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4 09:4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ufangwei 于 2009-5-4 09:54 编辑
回答楼上的提问:首先我们应当确认的是当两物体被放在一起达到紧密的界面分子接触,以至生成新的界面层,就生成了附着力。附着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及到“界面”的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因为通常每一可观察到的表面都与好几层物理或化学吸附的分子有关,真实的界面数目并不确切知道,问题是在两表面的何处划界及附着真正发生在哪里。当涂层施工于底材上,并在干燥和固化的过程中附着力就生成了。这些力的大小取决于表面和粘结料(树脂、聚合物、基料)的性质。广义上这些力可分为二类:主价力和次价力。化学键即为主价力,具有比次价力高得多的附着力,次价力基于以氢键为代表的弱得多的物理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在具有极性基团(如羧基)的底材上更常见,而在非极性表面如聚乙烯上则较少。涂层附着的确切机理人们尚未完全了解。不过,使两个物体连接到一起的力可能由于底材和涂层通过分子扩散生成机械连接、静电吸引或化学键合。根据底材表面和所用涂层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附着可采取上述机理的一种或几种。不管是铜还是其他基材都应该涵盖在内,而附着力促进剂带有两种基团,通过促进剂分子迁移到基材和涂刷物之间,一端可以和铜表面以化学键、化学吸附及表面覆盖的方式结合,另一端可与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牢固的化学键,从而使铜与有机物涂层成为一个相互结合的整体进而起到提高附着力的作用。附着力促进剂在基材表面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化学结合理论,即附着力促进剂与铜表面的氧化物层起反应;物理吸附理论,即附着力促进剂上的N原子与铜表面发生螯合作用,而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和铜表面的自由电子产生静电作用,牢固地粘附在铜表面上;还有氢键形成理论。不知以上是否能解释你刚才提出的问题。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共同探讨~至于楼上提的黄铜和紫铜的区别,这个常识性的问题:紫铜为纯铜,而黄铜一般为铜合金,这两种铜的使用方向和范围是有很大区别的,而站在附着力促进剂角度上来看的话,不同基材对于附着力促进剂的效果是肯定有所差别的,而具体的附着力又需要根据涂层的不同体系来更加详细的区分,所以我无法告诉你在黄铜和紫铜基材上他们所起的效果具体哪个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