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1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沥青三大指标分析要点

[复制链接]
     

0

主题

2359

帖子

43

专家分

论坛编辑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专家分
43 分

论坛编辑认证专家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0 07:3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沥青三大指标分析要点

摘要 详细归纳了做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大指标试验中习惯的、不经意的试验操作,分析了这些经验做法的弊端,用试验数据提出三大指标试验中的疑难问题,参“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个别细节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针入度 延度 软化点 试验操作 精确度
三大指标工程试验操作点评
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是评价道路沥青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在做沥青试验时如一项指标不合乎道路设计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这一批沥青都判为不合格而不能在重交通路面中使用,可见其重要性。然而,我们在工程试验中常见有这种现象:沥青三大指标试验理论上大家都很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觉与不自觉的采用着另一种习惯做法(见表1~表3)。
针入度试验 
习惯做法

引出后果

点评分析

针身上涂有大量黄油或凡士林
针入度值测试偏大
阻隔剂多了,测出的针入度不是沥青的而是阻隔剂的针入度
连续多次试针距离<10mm
针入度值测试偏大
针孔距离过近,破坏了沥青原有结构组成
养护时间过长(时间远远大于规定的1.5~2.5 h)
针入度值偏小
水中浸泡时间过长,油分散失,沥青组分发生改变
向模内注入沥青过少(<杯高的1/2)
容易损坏针入度试针
没有沥青的抗力,试针做“自由落体”运动
使用没有经过直径0.6 mm筛过滤的沥青做针入度试验
针入度值离散性大
沥青密度不均,组分不匀,针入度值时大时小
沥青中进入气泡
针入度值测试偏大
致密的沥青结构变为“海绵结构”使其针入度值变大
仅仅在试样中心扎针
针入度值测试偏小
概率统计表明:针入度试模边缘较中心测出的针入度值偏大
改性沥青用红色的酒精温度计测试
试验精度差
红色酒精温度计多用测试温度低温区域
试杯内的水不搅拌
有温差效应
同一烧杯内有温度梯度
未使用冰块降温至5℃,而在常温下直接做试验
试验结果离散性大
这种做法使软化点高于或低于或等于“规范试验”的结果,因而有不确定性
沥青软化点>120℃时,软化点试模不加热用沥青直接注模
软化点测试偏小
热沥青与试模的粘结较冷却时粘结为牢固
软化点底板阻隔剂过厚
软化点测试偏小
阻隔剂占据了模内沥青的位置形成空洞
软化点膜内涂隔离剂
软化点测试偏小
沥青有隔离剂保护,遇热自然会剥离
不注重加热速率,试验结果随电炉大小而定
电炉功率大软化点测试值大,反之亦然
每分钟加热速率上升5℃
延度试验 
习惯做法

引出后果

点评分析

沥青沉入底槽还在继续试验
延度值不真实,测试偏大
未向水槽中放盐,沥青的拉伸为“分段进行”,其值自然偏大
试模表面用刮刀刮后其表面呈波浪状痕迹
延度值离散性大
过热的刮刀和重复刮划,其表面产生“波浪”,沥青密度此疏彼密,延度变大变小不确定
沥青注模前在延度侧模与端模壁上都涂阻隔剂
延度测试值偏小
沥青与试模的粘结面变小了,其延度值会变小。
下面以软化点试验为例,说明习惯操作的不可靠性。
试验1
拿一把才从计量局买来的红色的酒精温度计(10根),另有1根水银标准温度计,将其全部插入热水中,3min后看温度显示数据,发现:
红色温度计没有1根数值是完全相同的。
10根红色酒精温度计最大差值达4℃。
红色温度计平均值较水银标准温度计量度相差2℃。
试验说明:酒精温度计较水银温度计测沥青软化点存在有不可靠性(一致性差),其误差值超出规范所允许范围,且随着沥青软化点的升高误差会进一步增大。
试验2
用一个带磁场搅拌器的软化点仪(一般软化点仪内加了个塑料包裹的小磁铁作为转子,烧杯外面有个机电绕组形成旋转磁场)做5℃与50℃,水温搅拌与非搅拌试验,试验结果见表
旋转与非旋转水温试验

设定温度,℃

搅拌时水温,℃

非搅拌时水温,℃

5

3.5

5

50

53.5

50

试验说明:
沥青软化点试验过程中,在烧杯内存在有温度梯度问题。
温度梯度随着沥青软化点升高而升高。
其对软化点测试的影响已超出不容忽视范围。
结论需要指出的是:习惯操作并不违反《规范》的要求,例如表1的第7项操作。《规范》并没有规定针入度试验应该在哪些部位试针,也没有明确哪些部位能扎,哪些部位不能扎。笔者之所以将其列入操作不当之列,其根本原因在于如此操作不能全面反映针入度的实际值(试模边缘与试模中心测出的针入度值是不同的,相信大多数同行对此都有同感)。那么,从这个现象侧面反映出《规范》编制过程中存在“漏洞问题”,待同行们商榷后加以完善。此类问题就三大指标试验来讲笔者归纳有5条,由于本文篇幅所限,这类问题以及仪器不同引起的系统误差,沥青取样、送样方法不同引起的误差以及气泡如何进入试模,如何防止气泡进入试模,进入试模的气泡如何处理等问题将另行论述。
作者:湖北省孝襄高速公路指挥部中心试验室杨明 杨国平 刘焕成 张治平


[ 本帖最后由 wyj7506 于 2008-8-10 07:38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0

主题

859

帖子

5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5 分
2#
发表于 2008-8-10 10:56:52 | 只看该作者
在线原料库,研发好帮手
楼主介绍的是道路用沥青,有没有防腐漆用沥青的选择介绍呢?它们最终用途不一样,选择的沥青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啊!期待着
     

0

主题

125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一段

Rank: 1

专家分
0 分
QQ
3#
发表于 2009-4-11 16:07:47 | 只看该作者
O(∩_∩)O~,我也期待中

1

主题

47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零段

专家分
0 分
4#
发表于 2009-9-2 16:47:47 | 只看该作者
同样的问题,涂料用沥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众涂料网 ( 沪ICP备11020344号-1 )

GMT+8, 2024-6-3 00:31 , Processed in 0.06866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