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738|回复: 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消除或者控制双组分涂料(尤其是聚氨酯)中的暗泡?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5

帖子

1

专家分

涂料人一段

Rank: 1

专家分
1 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8 10:3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普通分
所谓暗泡,是指气泡悬浮在漆膜当中,不溢出,也不破裂,俗称“鬼影”。
这种病态现象是双组分涂料(特别是聚氨酯漆)所特有,非常影响漆膜良好的装饰外观。解决办法是仁者见仁,
但每个办法都有局限性。

这次讨论的话题是:分析暗泡形成因素以及怎样消除暗泡。

最佳答案

查看完整内容

解决方案: 1,注意表干时间,一般加入部分慢干水有效 2,加快交联速度,一般补加三聚体或催干剂有效 3,溶剂体系调整,部分加入MEK可以帮助脱除暗泡,加入部分三甲/四甲,利用后期不浑溶性帮助脱气 4,注意体系所有材料的含水率和吸水性(或水解性等),一句话:防水 5,树脂选用,必需要求较好丰满度的体系适当拼用帮助脱气的树脂,丰满要求不高的采用快干/易消光类型树脂 6,消泡剂,选用部分针对反应型消泡的消泡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5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3

主题

2055

帖子

34

专家分

涂料人三段

Rank: 3Rank: 3

专家分
34 分
QQ
2#
发表于 2008-3-8 10:35:48 | 只看该作者
在线原料库,研发好帮手
解决方案:
1,注意表干时间,一般加入部分慢干水有效
2,加快交联速度,一般补加三聚体或催干剂有效
3,溶剂体系调整,部分加入MEK可以帮助脱除暗泡,加入部分三甲/四甲,利用后期不浑溶性帮助脱气
4,注意体系所有材料的含水率和吸水性(或水解性等),一句话:防水
5,树脂选用,必需要求较好丰满度的体系适当拼用帮助脱气的树脂,丰满要求不高的采用快干/易消光类型树脂
6,消泡剂,选用部分针对反应型消泡的消泡剂
烂在肚里的技术是稻草--只能撑饱他自己的肚子;
共享的技术是黄金--美了别人,丰富了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零段

专家分
0 分
3#
发表于 2008-3-8 10:43:15 | 只看该作者
配方:
注意调表干速度,油漆注意在烘烤时候的溶剂调整:不要太快表干
使用溶剂(尤其是固化剂溶剂)注意含水量
施工:
还有就是双组分涂料调配好之后最好放置15-20分钟才施工

原因一般就是:反应出来的CO2没有及时的脱出漆膜

欢迎大家补充,本人刚来的,新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04

帖子

42

专家分

涂料人三段

涂料杂家

Rank: 3Rank: 3

专家分
42 分
QQ
4#
发表于 2008-3-9 14:32:56 | 只看该作者
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固化形式是羟基和羧基反应,其反应副产物是二氧化碳,暗泡就是表干过快,造成反应出的二氧化碳来不及跑出来,如果此时气泡顶穿表面涂膜,就是针孔。
   一楼和二楼将得都有道理,关键是使表干不要过快,如果稀释剂或主漆中含水量较高的化,由于水份和羧基反应的速度相对比和羟基反应得要慢很多,其反应产物也是二氧化碳,因此也会产生暗泡。
   因此表干和防水是解决暗泡的关键。
13321818232
QQ:10541898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4

专家分

尚非涂料人

专家分
-4 分
QQ
5#
发表于 2008-3-11 18:41:3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看法同以上两位差不多,不过我补充一条配方中尽量减少有机硅类流平剂的量,并且流平剂的选择也有关,有些流平剂对这方面也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00

帖子

56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56 分
6#
发表于 2008-3-17 14:04:15 | 只看该作者
楼上都是专业人士,同意上述观点,防止暗泡一定要做好--防水,不过选好的固化剂也是关键。小弟愚见!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47

帖子

30

专家分

涂料人三段

Rank: 3Rank: 3

专家分
30 分
QQ
7#
发表于 2008-3-31 12:19:42 | 只看该作者
假如这样能够解决的就不叫暗泡,改叫气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主题

4443

帖子

124

专家分

管理员

Better Coating, Better World!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专家分
124 分

论坛管理员

8#
发表于 2008-3-31 23:34:08 | 只看该作者
水性聚氨酯或者环氧涂料的起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反应出来的起泡。
也就是这一部分产生的起泡很难消除
招聘华东大区商务总监,13917886982(微信),3551646(Q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47

帖子

30

专家分

涂料人三段

Rank: 3Rank: 3

专家分
30 分
QQ
9#
发表于 2008-4-1 08:53:4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作了一下对比,很容易消除的都是搅拌引起的非稳定性的气泡
而不容易消除的是由于润湿分散剂与基料反应形成的稳定性的暗泡
所以双组分反应体系应当注意助剂的活性基团与基料的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4

帖子

39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打杂的

Rank: 2

专家分
39 分
10#
发表于 2008-4-2 15:50:35 | 只看该作者
气泡的产生有几块,

1. 生产中,因为搅拌带入到气泡,--优化前步的分散体系,优化分散时间,避免过多的气泡被带入油漆

2. 两组分混合过程中,带入的气泡,--混合过程中,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以及搅拌的方式,减少气泡进入

