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4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票] 油墨用合成树脂(一)酚醛树脂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950

帖子

133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无冕之王

Rank: 2

专家分
133 分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1 17:1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泥 于 2009-4-11 17:33 编辑

一、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是人们早巳熟知的一个品种。酚与醛之间的反应,早在1872年就被拜耳(Baeyer)所发现。但在1910年左右才被贝克兰(Baekland)合成为树脂,当时定名为贝克立特(Bakelite)。

酚醛树脂生产时,缩合剂(接触剂)可以用酸,也可以用碱。用酸性接触剂制造的叫诺沃拉克(Novo1ac)型树脂,用碱性接触剂制造的叫立塑尔(Reso1e)型树脂。前者含苯酚量较多,易溶于石油等溶剂中,后者含甲醛量较多,易溶于醇类。  

   油墨工业中使用的酚醛树脂,主要是以碱作催化剂制造的产品。  

    制造酚醛树脂所用的酚,一般是以三官能的苯酚为基础的各种酚类,代表性的醛则是甲醛。它们之间的反应,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很复杂的。酚醛树脂的性能取决于所用的酚类,苯核上基团的位置,所取代的基团,酚与醛的分子比(一般是0752分子的醛比一个克分子的酚),用松香改性的情况,以及使用的接触剂的情况。等等。  

   在现代的酚醛树脂生产中,甲醛已有被三聚甲醛取代之势,这可使酚醛树脂的质量更趋稳定。  

   油墨工业使用的酚醛树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所谓的100%油溶性纯酚醛树脂。一类是松香改性的酚醛树脂。一般松香改性的酚醛树脂,约含有535%的酚醛缩合物。  


1
、油溶性纯酚醛树脂。  

    这类树脂实际上在油墨中的应用是极为有限的,早期用以制造所谓耐水凡立水(SPar Varnish)。用在石印油墨中以耐水性强而出名,它润湿性好、能生成坚硬而光泽好的薄膜,但易泛黄。在烷族烃中的溶解性也差。今天,耐水性好的连结料极易制得,而且其它性能也好得多,因而这种油溶性纯酚醛树脂,实际上已被淘汰。  

    苯酚、双酚等的缩合物是不溶于油的,故油溶性纯酚醛树脂一般都采用芳基或烷基的邻位或对泣取代酚。取代酚中一般以对位取代的较好,因其在热或日光照射下不变黄。有关变黄的原因还不太清楚,一般认为在光和热的作用下,苯酚的对位会生成对醌结构之故,如对位被取代后,就不可能生成对醌了。  

    在苯核上的基团中,若含有氧,如羧酸等,则就不能生成油溶性树脂。  

    间—甲酚,35-二甲酚的缩合物也不是油溶性的,但邻甲酚及对甲酚和对位有甲基的二甲酚是油溶性的,邻甲酚的缩合物颜色深,干性差,身骨也不好。对位的则比较好。对位上有甲基的二甲酚性质比较好,反之就差。  

    就取代的基团而言,溶解性与取代位置关系不大,而基团的类型比较重要,如烷基比芳基的油溶性好。而位置与类型则对树脂的干性及身骨有影响,邻位的比对位的干性慢、身骨差。烷基取代比芳基取代的干性差等。  

  油脂与酚醛缩合物的反应,也是众说不一,有人认为不饱和油脂可与酚醛缩合物羟甲基苯酚反应生成色满(Chroman)即苯骈氧陆环。  

    油溶性纯酚醛树脂的制造;酚和醛可以不同的比例反应,当其比是l1用酸性催化剂时,所生成的缩合物为非热反应型树脂。其比是12以碱作催化剂时,其缩合物为热反应型树脂。用酸(硫酸、盐酸等)为催化剂时,其用量是酚的0l02%。而碱(氢氧化钠)1%。可以看出,酸性催化剂比碱性催化剂的反应要快得多。催化剂不同,产品的性质亦各异。  

   以对位上有四个碳(或更多)或长链碳氢化合物的酚类与醛反应,可生成油溶性纯酚醛树脂。  

    用酸作催化剂时,生成相同的产品,但端基上没有羟甲基。可溶于干性油中而无反应。  
    下面是一个代表性的,非热反应型油溶性纯酚醛树脂的实验例子:将820对叔戊酚和43苯混合,加入有冷凝回流的三口瓶中,升温至90,再加入25甲醛液和6分子的盐酸液,升温至120。另外的甲醛液(432)和盐酸,则每隔一小时加入100。加完后,升温至150,检查,倒出。这种缩合物颜色比较浅,与油加热时颜色比较稳定,干性比较慢,熔点较低,约为125130。以对叔丁酚替代对叔戊酚时,所得产品更耐水耐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27

