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5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喜欢喝酒的朋友进来看看吧*-*

[复制链接]

35

主题

1707

帖子

196

专家分

论坛编辑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专家分
196 分

论坛编辑认证专家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0 15:3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oat1980 于 2010-3-10 15:49 编辑

为什么喝酒有的人会脸红,有的人会脸发白?
让我们从脸红的原因说起吧。很多人以为是酒精导致的,其实不然,是乙醛引起的。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才是脸红的原因。所以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有他们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 (alcohol dehydrogenase)
不过我们不能忘了还有一种酶,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前一个酶没有后一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不过大家都有经验,当12个小时后红色就会渐渐腿去,这是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TCA循环而被代谢。

那么喝酒比较厉害的人是怎么回事呢?这些人往往越喝脸越白,到一个点突然不行了,烂醉如泥。那是因为这样的人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因为P450是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那么,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给人很能喝酒的感觉呢?那时因为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对大多数南方人来说是半斤白酒,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8两到一斤白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是脸越喝越白型的,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即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会怎样呢?他/她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如何判断他/她是不是酒篓子呢?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因为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TCA循环而发热,所以大量发热而出汗。碰到这样的人你只能自认倒霉,就是十个八个正常人也斗不过他。好在这样的人不多,大概10万分之一左右吧。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喝酒脸红的人其实不容易伤肝脏,而和酒脸白的人特别容易伤肝脏。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地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直到烂醉。他们体内的酒精由于没有高活性的酶处理而发生积累,导致肝脏损伤。酒精性肝损伤一般只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红脸的人可以连续几餐即便喝吐了也喝酒,而白脸的人需要更多时间的休息,因为酒精的代谢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喝酒后,酒精在胃内会被化解吸收一部分,肝脏也能代谢过滤一部分。过量饮酒,超过胃的化解及肝脏的代谢能力,剩余的酒精随血液流入大脑,脑细胞的正常功能发生了变化,从而促使脸部皮下血管扩张,血量增加,脸色也就变红。如果在脸色已发红时仍继续饮酒,心跳就会加快,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为了保证体内主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就必须收缩毛细血管使血压回升。因此,面部末稍血管中血流受阻,血量减少,脸就呈青色。
经常饮酒的人,血管经常不断地扩张和收缩,日子一长,血管会变得十分脆弱,面部的毛细血管就可能破裂,致使皮肤上出现小红点。例如,酒糟鼻就是由局部血管长期扩张所造成的一种慢性皮肤病,跟嗜酒成性有很大关系。

血液中留有的酒精导致脑功能变化,还会影响人体的肌肉活动。所以,酒醉者走路摇摇晃晃,说话含糊不清。

如果空服饮洒,酒精对人体的影响将更大,因为这时胃中没有东西可冲淡酒精,致使更多的酒精由血液流至大脑。

酒精的作用还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会使中枢血管收缩,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所以,嗜酒还会诱发高血压。


喝酒的同时要多喝白开水(也是酒里掺水的一种,呵呵),千万不要喝茶水。

顺便提一下,根据有关研究江浙两省的人(古代吴国和越国的后代)似乎是红脸基因的起源地,也就是说这些人多数带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而北方人多数是白脸型的。那么如果你是北方出生的,又是红脸型的,说明什么呢?答案是明显的,因为红脸基因是显性基因。许多人饮酒后脸色发红,这是酒精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5

主题

1707

帖子

196

专家分

论坛编辑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专家分
196 分

论坛编辑认证专家

QQ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15:42:07 | 只看该作者
在线原料库,研发好帮手
饮白酒上头的原因
1.白酒中有很多的香料成分,旋光异构体是形成白酒陈味的原因之一,根据研究发现L型乳酸乙酯/D型乳酸乙酯的比值越小,饮后上头的可能性越大,并认为D型乳酸乙酯一般具有毒性而L型乳酸乙酯无毒。

2.白酒中醇类很多,除甲醇外,一般含3个碳以上的醇,称为高级醇,以异戊醇和异丁醇为主;其次为正丙醇、仲丁醇、正丁醇和正己醇等;此外,还有2,3-丁二醇、β-苯乙醇和丙三醇(甘油)等。如果白酒中的主要高级醇含量过少,会缺乏传统白酒的风味;含量过多,不仅影响酒的风味,还会引起消费者头痛、易醉等现象。

