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uqi4865845 于 2010-3-21 10:08 编辑
前引:
有好多朋友都问我,昌龙,徐州有什么特产,我想带点回家去~!每次都特别尴尬,因为我也只能说出几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天,我用了3个小时总结了一下,真是凝聚了我的心血啊~!希望大家踊跃转载,了解徐州特产,吃好喝好~!
地方读音
luǒ mō 正宗徐州方言读“裸摸”,谐音其实是“捋摸”(有典故)
烙馍来自于江苏徐州,烙馍作为一种源自徐州的面食,已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为徐州当地不是特产的特产。
形似煎饼,口感、材质、制法不同,因制作简易、食用方便、易于保存,受到广泛欢迎,是当地居民的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徐州有流传儿歌,“圆圆小饼径尺长,根根馓条黄脆香,外软里酥饼卷馓,送与抗金英雄尝”。
三刀
询问其名来历?糕点师傅指给我看每块三刀上方的三道刀痕,故取其名。并讲一典故:据说苏南人和苏北人曾经交流面点的制作方法,相互都留下一手,苏南人没有传授苏北人怎样制作董糖(和董小婉的渊源这里不提)。苏北人也没有教苏南人怎样制作三刀(看似简单的三刀也有其繁复的配方和程序)。三刀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表面密密麻麻镶了一层白芝麻,密里透亮,大方坦然,内心实在,不像有些点心外形奇怪内里填充豆沙、椒盐什么的来诱惑人。时过境迁,多少实在的点心都变了,比如月饼,过去只有白糖芝麻馅,现在蛋黄、香肠五花八门、内容丰富,粽子也是,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口感。只有三刀,以不变应万变,老样子。 羊角蜜
以其形状类似羊犄角而得名,又叫“角蜜”,是一种地方点心,没有学名。做法是用白面擀制成面皮,两层中夹砂糖,用一种特制的套在食指上的刀切割好,在沸油中炸,使其膨胀(这时内中是空的),趁热捞出,立即放入预先备好的米粞浆中,因热胀冷缩的原理吸入米粞浆(这就是所谓蜜),最后捞出放在白糖中拌一下,即可上市。 馓子
馓子也常被百姓作为一种中药而采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炸馓子:"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索索扭捻成钏之形,油煎食之"。 故此,衡水民间常用馓子泡汤,配以延胡索、苦楝子治疗小儿小便不通;用地榆、羊血炙热后配馓子汤送下,治疗红痢不止。尤其是产后妇女,在月子里喝红糖茶泡馓子,以利于散腹中之瘀。
有时配以稀粥,吃起来惬意舒坦。
窝头
北方杂粮以玉米为主,玉米粉称为棒子面,亦称杂和面。因为俗称玉米为棒子,故 得此名。南方人不懂,故有误解。从前的小说上,说穷苦妇女流着眼泪,把棒子面一根 根往嘴里送。玉米面中掺和豆面在内,故称杂和,其实这如三七比例的掺入,就特别显 得香甜,所以不算是什么粗粮,不过做成窝窝头,乃有似黑面包,普通当作穷人的食粮 罢了。南方如浙东台州等处,老百姓也通常吃玉米面,却称作六谷糊。光绪丁酉年距今 刚刚一周甲,我住在杭州,一个姓宋的保姆是台州人,经常带来吃,里边加上白薯,小 时候倒觉得是很好吃的。普通做了饼来吃,便是所谓窝窝头,乃是做成圆锥形,而空其 中,有拳头那么大,因为底下是个窝,故得是名。老百姓吃这东西,大概起源很早,历 史上找不着纪录,当起于有玉米的时候了。本来这些事用不着努力去找它的缘起,现在 不过如找到一点纪录,知道有什么时代,已经有过,那也未始不是很有意思的事吧。 这也就是说,农民用玉米面做这种食品,用这个名称,也已经很久了。 小儿酥糖
楚汉时期,虞姬爱吃甜食,霸王项羽为博得红颜一笑,四处寻找。一日偶遇金氏老汉,老汉奉送一物。此物入口即酥,甜而不腻,虞姬吃后开怀大笑,赞不绝口。后来此物被封为“贡糖”,也就是今天的小孩酥。
徐州特产小孩酥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传统食品,其特点是“香、酥、甜”三性具备,是老少皆宜之佳品,现经制糖技师的挖掘整理,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之重新问世。我公司销售的“黑猫牌”小孩酥糖,以其独特的风味,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国首届妇女儿童用品食品博览会金奖、江苏省科技人员新产品奖、首届新加坡国际名优博览会金奖,受到高度评价 盐豆
相传在楚汉相征时期,刘邦的大军屡战屡胜,项羽只有仓促逃亡,在逃亡中,粮草供给不上士兵没有菜吃,于是将黄豆煮熟来当菜吃,但是刘邦还是在不停的追杀,于是没有吃完的黄豆就被装进莆包,藏在粮草车里。等到逃离刘邦的追击,也是5~6天之后了,当再把煮熟的黄豆拿出来时,发现已经长白丝了,于是各自在叹命苦啊,连黄豆都没得吃。但是他们有的人,在长白丝的黄豆里面加盐和辣椒,没想到,加盐和辣椒之后的黄豆比原来的更好吃
于是,盐豆便在项羽的军中流行开来。后来,刘邦战胜了项羽,盐豆,就成了刘邦的战利品! 桂花楂糕
桂花楂糕是徐州特产,是以山楂、白糖和桂花酱制成。据徐州《铜山县志》载:"士人磨楂实为糜,和以饴,曰楂糕。"《徐州文史资料》第三辑咏楂糕诗云:"红如朱砂透如晶,色似珊瑚质更莹。金桂飘香果酸酽,味回津液两颊生"。
青方腐乳
相传最早成名于北宁时期,流传至今,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其质地松软细腻,滋味鲜美,风味独特且营业养丰富,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曾荣获省,部,国家质量银质奖.为徐州的名特产品.