主题

950

帖子

133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无冕之王

Rank: 2

专家分
133 分
QQ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17:16:37 | 只看该作者
在线原料库,研发好帮手
2、改性酚醛树脂  

    松香改性的酚醛树脂可应用于各种油墨中,具有成膜硬,光泽大,耐光性好的特点。它们在脂族烃中只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松香及松香衍生物,天然玷岜酯,干性油,醇酸树脂等,均可作为酚醛树脂的改性材料。但是油墨工业大量应用的,还是松香改性的酚醛树脂。即所谓酚醛化的酯胶。  

    本节主要想讨论苯酚,二酚基丙烷,以及对异辛酚缩合物的改性。因为其它取代酚的改性,可从这三个例子中得到足够的借鉴。  

    在松香改性的酚醛树脂中,酚醛树脂与松香的反应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人们的思路与发展,曾经提出过两种代表性的反应式。  

    为了便于进一步讨论,这里引入了秦格尔氏(Zinkels)的碳序排列学说。按照秦氏对松香的碳序排列,可得一位置图。  

    通过对苯乙烯化松香的研究,按照傅氏(Pukus,Frontier)的电子理论,酚醛树脂的反应基团应附着在松脂酸(二烯酸)的碳14位置上,或新松香酸的碳15位置上。因这些位置在底部,具有较高的占有轨道和较低的未占有轨道。在碳13上的附着是不可能的,因异丙基是向外伸的,而甲基又可自由旋转,其它基团不可能接近。根据这个概念,则上述反应中,后者是可能成立的。  

    根据松香酸加热其双键即移位成左旋海松香酸的理论(这种移位是由于它们的羧基起酸接触异构化作用引起的)。12,14,8的位置上,都可能附着酚醛树脂的反应基团,因左旋海松香酸的双键位置是12:13,14.:8。  

    也有人认为松香与酚醛树脂之间的反应,是松香的羧基与树脂的羟基之间的酯化反应。这种看法似乎是不正确的。试验证明,酯对油墨油的容纳度是非常大的。而在松香改性的酚醛树脂中,随松香中酚醛树脂含量的增大而对油墨油的容纳度越来越小,这足可证明它们之间不是酯化反应,而是加成反应。  

    应当说松香改性酚醛树脂中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改性酚醛树脂的生产方法是;将酚醛缩合物分散于松香中。也可以将酚,醛,松香加在一起,即所谓一步法(In Situ)进行反应,然后再加醇酯化而成。当调整醇的量,使树脂中有剩余的羟基时,以这样的树脂制的连接料,对仅是等表面材料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在1947年,即有一步法生产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的例子,但由于原材料、控制等等方面的原因,至六十年代才正式成功地采用了这种工艺。  

    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个关键,一是酚醛缩合物—简称酚醛浆(Syrup)的工艺(缩聚度数的控制)。二是松香改性工艺。如不考虑酚醛浆工艺(在一步法中更无意义),则松香改性工艺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现在所谓的一步法也好,两步法也好,关键尽炼制温度,即升温、降温对数,以及中途的校对(正)措施。只要精心严格地控制(自动控制)升温与降温工艺,树脂的熔点与酸值是可以控制的。而为了得到一致的粘度与溶解性(这两个参数更难控制),生产的中间检验又是个关键。故如想得到熔点、酸值,粘度,以及溶解性一致的产品,必须解决两个关键:即严格的自动升,降温设计及中间检验设计。而这两个设计离开了高水平的电子、科学技术是不可想像的。  

    A.苯酚甲醛松香改性酚醛树脂。根据官能度概念,三官能的可形成网状结构,也就是说热固性树脂所必须的官能度。双官能的可形成线型结构,这是热熔性树脂所必须的。而单官能的只能与一个化合物反应,不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7

主题

950

帖子

133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无冕之王

Rank: 2

专家分
133 分
QQ
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17:19:03 | 只看该作者
下表指出了一些简单的酚类的特性,可以看出这些酚中,有的是三官能,有的是双官能,而有的是单官能的。
   