3.杂醇油是酿酒原料所含的氨基酸与糖类在发酵过程中经一系列生化反应而生成的。其构成部分有各自的香气与口味,其总量及各种醇类的含量比例直接左右着白酒的风味,因此(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白酒中不能没有杂醇油。但是杂醇油的含量不可过高,否则易导致饮用者头疼、头晕,它在人体内氧化分解的速度较慢,毒性较乙醇强,且随碳数的增加有明显加剧的趋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5

主题

1707

帖子

196

专家分

论坛编辑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专家分
196 分

论坛编辑认证专家

QQ
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15:48:2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名酒谱(黄酒,白酒类)
中国名酒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评酒机构,间隔一定时期,经过严格的评定程序确定的。中国名酒代表了我国酿酒行业酒类产品的精华。中国名酒按酒的种类分别评定。在全部名酒中,白酒类名酒数量最多。下面根据酒的种类重点介绍黄酒类和白酒类的国家名酒。

一 黄酒类名酒

       黄酒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历史上,黄酒名品数不胜数。由于蒸馏白酒的发展,黄酒产地逐渐缩小到江南一带,产量也大大低于白酒。但是,酿酒技术精华非但没有被遗弃,在新的历史时期反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黄酒魅力依旧,黄酒中的名品仍然家喻户晓,黄酒中的姣姣者仍然像一颗颗璀灿的东方明珠,闪闪发光。

1 绍兴加饭酒

        绍兴黄酒可谓是我国黄酒的姣姣者。绍兴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在历代文献中均有记载。宋代以来,江南黄酒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尤其是南宋政权建都于杭州,绍兴与杭州相距相近,绍兴酒有较在的发展,当时的绍酒名酒中,首推"蓬莱春"为珍品。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中,不少都流露出对家乡黄酒的赞美之情。清代是绍兴酒的全盛时期。酿酒规模在全国堪称第一。绍酒行销全国,甚至还出口到国外。绍酒几乎成了黄酒的代名词。目前,绍兴黄酒在出口酒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产品远销到世界各国。绍兴酒酿酒总公司所生产的品种很多,现代国家标准中的黄酒分类方法,基本上都是以绍兴酒的品种及质量指标为依据制定的。其中绍兴加饭酒在历届名酒评选中都榜上有名。加饭酒,顾名思义,是在酿酒过程中,增加酿酒用米饭的数量,相对来说,用水量较少。加饭酒是一种半干酒。酒度15%左右,糖份0.5%-3%。酒质醇厚。气郁芳香。此外,还有元红酒、善酿酒、香雪酒等酒都具有很高的品质,远销国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 福建龙岩沉缸酒

        龙岩沉缸酒,历史悠久。在清代的一些笔记文学中,多有记载。现在为福建省龙岩酒厂所产。这是一种特甜型酒。酒度在14-16%,总糖可达22。5-25%。内销酒一般储存两年,外销酒需储存三年。该酒在1963,1979,1983年三次荣茯国家名酒称号。龙岩沉缸酒的酿法集我国黄酒酿造的各项传统精堪技术于一体。比如说,龙岩酒用曲多达4种,有当地祖传的药曲,其中加入30多味中药村;有散曲,这是我国最为传统的散曲,作为糖化用曲。此外还有白曲,这是南方所特有的米曲。红曲更是龙岩酒酿造必加之曲。酿造时,先加入药曲,散曲和白曲,先酿成甜酒娘,再分别投入著名的古田红曲及特制的米白酒。长期陈酿。龙岩酒有不加糖而甜,不着色而艳红,不调香而芬芳三大特点。酒质呈琥珀光泽,甘甜醇厚,风格独特。

二 白酒

       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评定的。现分为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浓香型,其它香型(董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等)。

1 贵州名白酒:茅台酒,董酒

        酱香型名白酒有贵州茅台酒,四川郎酒等酒。贵州茅台酒和四川郎酒虽产于两个不同的省,但是茅台酒的产地贵州仁怀和郎酒的产地四川古蔺在地理位置上却是非常接近的。这两地都分布在赤水河畔,前者位于黔北,后者位于川南。赤水河经贵州仁怀,习水,再流经四川古蔺等县,至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酱香型名白酒中以贵州茅台酒最为著名,有国酒之美称。