减少气泡,还可以通过调整溶剂体系和选用稀释剂,通过表干时间,减少暗泡和针孔

还有体系的问题,大家都说了,其它想不起来了。

[ 本帖最后由 cock 于 2008-4-2 16:04 编辑 ]
知识是用来分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6

帖子

63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63 分
11#
发表于 2008-4-3 09:41: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开林(江西)制漆 于 2008-3-31 12:19 发表
假如这样能够解决的就不叫暗泡,改叫气泡了

我也是这个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47

帖子

30

专家分

涂料人三段

Rank: 3Rank: 3

专家分
30 分
QQ
12#
发表于 2008-4-3 10:57:51 | 只看该作者
一楼是看到的最佳答案,尤其是3
固化增稠阶段而且用了含水量高的材料,假如溶剂的溶解性差,,体系粘度上升过快,造成气泡无法溢出.
所以注意溶剂的含水量,而且溶剂的挥发梯度配置中,注意后阶段的溶解性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5

帖子

1

专家分

涂料人一段

Rank: 1

专家分
1 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21:50:59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公司在聚氨酯固化剂中使用的丁酯等溶剂都是特定的,含水量都是经过处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9

帖子

1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1 分
14#
发表于 2008-4-19 22:41:0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命题应该分类来讨论,
1,对于薄涂型溶剂或无溶剂2K PU体系,只要配方得当不会出现“暗泡”的,无非是选择溶剂、助剂等,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很多大虾前面也详细分析了。
2,对于厚涂型的溶剂或无溶剂2K PU体系,“暗泡”问题就比较突出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涂料体系中的H2O与NCO反应,产生反应型气泡,进而形成所谓的“暗泡”。这个问题困扰厚涂PU技术已久。因为随着固化交联反应的进行,涂料体系的粘度会迅速上升,而此时如果产生CO2则很可能留在涂膜中形成“暗泡”了,即便选用极强的消泡助剂,也难以解决问题。所以关键还在于“除水”。具体的解决办法包括:(1)严格控制各原料本身的含水率,这是必需的。(2)讲究生产工艺,避免搅拌、分散中带入过多的潮湿空气。有条件的可以上真空分散设备或加热冷凝回流设备。(3)在配方中加入某些特殊的“除水剂”,比如分子筛粉末。这种方法在国内并不是很常用的,但却最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因为即便你能将原料、工艺控制得很好,也不能控制涂料施工时因为A、B组分混合而带入的潮气。我曾经采用此法用于一次成膜厚度3mm的PU涂料,在相对湿度85%的情况施工,涂层内无任何气泡。
3,对于水性2K PU涂料,“暗泡”也时有发生。这倒不是因为反应型气泡的原因了,而主要因为水的表面张力造成水性体系的消泡难度远远大于溶剂性涂料。助剂选择难度更大些,关键看你的配方了。
对于胺类固化的环氧体系,因为不存在反应型气泡,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国内的一些环氧自流平涂料,一次施工厚度几个mm,也没看见它有“暗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81

帖子

2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2 分
QQ
15#
发表于 2008-4-26 21:55:27 | 只看该作者
固化剂过期尤为出现这个问题,暗泡的原因在固化剂的方面去考虑一下会好一点,当然不好的固化剂也会的
专业于PET,PC,PMMA,玻璃,uv转印胶树脂。金属,玻璃u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零段

专家分
0 分
16#
发表于 2008-6-14 11:19:35 | 只看该作者

这才是最佳答案

原帖由 ecustar810 于 2008-4-19 22:41 发表
这个命题应该分类来讨论,
1,对于薄涂型溶剂或无溶剂2K PU体系,只要配方得当不会出现“暗泡”的,无非是选择溶剂、助剂等,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很多大虾前面也详细分析了。
2,对于厚涂型的溶剂或无溶剂2K  ...


强烈支持作为最佳答案!

顺便说明选择羥值较低的树脂,选择好的固化剂。搭配极性较大的消泡剂。比如BYK-055,0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59

帖子

5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5 分
17#
发表于 2008-6-15 19:15:58 | 只看该作者
能否提供一些材料的型号?暗泡的现象最容易出现的是高丰满度高光泽白面漆或黑面漆中,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各位大虾能否针对这产品讨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36

帖子

5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5 分
18#
发表于 2008-6-17 12:32:28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觉得冯工说的比较有道理,因为这几种情况都遇到过,其实出现暗泡时可以考虑用以下方法尝试解决。
1、测试表干,判断暗泡是由于快干还是慢干引起;
2、调节干速(或加慢干水,或加催干剂);
3、若不能解决就要考虑体系含水性或吸水性;
4、调节体系对底材的润湿性,或调节体系的溶剂释放性。
此外,亮光体系建议不要使用有机硅类助剂,若是由有机硅助剂引起的暗泡,就很难消除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0 分
QQ
19#
发表于 2008-6-17 17:54:34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觉得消除暗泡是没绝对的,但改善待干房的环境应该是最有效的办法,空调是最好的武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278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TS

Rank: 2

专家分
0 分
QQ
20#
发表于 2008-6-18 10:22:34 | 只看该作者

请教15楼

“对于水性2K PU涂料,“暗泡”也时有发生。这倒不是因为反应型气泡的原因了。。。。”请问是不是在此水性体系中的H2O与NCO不反应或反应很少呢?请问原因是什么谢谢!:loveliness: ! master78@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众涂料网 ( 沪ICP备11020344号-1 )

GMT+8, 2024-6-14 04:36 , Processed in 0.08640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