熔点℃
沸点℃
官能团数
与甲醛的结合速度
  

40.9

182.2

3

1
间甲酚

10

202.8

3

2.88
3.5二甲酚

65

21905

3

7075
间苯二酚

110

276

3

邻甲酚

30

191

2

0.26
对甲酚

36

201.8

2

0.35
2.3二甲酚

75

218

2

2.5二甲酚

14.5

211.5

2

0.71
3.4二甲酚

62.5

225

2

0.83
2.4二甲酚
24.536

211.5

1

2.6二甲酚

49

203

1

0.16

酚与醛的克分子比为11时,生成邻或对羟甲基苯酚,而l2时就生成多羟甲基苯酚,其中包括三羟甲基苯酚。如醛比再大,则可能进一步缩聚而形成不熔不溶的树脂。
    所以酚与醛的克分子比在理论上超过2时,对三官能酚来说是不妥的。


     

127

主题

950

帖子

133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无冕之王

Rank: 2

专家分
133 分
QQ
4#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17:20:03 | 只看该作者
生产方法:

    (a)、酚醛浆

    ①配方:

    苯酚                         36.2%

  甲醛液(37%)                  63.3%

    氢氧化钠液(36%)               0.5%

   ②工艺:将苯酚熔化,装于反应锅内,在不断搅拌下升温至58—62℃,加入氢氧化钠液,加完后搅拌15分钟,然后,用1个小时渐渐加入甲醛液(开回流冷凝器),温度应当保持在58—62℃之间,保持6—6小时,测定pH值应在7—8之间,降温至50—55℃,抽真空脱水,l小时后测定粘度,至恩格勒(氏)粘度为2.30—3.30分/35℃时为合格。降温、过滤出锅。

    成品固体含量约在60—70%之间。

    固体含量的测定:将缩合物于110℃烘箱内烘烤3小时后,冷却,秤量而得。

    (b)松香改性。

    ①配方:

    松香                           81.5%

    甘油(以100%计)                8.5%

    酚醛浆(以100%计)              10%

    ②工艺:将松香装入锅内,熔化,开搅拌,表面通二氧化碳气,温度升至190℃,开抽风,用一至两个小时加入酚醛浆,加完渐渐升温至210—220℃。停抽风,可加入0.2%的氧化锌,然后用一个小时加入甘油,加时开冷凝器,以防甘油损失。加完后升温至265—270℃(慢慢升温,可控制在3—4个小时左右),酯化四个小时,取样测酸值及软化点。并继续保温酯化,至酸值为30时,抽真空,至酸值在20以下,软化点为135℃时合格,出锅。

    全部过程约需20个小时左右,得率约86.5%。

    基本相似的工艺,也可应用于二甲酚甲醛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的生产:

    (a)酚醛浆

    ①配方:

  粗二甲酚(三官能酚小于30%)    40.4%

    甲醛液(36%)                   51.5%

    氢氧化钠液(10%)                8.1%

②工艺:将三种原料一起放于反应锅内,搅拌混合均匀,渐渐加热至58—62℃,保持2—3小时,至取样测定其发混点符合规定时止。立即降温,并用5%的稀盐酸中和之,再用35℃的水冲洗四次即可。

发混点是测定树脂缩聚程度的一种方法,缩聚反应进行得越深,缩聚产物越在较高的温度下呈现混浊。

(b)松香改性。

    ①配方:

    松香                           75.5%

    甘油(以100%计)                6.75%

    酚醛浆(以100%计)              17075%

    ②工艺:将松香装入锅内,熔化,开搅拌,表面通二氧化碳气,温度升至190℃,开抽风,用2—3个小时加入酚醛浆,加完渐渐升温至210—220℃。保持此温度。停抽风,加入5/6之  甘油(用1小时加完),同时分三次将0.38分醋酸钙加入。然后用2—3个小时的时间,将温度升至270℃左右,加入另外的1/6甘油。保持此温度进行酯化,每隔1小时取样测定一次,至酸值低于20时,升温至280℃左右,通入二氧化碳,抽真空,除去杂质,出锅。

上述这种工艺即所谓二步法,即先生产酚醛树脂(浆),然后以松香改性。一步法就是将所有的物料一起加入,在低温反应脱水,再在高温加甘油酯化。一步法在国外已趋普遍,我国油墨行业也有实施者,看来是引起注意的时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众涂料网 ( 沪ICP备11020344号-1 )

GMT+8, 2024-6-1 08:10 , Processed in 0.09786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