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一个技术人员的偶然失误,损失了15000名优秀的美国士兵!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大帅    时间: 2012-4-10 12:30
标题: 一个技术人员的偶然失误,损失了15000名优秀的美国士兵!
       二战期间,盟军准备在诺曼底实施登录,为了解决夜间空降兵联络的问题,美国军方一技术人员,发明了“咔哒”器。一个拿在手里,按下发出“咔”声,松开发出“哒”声。用这个“咔哒”器可以在夜间辩明是不是自己人。
    那天夜里,近10万空降兵被投在德军诺曼底防线后方,最后统计,伤亡达2万,其中近15000名优秀的美国士兵就是被这个“咔哒”器送到德军士兵面前被射杀的。
    原来,美国空降兵在夜里看到对面有人时,就发出“咔哒”声进行询问。而德军士兵用的大枪是拉拴式的。当德军士兵听到“咔哒”声时,忙拉开枪栓,一拉发出“咔”、再推子弹上膛发出“哒”声。就这样,美国士兵听到德国士兵拉枪栓的声音,以为是自己人,就走了出来,被德军射杀!
    这是真实的事情!一个没有脑子的技术人员发明的这个玩艺,葬送了15000人的性命,当然他不是故意的!
   
    再说一个,大英帝国准备攻占印度,在策划时有人提出,印度多灌木、蚊虫、走兽、毒虫。为了防止存在不需要的麻烦、影响士兵战斗力,也是一个没脑子的技术员提出,军服颜色改成桔红色,可以驱避蚊虫。英国军部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首批远征军30000余人到达印度大陆,遭遇空前的失败,士兵象野兽一样被屠杀。
    原因就是军服,身穿桔红色军服的英军士兵走在灌木丛中,象一个个移动的活把子,被射杀!
   
   所以,技术人员不能没有脑子呀。想当然会害死人!害死企业!
作者: 13916399471    时间: 2012-4-10 14:00
刘总讲的故事教育技术人员研发产品,的确要考虑全面,不能想当然。
作者: 刘大帅    时间: 2012-4-10 14:12
周总,最近忙吗?
作者: cdw0727    时间: 2012-4-11 12:30
刘总讲的故事意义深刻呀!
作者: ws554085461    时间: 2012-4-11 13:34
个人觉得不应该全怪技术人员,军部要采用这个发明也应该检验发明是否合适啊,任何错误都不是一个人的
作者: 060406    时间: 2012-4-16 16:08
所以刘总的言外之意也包含了品管部的重要性啊 哈哈
作者: lanzhou307    时间: 2012-4-16 16:52
很有启发/:think
作者: 糊涂求实    时间: 2012-4-26 06:42
很受启发,想得利的同时必须考虑弊
作者: 2004844    时间: 2012-4-26 09:26
刘总很好的故事,很能启发企业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引伸到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发生这样的事那是悲催的!同时发生这个的事的企业是一种病态。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个没有脑袋的技术员”他是如何进入到公司的。现在的用人单位都是面试最少也有2~3次,首次是人事,“一个没有脑袋的技术员”人事在面试时看不出来吗?OK,就当人事看不出来,那“一个没有脑袋的技术员”第二关面试技术部经理看不出来吗?OK,当技术经理看不出来。那第三关技术总监对“一个没有脑袋的技术员”也看不出来吗?OK,就当他也没看出来。当这相“一个没有脑袋的技术员”进入了公司。
大家都知道一般来说什么样的公司才是一个技术人员说了算的?这样的企业有多大?我个人觉得如果一个技术员能说了算的,这样的公司只是小打小闹,就算一个单亏也没什么的。因为小打小闹的公司的老板是不愿意花大笔的钱(可能也没这么多钱)去请一个相当有实力的技术员。也就是说小打小闹的公司老板已经习惯了“一个没有脑袋的技术员”所犯的错误。
放到一个大公司里,如果“一个没有脑袋的技术员”能说了算,那也就是说他在他老板的面前是相当的得到信任,这信任并不是你一进公司就能达到的,是需要长期的相处,领导对你相当了解才会信任你的。我相信任何一个人平时有脑袋的不会一下子没脑袋,除非一直是没脑袋,这样只能说明这个“一个没有脑袋的技术员”的上级领也是一个“一个没有脑袋的技术部经理”,也就是说“一个没有脑袋的技术部经理”的领导也是“一个没有脑袋的技术总监”。
在一个大公司来说,任何一个项目都是需要有计划,有方案,有进展会议报告。如一个涂料公司的项目一般会由以下几个部门组成:市场部,技术部,计划部,生产部,采购部,物流,品控部,技术服务部,销售。如一个产品的研发,首先会由市场部提出,与技术部,销售三方沟通是否可行。然后进入研发阶段。当研发完成后,产品会在实验室里做小试给到技术服务部做产品测评。测评通过后,会与计划,采购,生产沟通做中试。做好中试后会由市场部与销售沟通做BBT或安排适当的客户做新产品的测试。都OK的话就做其他的上市工作。
如果出现“一个没有脑袋的技术员”也可以说明整个公司每个人都是没脑袋的
作者: 刘大帅    时间: 2012-4-26 10:21
     朋友,你的逻辑思维有点乱哦。
   你是站在今天的企业质量管理角度看待、分析问题。其实国际上质量管理经过了多个发展层面,战争推动了产品的质量管理,特别是美国了。
   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是有缺陷的,这同产品一样,没有100%合格优质的产品。只有不断改进提高的产品。管理只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不能完全避免事故。
    所以多动脑筋,可以减少失误,规范管理可以减少事故。
作者: 殷正权    时间: 2012-4-26 10:48
每个人的思维有其特色,技术人员的发明本身没错,但用在那个地方就错大了。

