清漆与金属漆相互渗透时,由于上下层树脂不相容, ...

/:^W^例子很生动我能理解 谢谢高人指点/:^W^ 但是有个问题  就是你那个镜子上铺一层水清晰度仍然OK 这种条件下 水以及玻璃还有空气的遮光指数也是不同的,为什么会清晰?   我是这么想的,人眼识别物象清晰不清晰,是又物体反射到人眼的光的量决定的,水珠与水面有这同样的折射率,他们不同的是比表面积,水珠多为圆形球状,散射现象严重(漫反射),能够射到眼睛里的光就少,水面折射与反射都有,二者比较均衡,能够反射到眼里的光的量多,所以显得清晰。这是我的一点浅见。

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原理要怎么解释涂料的这个失光呢?上层树脂与下层树脂不相容,指的又是哪方面不相容呢?我记得CAB抗上层清漆回溶有一条原理就是分子量大与上清漆树脂相溶性差。这算不算是一个悖论呢?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6 20:35
zljw19820401 发表于 2011-6-16 18:04
各位 清漆应该是丙烯酸体系的,而你色漆也采用丙烯酸体系,一是,造价高,二是相似相容,两层都是丙烯酸体系 ...

你错了,我们自己的丙烯酸氨基清漆配自己的丙烯酸氨基铝粉漆一点问题也没有,而出问题的清漆恰恰可能是聚酯氨基体系。
谢谢你在CAB搭配上给我提的建议 我去试试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6 20:36
zljw19820401 发表于 2011-6-16 18:06
在色漆中不可能用到太大的分子量,那么对于施工而言简直是悲剧,必须用大量的溶剂去调低粘度

呵呵 有时候往往现实会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体系就是大分子量的,粘度不算太高,而且成熟的体系沿用了十几年了
作者: wwm1215    时间: 2011-6-16 21:33
ro1673 发表于 2011-6-16 20:36
呵呵 有时候往往现实会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体系就是大分子量的,粘度不算太高,而且成熟的体系沿用了十几 ...

说明你是一个很会观察和实践的人,涂料的一切结果来源于实验的数据而非想象,最后祝你早日解决问题,并结合各位给你很好建议的帖友写出一篇回帖谈谈最总成果。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17 05:44
wwm1215 发表于 2011-6-16 21:33
说明你是一个很会观察和实践的人,涂料的一切结果来源于实验的数据而非想象,最后祝你早日解决问题,并结 ...

恩,谢谢斑竹
作者: YDH2008    时间: 2011-6-22 22:40
ro1673 发表于 2011-6-14 17:32
回复 wwm1215 的帖子

CAB也在考虑加,只要能提高DOI解决失光。还请斑竹多给点意见

你好,问题有解决了吗,我这有几款聚酯的树脂蛮不错的,做底很好,有需要欢迎来电!谢谢!
作者: HXQ1972    时间: 2011-6-27 10:19
楼主做的汽车原厂漆也是湿碰湿喷涂工艺吗
作者: 铮儿    时间: 2011-6-27 20:10
ro1673 发表于 2011-6-16 20:19
例子很生动我能理解 谢谢高人指点 但是有个问题  就是你那个镜子上铺一层水清晰度仍然OK 这种条 ...

首先纠正一下:是折光指数而不是遮光指数。
折光指数的定义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在某介质中传播速度之比。
但是有个问题  就是你那个镜子上铺一层水清晰度仍然OK 这种条件下 水以及玻璃还有空气的遮光指数也是不同的,为什么会清晰?
清晰度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水的折光指数1.33而玻璃的折光指数大约1.45.两者相差仅0.1个单位故清晰度高。而哈出的口气中含有空气(这些小空气足矣达到能影响光波的折射),空气的折光指数为1.0 和水的相差0.3个单位。这个差距能造成感管上的清晰度变差。
你的其它观点或许有影响但不是重点。
作者: 铮儿    时间: 2011-6-27 20:31
ro1673 发表于 2011-6-16 20:19
例子很生动我能理解 谢谢高人指点 但是有个问题  就是你那个镜子上铺一层水清晰度仍然OK 这种条 ...

