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7-9-29 08:1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军用涂料和涂层研究与应用进展
2.3.1 吸波涂料用粘结剂和助剂[18-19]
吸波涂料所用粘结剂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吸波剂体积含量约为 50 %):
附着力(铝合金基体) 10 ~ 15MPa
柔韧性 10 ~ 15mm
耐冲击 50cm.kg
剥离强度 100N/cm
剪切强度 10MPa
适用温度 - 55 ~ 150 ℃
现常用的粘结剂有:聚氨酯、环氧树脂、氯磺化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氯丁橡胶、硅橡胶、双马来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
吸波涂料为具有特殊电磁特性的厚涂层材料(膜厚 2mm 以上),容易产生附着力不稳定、柔韧性差、施工易流挂等弊病,因此,经常需要加入助剂加以改善。偶联剂分子中有 2 个不同的反应基团,能在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形成桥梁,能够显著提高涂层的附着力、耐化学品性能、力学性能和填料加入量。吸波涂料中常加入的偶联剂为硅烷类偶联剂。有机膨润土作为流变助剂,可以提高填料贮存性能,防止施工时流挂,在吸波涂料中经常使用。吸波涂料中还常常加入活性稀释剂、二氧化硅填料等以降低涂层内应力,提高涂层力学性能。
2.3.2 吸波涂料用吸波剂
吸波涂料的吸收能力取决于吸波剂的损耗吸收能力,因此吸波剂的研究一直是吸波涂料研究的重点。 2.3.2.1 电损耗型吸波剂
( 1 )碳纤维
碳纤维电阻率较低( 0.8×10 -3 ~ 1.8×10 -3 Ω ?cm ),是雷达波的强反射体,必须经过特殊处理,调节其电阻率才能使其具有吸波性能。把碳纤维横截面做成三角或有棱角的方形;对其表面进行改性,涂敷含有电磁损耗的物质如碳粉、镍等,可大大提高碳纤维的吸波能力 [21]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了一种短切碳纤维( T300 )与吸波剂和树脂的吸波涂层材料 [22] ,选择合适的碳纤维长度及其相对应的最佳填充量,使涂层对电磁波具有较大的衰减作用,吸收频带变宽,同时又有一定的减重效果,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 2 )碳化硅纤维
碳化硅纤维具有相对密度小、韧性好、强度大、耐高温、抗氧化等优点,但是一般的碳化硅纤维的电阻率在 10 0 Ω ?cm ~ 10 4 Ω ?cm 之间,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使其调节到 10 1 Ω ?cm ~ 10 3 Ω ?cm 的范围内才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 [23] 。改性方法有:高温处理法、掺杂异元素法等 [24-26] 。
( 3 )导电聚合物
导电聚合物(聚乙炔、聚吡咯、聚噻吩和聚苯胺等)分子中具有π电子共轭长链结构,其导电率可在绝缘体、半导体、金属导体范围内变化,不同的导电率呈现不同的吸波性能。导电聚合物经掺杂后其链结构上存在着自由基,又称偶极子或孤子,这类偶极子的存在和跃迁,使导电聚合物具有了导电性。偶极子在分子链内跃迁要比分子链间跃迁容易得多;聚合物分子结构越规整,对偶极子的稳定作用越大。因此,高分子链越长,结构越规整,导电性越好。研究表明,导电聚合物处于半导体状态(导电率在 10 - 3 ~ 10 - 1 S/cm 范围内)时,有较好的吸波性能 [14,27,28] 。
2.3.2.2 磁损耗型吸波剂
( 1 )铁氧体
铁氧体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吸波频带宽、吸波性能好,在厚度薄的情况下也有较好的吸波性能,是研究得比较多、比较成熟的传统吸波材料。缺点是密度大、不耐高温。目前,美、英、日、俄等发达国家都在开发新一代铁氧体材料。采用的方法一是制成超细粉体;二是添加少量放射性物质;三是在空心玻璃微球表面涂敷铁氧体粉制成“铁球”吸波涂层 [28] 。尖晶石型铁氧体应用历史很长,但是在高频下要继续提高其磁导率比较困难,因此,近期国内外的研究工作更多集中在六角晶系铁氧体材料方面 [29-32] 。
( 2 )羰基铁
针状羰基铁粉是一种典型的磁损耗吸波材料,具有吸波能力强,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也存在密度大的问题,在涂料中体积占空比一般都大于 40 %,面密度约为 2kg/m 2 。近年来,欧洲 GAMMA 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多晶铁纤维吸波涂料,多晶铁纤维为羰基铁单丝,直径 1 ~ 5 μ m ,长度 50 ~ 500 μ m ,纤维密度低,结构可呈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吸波机理为磁损耗和涡流损耗双重作用,因而可以在很宽的频带内达到高吸收效果;这种吸波剂的体积占空比为 25 %,因此质量可减轻 40 ~ 60 %。据报道,该吸波涂料已经应用于法国国家战略防御部队的导弹和栽人飞行器 [12,14] 。
( 3 )超细磁性金属粉
超细金属粉采用多相复合方式,吸波性能好,复合体中各组分的比例、粒径、合金粉的显微结构是影响吸波性能的主要因素。王群等 [33] 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得了超细镍粉,并制备了含量 85 %的超细镍粉涂料,其吸波性能为 0 ~- 9dB 之间。超细金属粉吸波涂料是由超细磁性金属粉与高分子粘结剂复合而成,可以通过改变多相超细磁性金属粉的混合比例等调节电磁参数,达到较为理想的吸波效果。
2.3.2.3 新型吸波剂
纳米吸波剂 [34-36] 、稀土吸波剂 [12,13,18] 、视黄基希夫碱吸波剂 [21,37] 、放射性同位素吸波剂 [12,13] 、手性吸波剂 [38,39] 等是几类新型的、具有发展前景的雷达波吸收剂,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