错的是决策过程的漏洞,决策者的缺乏想象力, 多问问what if 就行了。

正如911事件,美国佬认为,想象力的缺乏,导致了他们没能防范。
作者: 殷正权    时间: 2012-4-26 10:52
再说一个,大英帝国准备攻占印度,在策划时有人提出,印度多灌木、蚊虫、走兽、毒虫。为了防止存在不需要的麻烦、影响士兵战斗力,也是一个没脑子的技术员提出,军服颜色改成桔红色,可以驱避蚊虫。英国军部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首批远征军30000余人到达印度大陆,遭遇空前的失败,士兵象野兽一样被屠杀。
     原因就是军服,身穿桔红色军服的英军士兵走在灌木丛中,象一个个移动的活把子,被射杀!
     
   所以,技术人员不能没有脑子呀。想当然会害死人!害死企业!
----------
负责health care的技术人员是合格的,负责安全的是不合格的,决策是不合格的。

如果技术人员把这些事做了,决策者更没事干啦。
作者: 殷正权    时间: 2012-4-26 10:54
刘大帅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全能人才么。that's impossible.

上面的问题,抽象出来就是风险问题, 企业初期靠人/靠企业的老总;成熟的企业靠制度。
作者: 刘大帅    时间: 2012-4-26 11:18
     所以说有个过程的。
   任何国家、企业都不会让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技术缺陷、失误造成的后果,这是原则!要允许工程技术人员犯合理的错误。
   但是,作为我们技术人员自己,是不是要多动动脑子?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安全因素,从产品本质上实现安全。
作者: 殷正权    时间: 2012-4-26 14:51
简单的办法,是新产品开发中,产品上市前,除了商务上的计算。
"头脑风暴"这样的东西,尽可能给新产品找茬的会议,必不可少。
集体的智慧还是很强大的。
作者: 汐渃    时间: 2012-4-26 14:56
/:竟然来了还是意思以下吧.......
作者: 刘大帅    时间: 2012-4-26 19:59
殷正权 发表于 2012-4-26 14:51
简单的办法,是新产品开发中,产品上市前,除了商务上的计算。
"头脑风暴"这样的东西,尽可能给新产品找茬 ...