徐州青方腐乳是以黄豆经浸泡,磨浆,点于,压制成豆腐后切成小块,入酵室进行前期发酵,结束后再入缸封口进行后期发酵历时一年而制成,保持了味美绝伦的天然本色
饣它汤(sha啥汤)
【饣它汤】“饣它”,念“啥”汤,原名雉羹,相传为我国第一位著名职业厨师彭祖所创制,它是我国食补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迄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徐州曾品尝过此汤,并赐名“饣它 汤”,后又下诏御封为“天下第一羹”。
娃鱼
娃鱼并非娃娃鱼或是跟鱼有关的食物,似乎是用地瓜粉揉成的半透明状物,因其长得像小鱼而得名 吃时洒上榨菜,辣椒油,油炸的花生米,添加熬制的大料水,可以适当的放醋和糖水。 味道爽滑鲜美 入口就咨溜一下滑入腹中,中学时代在徐州的小摊上吃到肚饱为止。 此小吃在枣庄徐州一带颇为热门,走在枣庄的大街小巷里都都卖的,价格实惠。很多80后的人是吃着他长大的。
霸王别姬
原名龙凤烩。项羽称霸王都彭城(徐州)举行开国大典时,为盛典备有"龙凤宴"。相传是虞姬娘娘亲自设计的。"龙凤烩"即"龙凤宴"中的主要大件。其料用"乌龟"(龟属水族,龙系水族之长)与雉(雉属羽族,凤系羽族之长),故引申为龙凤相会得名。现以鳖、鸡取代龟、雉。这道菜经世代相传至今,乃徐州名馔,近年风靡一时,成为喜庆宴会上不可缺少的大菜。
鼋汁狗肉
相传秦末时,樊哙以屠狗为主。刘邦喜食其所售狗肉,手头不宽裕时,常拖欠樊哙的狗肉钱。樊哙为免受赊欠之苦,渡河另徙它处。不料刘邦得一大鼋相助,也渡河追踪而至。樊哙知原委后大怒,跑到河边,将那大鼋捉来杀了,与狗肉一同烹煮。不料狗肉烂熟后,鲜香十倍于初时。鼋汁狗肉由此得名
鱼汁羊肉
为汉高祖刘邦青壮年时所爱吃菜肴之一。丰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丰生丰长汉高祖,鱼汁羊肉饱口福。东征西战探故乡,乐吃鱼汁羊肉方。”这道菜源于彭祖的“羊方藏鱼”。
羊方藏鱼
羊方藏鱼因为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文火同炖而得名。相传,彭祖的小儿子夕丁喜欢捕鱼。彭祖恐其溺水坚决不允。一日,夕丁捕鱼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让其母剖开正在炖者的羊肉藏于其中。彭祖回来吃羊肉,感觉异常鲜美,于是如法炮制,便产生了“羊方藏鱼”这道菜。据传汉字中的“鲜”字即源于此
糖醋四孔鲤鱼
此菜久负盛名,因其历史悠久,有众多传说。曾有人赋诗士曰:“此鱼不是寻常鱼,前天在天池后在徐。缘何鼻上多双孔,荷满微湖香满渠。”一般鲤鱼均是两个鼻孔,惟铜山县、沛县沿微山湖一带所产鲤鱼为四个鼻孔,肥美胜过黄河之鲤。黄河之次决口,夺泗水河床入海,久经冲刷形成微山湖,这一变化为四孔鲤鱼生长提供了特殊的生存环境,但所产稀少。
龙门鱼
鲤鱼是徐州人民喜爱之物,有视鲤鱼为喜庆有余之意,故徐州有“无鲤不成席”的风俗。儿童入学、学子进考必烹制鲤鱼使其食之,喻其“成龙”之意。
鸳鸯鸡
鸳鸯鸡得名于美丽的传说。相传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有位美食虞姬,因避秦乱随父来到古吴。虞姬姿容绝代,博学多才,立志非英雄不嫁。一日游于庙会,见一壮士双目炯耀,仪表非凡,勇猛过人,单臂举起庙前千斤巨鼎,心中倾慕。回家禀告父亲,邀请壮士做客。虞姬亲制一菜,名为“鸳鸯鸡”,其父会意,当即将虞姬许配给壮士。这位壮士就是项羽。项羽起兵反秦,秦亡后,项羽自命西楚霸王,定都彭城,这“鸳鸯鸡”也就在彭城流传下来了。“鸳鸯鸡”酥香、醇厚、色泽艳丽、造型优美,寓意深长,为人们所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