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象2
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膨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小,而起皮、揭底的现象。
(2)原因
① 底漆未完全干燥就涂面漆,面漆中的溶剂极易将底漆溶解软化,引起咬底。
② 刷涂面漆时操作不迅速,反复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
③ 对于油脂性漆膜以及干性油改性的一些合成树脂漆膜未经高度氧化和聚合成膜之前,一旦与强溶剂相遇,底漆膜就会被侵蚀。如底漆用酚醛漆,面漆使用硝基漆,则硝基漆中的溶剂就会把油性酚醛漆咬起,并与原附着基层分开。
(3)防治措施
① 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燥后,再刷涂面层涂料。
② 刷涂溶剂性的涂料时,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刷涂。
③ 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
④ 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再选用同一种的涂料进行刷涂。
(1)现象3
由于漆膜层间附着、结合不良,会产生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
(2)原因
① 底、面漆不配套,造成层间附着力欠佳;
② 物面不洁,沾有油污、水分或其它污物;
③ 物面处理不当。表面未经打磨就刮腻子或上漆,使面漆的油分被其吸收而造成脱落;木材表面未经有效的封闭;
④ 底层未干透即涂面漆,日久因底层面层收缩率不一致而开裂从而影响其间附着力。底漆太坚硬或底漆很光滑,未经打磨就直接涂装面漆。
⑤ 室外用漆的耐候性,耐水性,抗高、低温循环性差;
⑥ 施工温度过低;
(3)防治措施
① 选择配套的底漆、面漆;
② 基材表面处理时要把油污、水分或其它污物彻底清除;
③ 基材要经过打磨、修整再刮腻子。底漆须干透后并经打磨,方可涂覆(刷、辊或喷)面漆,以增加层间附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