    说的非常好!
    现在很多企业在管理上,执行“暴力”式管理,就会存在风险。
作者: 殷正权    时间: 2012-4-27 09:39
刘大帅 发表于 2012-4-26 19:59
说的非常好!
    现在很多企业在管理上,执行“暴力”式管理,就会存在风险。

刘总是技术总监吧,这样的技术总监,老板基本二个字--放心。
这么要求技术人员,也是鞭策他们进步,就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这个悟性造化了。
作者: 阳光灿烂    时间: 2012-4-27 09:55
二位都是大侠,学习了。
作者: havedream    时间: 2012-4-27 19:50
期待可以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眺望...../:^_^
作者: bhd    时间: 2012-4-27 20:09
如果没有这个“咔哒”器会是一种什么后果呢?
个人观点
事实是很多时候什么头脑风暴也是想当然的
作者: 2004844    时间: 2012-4-28 10:41
刘大帅 发表于 2012-4-26 10:21
朋友,你的逻辑思维有点乱哦。
   你是站在今天的企业质量管理角度看待、分析问题。其实国际上质量管 ...

给你说的我也有点乱了,可能我这辈子是没有什么机会去米国工作 了,说白了就是米国刮龙卷风把白宫弄没了,和我有关系吗?
中国的实情就是这样,特别是像您这样的的大型集团公司,一个产品从研发到实际生产到市场流通,哪个环节没有严格把关?特别像您这样的技术总监,把握公司矛头产品研发方向。假设一个大公司的技术总监手下有个咔嚓技术员,给了他一个关系咔嚓产品的研发报表,他咔嚓一下答应了(大公司的新研发产品应该经过他把关吧),咔嚓产品流通到市场造成重大损失,这时候反过来分析原因,原因咔嚓技术员脑袋装屎,作为技术总监的“他”脑袋就不知道装什么了,我们搞不懂,因为他高高在上。
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没有头脑XXXX真是可悲。。。

作者: 刘大帅    时间: 2012-4-28 10:50
    你不要误会!
   你的观点是过分强调了管理的职能和责任,这有点本末倒置。
   就说产品,起决定作用的肯定技术(设计)人员,管理只是完善、补充。
作者: 殷正权    时间: 2012-4-28 21:32
头脑风暴这样的东西,适合给决策人提供全面的思路而已,担子还是老总挑;

从前依靠老总的个人能力,现在希望依靠员工的个人能力。
从刘大帅的话来看,你们公司的规模还可以,已经进入了稳定期。
人哪,都差不太多,差别在想干什么,依靠个人不靠谱,依靠制度依靠流程吧,

看来你们公司的产品开发流程,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而这个应该是技术总监的priority,如果公司真老板想优化公司的整个运营流程的话。

作者: 刘大帅    时间: 2012-4-29 08:30
      各个公司的管理并不完全一样的。
    没有绝对正确的,只有相对适合的。
    朋友,建议大家讨论问题,不涉及到个人、及工作单位?可以吗?虽然你是在表扬和肯定。
   
作者: 2004844    时间: 2012-4-30 22:08
刘大帅 发表于 2012-4-28 10:50
你不要误会!
   你的观点是过分强调了管理的职能和责任,这有点本末倒置。
   就说产品,起决定作用 ...

企业离的开管理吗?离得开职能和能力吗?
说到产品,应该是起作用的是技术员,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管理员。简简单单管理才决定生杀大权。
就假设,技术员弄的就是一坨米田共,管理员还有责任完善和补充这坨米田共???
作者: 刘大帅    时间: 2012-5-2 12:30
2004844 发表于 2012-4-30 22:08
企业离的开管理吗?离得开职能和能力吗?
说到产品,应该是起作用的是技术员,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管理员 ...

     你看你,争论问题不要上火、动气呀。不要动不动米田共,好不好?!
   在企业中,技术和管理到底那个起决定性作用,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吧。
   我个人认为:这和企业的规模有关系吧,从你的言论中,应该是大型规模公司出身的吧。中小企业主要靠技术取胜,大公司主要靠管理取胜,你认为如何?
   如果就谈单个产品,我还是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技术人员!
作者: ybmajun    时间: 2012-5-4 07:58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故事,很不错
作者: 灰太狼111    时间: 2012-6-19 12:30
我从这两个故事中体会到的是应用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任何产品研发出来以后,应用技术人员必须从客户的角度去评价产品是否合格。
作者: price    时间: 2012-6-20 16:33
二位说的都很在理,学习了~~
作者: hust_0412    时间: 2012-6-21 15:50
诺曼底登陆空降部队一共就美国101空降师、82空降师、英国的第6空降师,共4~5万人,哪来的10万空降部队
以前看过一本书,描写的诺曼底登陆,其中到是说了个用来夜间联络的小哨子,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帅的资料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815
作者: 殷正权    时间: 2012-6-21 20:09
hust_0412 发表于 2012-6-21 15:50
诺曼底登陆空降部队一共就美国101空降师、82空降师、英国的第6空降师,共4~5万人,哪来的10万空降部队
以前 ...