再解释第二个问题: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原理要怎么解释涂料的这个失光呢?
失光可归咎于DOI的降低给人目视上带来的感觉。那我可以换另一种方式解释失光-----DOI为什么会降低。
    DOI(Distinctness of Image--影像清晰度)也可被描述为明亮度,轮廓明亮度或鲜映性,表面结构会干扰反射影像,导致边缘模糊并且不再清晰。接近人眼分辨率的微细结构会降低DOI。部分照射在任何表面的光线能反射涂层表面粗略的映像。剩余的光线渗透到涂层的内部,经过涂层的吸收,散射和在表涂下的多次反射,最后以近似漫射的方式从涂层放射出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从多角度观察物体并感知它的光泽。我们知道光线在涂层表面的反射有二部分组成,镜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光。这二部分的光线对涂层的质量意义重大,特别在汽车涂料的制造和施工方面。                  --------------------mystreat
看明白这句话应该明白为什么失光了。
作者: 铮儿    时间: 2011-6-27 20:35
ro1673 发表于 2011-6-16 20:19
例子很生动我能理解 谢谢高人指点 但是有个问题  就是你那个镜子上铺一层水清晰度仍然OK 这种条 ...

上层树脂与下层树脂不相容,指的又是哪方面不相容呢?我记得CAB抗上层清漆回溶有一条原理就是分子量大与上清漆树脂相溶性差。这算不算是一个悖论呢?
不相容是指清漆和色漆。
不是悖论,相容性差可以防止清漆对色漆的回咬。

作者: 铮儿    时间: 2011-6-27 20:43
ro1673 发表于 2011-6-16 20:35
你错了,我们自己的丙烯酸氨基清漆配自己的丙烯酸氨基铝粉漆一点问题也没有,而出问题的清漆恰恰可能是聚 ...

聚酯树脂的表面张力远大于丙烯酸树脂。聚酯氨基体系的清漆和丙烯酸氨基铝粉漆搭配时,色漆易于溶于清漆中造成回咬。而丙烯酸氨基清漆配自己的丙烯酸氨基铝粉漆时,既有一定的相容性(增加机械性能)又能防止回咬(提高外观,增加DOI)。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28 06:42
HXQ1972 发表于 2011-6-27 10:19
楼主做的汽车原厂漆也是湿碰湿喷涂工艺吗

恩  湿碰湿工艺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28 06:53
铮儿 发表于 2011-6-27 20:31
再解释第二个问题: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原理要怎么解释涂料的这个失光呢?
失光可归咎于DOI的降低给人目视上 ...

高手啊!但是还有些疑问,为什么会造成漫反射呢?清漆层与色漆层的树脂发生了怎么样的作用,或许不借助尖端的分析手段,不容易分析出来,我猜测可能类似哈气呼在镜子上一样,二者接触面产生了浑浊。

我问题比较多、  接近人眼分辨率的微细结构,这个具体指的什么,是一些很细小的粒状物吧?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28 06:54
铮儿 发表于 2011-6-27 20:43
聚酯树脂的表面张力远大于丙烯酸树脂。聚酯氨基体系的清漆和丙烯酸氨基铝粉漆搭配时,色漆易于溶于清漆中 ...

我用聚酯做了一个,效果也不好。感觉还是没找到真正的原因,实验目的性不强。正在各种尝试树脂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6-28 07:01
铮儿 发表于 2011-6-27 20:35
上层树脂与下层树脂不相容,指的又是哪方面不相容呢?我记得CAB抗上层清漆回溶有一条原理就是分子量大与上 ...