       在清代,由于川盐入黔,赤水河是川盐从长江经泸州,合江等地的一条水上通道。清代诗人郑珍曾写道:"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正是频繁的盐业运输,促进了赤水河两岸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当地酿酒业的发展与兴旺。贵州茅台酒的美名开始流传开来。

       茅台酒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特殊风格,酒液清亮,醇香馥郁,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闻之沁人心脾,入口荡气回肠,饮后余香绵绵。茅台酒最大的特点是"空杯留香好",即酒尽杯空后,酒杯内仍余香绵绵,经久不散。茅台酒在历次国家名酒评选中,都荣获名酒称号。茅台酒还是许多重大的外事活动的见证人,因而被誉为"国酒","外交酒"。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也称茅台酒是美酒。茅台酒的独特风味,除了独特的酿造技术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产地的独特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茅台酒厂在赤水河之畔,该水系受国家有关政策的严格保护,周围不允许建有污染源的工厂。更为独特的是,川黔这一带的湿润,闷热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在酒曲和原料上的繁殖,其复杂的生物代谢机理,使茅台酒的风味成份更加复杂,协调。这是其它地方所无法模拟的。在贵州茅台以外的地区建厂,即使严格按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也无法酿制出真正的茅台酒。

       董酒产于贵州省遵义市董酒厂,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酿酒作坊酿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为"董酒"。1957年建立遵义董酒厂,1963年第一被评为国家名酒,1979年后都被评为国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于浓香型,也不同于酱香型,而属于其它香型。该酒的生产方法独特,将大曲酒和小曲酒的生产工艺融合在一起。

2 汾酒

       汾酒产于山西省境内吕梁山东岳,晋中盆地西沿的汾阳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作为我国白酒类的名酒,山西汾酒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名酒。清代成书的<<镜花缘>>中所列的数十种全国名地名酒,汾酒名列第一。清代名士的笔记文学中,曾多次盛赞山西汾酒。汾酒属清香型白酒。

3 四川名白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和沱牌曲酒

       我国的各省名白酒中,四川所产的占的数量最多。原有五种国家名酒,素有"五朵金花"之美称,后又增加到六个。在第五次全国名白酒评比中,有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四川沱牌曲酒荣获国家名酒称号。除郎酒属酱香型白酒外,其余都属于浓香型白酒。

       五粮液,原名为"杂粮酒",产于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该酒由高梁,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谷物为原料酿制而成,相传创始于明代。现在该厂还有明代一直留传下来的酿酒老窖,宜宾市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张"杂粮酒"的技术秘方。1929年定名为"五粮液。五粮液酒具有"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被认为在大曲酒中,以酒味全面著称。该酒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泸州老窖特曲酒,作为浓香型大曲酒的典型代表,以"醇香浓郁,清洌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历届国家评酒均获"国家名酒"的称号。

       剑南春产于四川省绵竹县。其前身当推唐代名酒剑南烧春。唐宪宗后期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将剑南之烧春列入当时天下的十三种名酒之中。当然,当时所指的剑南,是指剑门关之南,唐代所谓的"剑南道"之省称,绵竹作为当时剑南道属下的一个县。现今酒厂建于1951年4月。剑南春酒问世后,质量不断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首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4 古井贡酒

       该酒产于安徽省亳县古井酒厂。魏王曹操在东汉末年曾向汉献帝上表献过该县已故县令家传的"九酿春酒法"。据当地史志记载,该地酿酒取用的水,来自南北朝时遗存的一口古井,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的美酒又曾贡献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贡酒"这一美称。古井贡酒属于浓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特点。

5 江苏名白酒:洋河大曲与双沟大曲

       洋河大曲产于江苏省泗洋县洋河镇洋河酒厂。洋河镇地外白洋河和黄河之间,距南北大运河很近,在古代时,水陆交通极为方便。是重要的产酒和产曲之乡。洋河大曲属于浓香型白酒。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后,三次被评为国家名酒。双沟大曲产于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1984年的第四次全国评酒会后,该酒以"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协调,尾净余长"的浓香型典型风格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6 西凤酒

       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西凤酒厂。西凤酒属其它香型(凤型)。曾四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