哦,这样啊。
可能是打过子弹再画靶子吧。
作者: 刘大帅    时间: 2012-6-28 16:20
hust_0412 发表于 2012-6-21 15:50
诺曼底登陆空降部队一共就美国101空降师、82空降师、英国的第6空降师,共4~5万人,哪来的10万空降部队
以前 ...

    我这是从反映二次世界大战电影里看到的,空投10万士兵到德军防线后方,进行牵制,预计死亡率为50%。后来统计发现没有那么大的死亡率。
作者: hust_0412    时间: 2012-6-28 16:24
刘大帅 发表于 2012-6-28 16:20
我这是从反映二次世界大战电影里看到的,空投10万士兵到德军防线后方,进行牵制,预计死亡率为50%。后 ...

大帅可以去查相关资料
作者: 刘大帅    时间: 2012-6-28 16:53
hust_0412 发表于 2012-6-28 16:24
大帅可以去查相关资料

    那有可能,电影都有一定虚构和夸张的。不过,也应该差不太多。盟军有近400万人参加了登陆的。
作者: dingwei1989    时间: 2012-8-6 15:11
技术人员只是将东西设计出来,好不好就待有关人员的检验了,一个公司,分工应该要很明确才行,各尽其职
作者: 刘大帅    时间: 2012-8-14 14:04
dingwei1989 发表于 2012-8-6 15:11
技术人员只是将东西设计出来,好不好就待有关人员的检验了,一个公司,分工应该要很明确才行,各尽其职

     你一个技术人员,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都心中无数,还设计个鬼呀?!
   
作者: dingwei1989    时间: 2012-8-14 16:54
这就是一个权利掌控的问题了,在一个公司,技术员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
作者: SUPERMAN_SP    时间: 2012-12-15 23:32
殷总为什么是光头呢?这年头光头容易出名呐
作者: jpyear    时间: 2012-12-19 11:17
努力学习中,现在还是一小菜菜
作者: sea1971    时间: 2013-2-11 22:41
所以技术人员要贴近市场,感受客户。
有机会的话,学下Sixsigma design。
作者: sl_yuxuan    时间: 2013-2-18 13:32
拜读了~受益匪浅!
作者: 感觉好多了16592    时间: 2013-2-23 09:58
2004844 发表于 2012-4-26 09:26
刘总很好的故事,很能启发企业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引伸到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发生这样的事那是悲催的!同时 ...

/:victory/:cheer
作者: cg922102    时间: 2013-3-19 15:31
"在策划时有人提出,印度多灌木、蚊虫、走兽、毒虫"  技术员研发出了可以防蚊虫的衣服,他的技术是过关的,他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军方管理采纳了这个产品。这不是一个决策层出现了问题吗?

/:^_^
作者: fei817    时间: 2013-9-25 16:01
我觉得不是研发人员的责任,因为研发人员只针对某种情况进行产品设计,而且也达到了他设计的初衷,只是这个设计在市场上有没有明显的缺陷,那是应用部门的事情!
国内很多企业没有应用部才会有这样的“伤亡”。
作者: fei817    时间: 2013-9-25 16:08
刘大帅 发表于 2012-8-14 14:04
你一个技术人员,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都心中无数,还设计个鬼呀?!


那个喀哒器,有没有发出声音?有
发出的是不是“喀”、“哒”声?是
声音有没有被士兵听见?有
那说明设计的初衷、要求已经达到了啊,设计人员还“鬼”么?
至于在战场上出现那样的状况,应该不该设计员背这个黑锅吧,作为管理者,责任在谁都心知肚明。
作者: 2630627918    时间: 2013-9-27 10:24
LZ.有点断章取义了。把责任都推给一个人。。这样子不好。/:no/:cold/:no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