清漆对色漆的回咬,这个能造成失光么?说实话,我现在真的很迷茫,  自己猜测可能是树脂之间相容性差导致浑浊,但是看起来回溶的问题也可能会造成失光。

我做过一个实验,喷完色漆在分别在80°和140°烘箱里烤了5分钟,再喷出现失光的那个清漆,结果是80°烤的和没烤的一样DOI75吧  在140烤的 DOI 79,但是距离我们自己清漆配套的DOI 82-83还有差距
作者: 涂料狼    时间: 2011-6-29 10:23
采用醚化度比较大的氨基树脂,溶剂挥发梯次要调整,各个溶剂间挥发速度要搭配好,不然解决不了。
作者: LRX    时间: 2011-6-30 11:12
咬底了,清漆用点溶解小点的试试,不要换下树脂体系了.
作者: SUNS    时间: 2011-7-4 18:35
为什么不换个角度,从清漆上入手呢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7-7 06:04
SUNS 发表于 2011-7-4 18:35
为什么不换个角度,从清漆上入手呢

清漆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不是我们的清漆
作者: 踏歌而行    时间: 2011-7-7 14:36
1、DOI=F(50%DU,30%Wa,20%Wb)即是说,鲜映性是Du,Wa,Wb的函数,相关度分别是50%,30%,20%,具是怎么计算不用了解太清楚。
Wa是指0.1mm~0.3mm的微小结构对人眼造成的视觉感受
Wb是指0.3mm~1.0mm的微小结构对人眼造成的视觉感受
Du是指小于0.1mm的微小结构对人眼造成的视觉感受
这里的微小结构,既有可能是表面的桔皮,也有可能是清漆与面漆回溶时的不相容结构

2、关于面漆分子量与回溶的勃论
其实没有勃论。首先,清漆的分子量都是相对比较小的,A、如果底漆分子量很大,清漆溶剂不能溶解底漆,这样就形成清晰的界面,没有混浊层,鲜映性是好的;B、如果底漆分子量小,清漆溶剂能回溶,但是回溶的部分少,而且两个部分的树脂混容性好,不产生混浊,这时鲜映性也是好的;C、不管分子量大小,如果清漆与底漆回溶,且两个部分的树脂混溶性不好,产生混浊,这时鲜映性就会受影响。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7-8 17:44
踏歌而行 发表于 2011-7-7 14:36
1、DOI=F(50%DU,30%Wa,20%Wb)即是说,鲜映性是Du,Wa,Wb的函数,相关度分别是50%,30%,20%,具是怎么计算不用了解 ...

谢谢,最近也在琢磨树脂之间相容性的问题,两种树脂相容性判定有什么理论依据和经验么
作者: 踏歌而行    时间: 2011-7-11 12:03
1、分子量差异太大的相容性下降
2、极性差异太大相容性下降
3、刚性链锻多,支链短,相容性下降
作者: zljw19820401    时间: 2011-7-11 19:53
ro1673 发表于 2011-6-16 20:35
你错了,我们自己的丙烯酸氨基清漆配自己的丙烯酸氨基铝粉漆一点问题也没有,而出问题的清漆恰恰可能是聚 ...

大哥。。。。清漆你们用聚酯氨基体系,那么你的耐候性如何?大家都知道聚酯体系的耐候性很差,但是成本低,所以色漆用聚酯体系,清漆用丙烯酸耐候性好,起到封闭作用,对了 你家的色漆用丙烯酸,你们真的太有钱了,不计算成本啊?都知道丙烯酸体系贵
作者: zljw19820401    时间: 2011-7-11 19:54
ro1673 发表于 2011-6-16 20:36
呵呵 有时候往往现实会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体系就是大分子量的,粘度不算太高,而且成熟的体系沿用了十几 ...

大哥,咱们说的是一个东西吗?大分子量 粘度还低,除非你做的是乳液体系的,均相体系的完全不可能,要是可能的话,能否举个例子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7-11 22:03
zljw19820401 发表于 2011-7-11 19:54
大哥,咱们说的是一个东西吗?大分子量 粘度还低,除非你做的是乳液体系的,均相体系的完全不可能,要是可 ...

我没说粘度低,我只是说说 你不信 就当没说吧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7-11 22:04
zljw19820401 发表于 2011-7-11 19:53
大哥。。。。清漆你们用聚酯氨基体系,那么你的耐候性如何?大家都知道聚酯体系的耐候性很差,但是成本低 ...