主题

193

帖子

10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10 分
QQ
4#
发表于 2010-3-10 15:50:56 | 只看该作者
难怪我每次喝酒一高兴就会醉,原来是这样啊,以后得少喝点。呵呵,谢谢小艾!
饮水思源

35

主题

1707

帖子

196

专家分

论坛编辑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专家分
196 分

论坛编辑认证专家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15:50:58 | 只看该作者
白酒烫着喝科学吗?
记得小时候父辈们喝白酒时总是要把白酒壶放在盛装热水的碗里面烫一下,当时不解其意,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么做了,大多都是直接喝,而不管白酒是冷是热.那么白酒烫着喝科学吗?对身体会有什么好处?
        白酒烫热喝,因为甲醇沸点较低,是64.7℃,当用沸水加热后,它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所以可以将酒中的甲醇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挥发掉一部分。甲醇对人的视觉神经有害,多时会危及身体健康.
  乙醛会增加酒的辛辣味,摄入一定量,饮者就会头晕。导致醉酒的首要因素就是乙醛。而乙醛的沸点只有21℃,用热水加温,就可以使它蒸发掉。
  此外,酒在加热过程中酒精(沸点为78.3℃)也会挥发一些。当然,对酒加温要有一定限度,如果太热,会使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大部分或全部挥发掉。
酒太热,饮后会伤肺。正确的饮酒方法,就是要在酒不冷不热时饮。古人有“温酒”、“暖酒”之说,其原因也就在此。明代陆容在《寂园杂记》卷十一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尝闻一医者云,‘酒不宜冷饮’,颇忽之,谓其未知丹溪之论而云然耳。数年后,秋间病痢,致此医治之,云,‘公莫非多饮凉酒乎?’予实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饮醇酒。医云,‘丹溪知热酒之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言而恩之,热酒因能伤肺,然行气和血之功居多,冷酒于肺无伤,而胃性恶寒,多饮之,必致郁滞其气。而为亭饮,盖不冷不热,适其中和,斯无患害”。元代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就说:“凡饮酒宜温”,认为“饮冷酒成手战”。清代朱彝尊也认为:“饮生酒、冷酒久之,两脚肤裂,出水疯痹肿,多不可治,或损目”。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八回中有如下描述。“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才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

主题

1031

帖子

8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油漆防腐服务工作者

Rank: 2

专家分
8 分
QQ
6#
发表于 2010-3-10 18:36:5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以后不能喝醉酒,我属于那种白脸!
一切皆有可能!

2

主题

131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今日平度

Rank: 2

专家分
0 分
7#
发表于 2010-3-10 20:06:31 | 只看该作者
版主不光研究涂料在行,研究喝酒也是行家。
罗守京

2

主题

1151

帖子

410

专家分

涂料人四段

Rank: 4

专家分
410 分
QQ
8#
发表于 2010-3-11 07:44:03 | 只看该作者
{:2_50:}LZ不光研究涂料在行,研究喝酒也是行家。:handshake

10

主题

306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0 分
9#
发表于 2010-3-11 09:53:26 | 只看该作者
LZ不光研究涂料在行,研究喝酒也是行家。

39

主题

4378

帖子

25

专家分

涂料人三段

永远的色狼

Rank: 3Rank: 3

专家分
25 分
10#
发表于 2010-3-11 13:38:28 | 只看该作者
我一喝酒脸红,可是不过一斤白的基本没感觉,为什么呢?另外很奇怪平时在家特讨厌酒。
狼之本色是杀戮和吃肉,男人本性就好色。更甚这,那个男人不好色,那个男人不爱财.

5

主题

383

帖子

23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23 分
QQ
11#
发表于 2010-3-11 19:21:46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这叫酒逢知己千杯少

3

主题

27

帖子

45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销售

Rank: 2

专家分
45 分
QQ
12#
发表于 2010-3-11 21:00:43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3Q啊

29

主题

184

帖子

2

专家分

涂料人零段

小兵

专家分
2 分
13#
发表于 2010-6-20 02:42:33 | 只看该作者
喝酒如做涂料。

QQ|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众涂料网 ( 沪ICP备11020344号-1 )

GMT+8, 2025-10-19 05:30 , Processed in 0.10745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