聚酯氨基体系的贵吧 呵呵,也不知道你们什么渠道
作者: delver    时间: 2011-7-12 11:03
这个话题提出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到现在问题还没有解决,我想市场早丢了吧.我们搞技术的,从理论上去分析是有必要的,但往往与实际有一定差距,面对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作者: zljw19820401    时间: 2011-7-12 19:36
ro1673 发表于 2011-7-11 22:04
聚酯氨基体系的贵吧 呵呵,也不知道你们什么渠道

你思维太具有跳跃性了,我没有说跟聚氨酯进行比较,只是丙烯酸和聚酯之间比较的? 你不能理解啊?
作者: zljw19820401    时间: 2011-7-12 19:37
ro1673 发表于 2011-7-11 22:03
我没说粘度低,我只是说说 你不信 就当没说吧

不是我不信,只是无法认同谬论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7-13 06:10
zljw19820401 发表于 2011-7-12 19:36
你思维太具有跳跃性了,我没有说跟聚氨酯进行比较,只是丙烯酸和聚酯之间比较的? 你不能理解啊?

看清楚些 是聚酯氨基 不是聚氨酯  
作者: zljw19820401    时间: 2011-7-18 18:47
那就更体现你的无知啦,居然认为聚酯和氨基的贵?哎呀,,,
作者: zljw19820401    时间: 2011-7-18 18:53
分子量高不一定代表着耐溶剂,学过高分子的 都知道,所谓的高分子耐溶剂,是说交联之后的高分子可以耐溶剂,一般长链的高分子并不耐溶剂
作者: tank    时间: 2011-7-18 20:56
zljw19820401 发表于 2011-7-18 18:47
那就更体现你的无知啦,居然认为聚酯和氨基的贵?哎呀,,,

呵呵,技术探讨还是请注意措辞---------很多高档聚酯价格是比较高的:BAYER(650、651、670等)、CYTEC(2801、2803)、NUPLEX(1715、168、1603等)等等都有很多品种价格比常规的丙烯酸高不少,当然这些聚酯不仅仅局限于烤漆中的应用不过还是有大把的聚酯实在是有些贵;
高分子的品种中由于新的所谓可控聚合的技术也可以做到比较低的粘度,典型的代表是分散剂,不过也可以说是树脂-----当然成本的关系还无法应用于常规树脂不过比较老一点的所谓微凝胶、NAD等都可以说是高分子量低粘度的代表。。。
作者: polymer1986    时间: 2011-7-19 09:54
楼主的问题也遇到过,主要是底涂问题,也即面涂渗入底涂导致面涂的不平整,这也是你在加了CAB后DIO提高的体现。湿碰湿最好是面与底相容性差而又保证层间付着,这样就比较好。也就是他们提到的聚酯氨基体系,通常情况下,聚酯与丙西酸相容性不好,而高分子量的聚酯需要强溶剂类似酮才可很好溶解,但面涂一般是不采用铜类溶剂,也就减少了渗透的几率。
作者: zljw19820401    时间: 2011-7-19 19:11
tank 发表于 2011-7-18 20:56
呵呵,技术探讨还是请注意措辞---------很多高档聚酯价格是比较高的:BAYER(650、651、670等)、CYTEC( ...

那些高分子量的 已经不是溶液了,我之前也提到过,做成乳液的话 绝对是可以低粘高固,但是已经不是高分子溶液了,应该是高分子乳液,新型的可控聚合,只不过是乳液聚合,或者是做成超支化高分子。高分子粘度高,是因为分子间高分子链段相互纠缠,所以粘度高,只是做到分子间较少的分子链纠缠即可。
作者: zljw19820401    时间: 2011-7-19 19:12
tank 发表于 2011-7-18 20:56
呵呵,技术探讨还是请注意措辞---------很多高档聚酯价格是比较高的:BAYER(650、651、670等)、CYTEC( ...

如果象版主这样比,是不是跟田忌赛马是一个原理?
作者: YDH2008    时间: 2011-7-19 20:53
ro1673 发表于 2011-6-14 17:32
回复 wwm1215 的帖子

CAB也在考虑加,只要能提高DOI解决失光。还请斑竹多给点意见

不如试试我这里的清漆树脂,看看怎么样啊!
作者: tank    时间: 2011-7-19 22:25
zljw19820401 发表于 2011-7-19 19:12
如果象版主这样比,是不是跟田忌赛马是一个原理?

呵呵,没这么夸张,LS可以了解一下各大公司推荐用于原厂漆的聚酯大致是什么价位。。。
作者: polymer1986    时间: 2011-7-20 08:13
zljw19820401 发表于 2011-7-18 18:53
分子量高不一定代表着耐溶剂,学过高分子的 都知道,所谓的高分子耐溶剂,是说交联之后的高分子可以耐溶剂, ...

交联后的耐溶剂仅仅是针对干膜而言,前面同学提到的耐溶剂指的是溶解极限。相同的链段结构的聚和物低分子量较高分子量产物有更高的溶解极限,也及耐溶剂性差。
作者: polymer1986    时间: 2011-7-20 08:29
楼主这个贴子感觉有很高的讨论价值,希望楼住把实验情况报上来。
我现在也在被这个问题困绕,很难做一款横行霸道的底涂。
作者: zhangweiguojs    时间: 2011-7-23 10:13
现在很多小厂做的液体底漆或者清漆,用聚酯体系相当多,但对于用丙烯酸体系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在客户现场的搭配问题很多,最好的办法是全套配套使用,不做夹心饼干.
作者: polymer1986    时间: 2011-7-23 11:08
zhangweiguojs 发表于 2011-7-23 10:13
现在很多小厂做的液体底漆或者清漆,用聚酯体系相当多,但对于用丙烯酸体系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在客户现场的搭配 ...

一个好的东西其通用性要考虑的,也很少厂家只选择一个供应商供货。尤其是经销商跑的客户其因素就更加不确定性了。
作者: 踏歌而行    时间: 2011-7-25 15:27
tank 发表于 2011-7-19 22:25
呵呵,没这么夸张,LS可以了解一下各大公司推荐用于原厂漆的聚酯大致是什么价位。。。

高档聚酯树脂,用于面漆或罩光清漆的,里面没有用苯酐做合成单体,没有芳环存在,因此耐候性好,同时,也因为没有苯酐,所以价格就高.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7-26 06:41
zljw19820401 发表于 2011-7-18 18:53
分子量高不一定代表着耐溶剂,学过高分子的 都知道,所谓的高分子耐溶剂,是说交联之后的高分子可以耐溶剂, ...

那你说,耐汽油不合格怎么改,93#汽油没事,乙醇汽油不行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7-26 06:43
zhangweiguojs 发表于 2011-7-23 10:13
现在很多小厂做的液体底漆或者清漆,用聚酯体系相当多,但对于用丙烯酸体系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在客户现场的搭配 ...

客户真的不会只用你一家的东西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7-26 06:54
现在实验的进展,1.我把金属漆先在140°烤5分钟再喷清漆,DOI由75提高到了79-80.
2.对手清漆的溶剂稀释我们的清漆喷涂,DOI77左右,空白74-75
3.试过一个纽佩斯的丙烯酸树脂DOI能到80空白75,这个树脂说明是颜料分散性好,与CAB相容性好,粘度低0.6-1pa。s,至于为什么好,我也不知道,问他们销售要树脂用什么单体合成的,他们不说。
4.陆陆续续试过几款丙烯酸树脂,效果最好的DOI也就提升2个点左右,都无法达到我们清漆DOI82-83那样的程度。
5.不加铝粉,光把配方里面树脂配漆喷DOI也才86
6。若果铝粉色漆膜厚过厚25-30,或者更高,我们的清漆也会出现失光,铝粉色漆膜厚厚失光更明显。
作者: ro1673    时间: 2011-7-26 06:57
polymer1986 发表于 2011-7-19 09:54
楼主的问题也遇到过,主要是底涂问题,也即面涂渗入底涂导致面涂的不平整,这也是你在加了CAB后DIO提高的体 ...

你说的是高分子量的聚酯?能给我推荐一款聚酯么,我只试过纽佩斯的 173VS-60效果不理想,喷出的漆色差值25°黑不少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