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7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热转印涂层的应用

[复制链接]

3

主题

52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0 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9 14:0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热转印工艺上油墨的应用

热转印

热转印工艺近年来已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其工艺主要是藉着油墨受热而软化后,再藉着压力将已印刷好之图样或文字转至被转材料上。具有良好之附着、印刷图样鲜艳立体,及转印形体不受限制等优点。


常见的热转印膜是以PET无处理膜(厚度12μ-20μ)为印刷基材,涂层离型剂(Release agent)后,再印刷油墨而构成热转印膜。


良好的热转印油墨具有低粘度、高色浓度,油墨细度在4μ以下,印刷速度可达80-200米/分,同时需具备良好的耐光及耐热性以及环保要求等。


油墨的选择需视被转印材料的不同而使用,一般若是被转印材料为ABS、PVC、PU等,则不需涂布背胶,油墨可直接转印附着于材料上。而金属材料、布料、木制品或PE、PP、EVA等材料,则需于油墨层后再涂布背胶,或于热转印时先在被转材上涂布背胶再转印,油墨方可良好的附着在材质上。


而热转印之镀铝膜一般分为全面转印及半转印(切面转) ,全面转之镀铝膜被要求转印后其拉伸力要强,而半转之镀铝膜则被强调切面性。镀铝膜之工艺是于印刷着色层后镀铝,再依不同的被转材质选择背胶涂层于电镀层而成。

转印之镀铝膜其油墨之特性要求在于镀铝时不变色及对电镀层附着良好。而背胶之选择因材质而改变,良好之背胶必须同时对镀铝层及材质均能有效附着。

一、转移印刷的特点

转移印刷是首先在载体上印刷图文制成转印材料,再用移印胶头、热转打印机、转移印刷纸或转移印刷薄膜等将转印材料上的图文移印到承印物上。转移印刷可在各种不同形态、已成型的物体或软性材料等不便于在印刷机上印刷的承印物表面进行印刷。印刷前先将图像和文字印刻在中间转印载体上,然后再由这个载体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如加温、润湿、施压等将它们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印品。按转移印刷技术分类又可分为冷转移印刷、热转移印刷和压力转移印刷等。

1.冷转移印刷


可分为干转移印刷和湿转移印刷。


干转移印刷:载体一般采用塑料薄膜,先在薄膜上预涂脱离层,之后在涂层上印刷图文,再用不干胶作印墨印刷一层背胶。转移印刷时粘贴在承印物上,载体膜即可揭除。


湿转移印刷:载体一般采用纸或薄膜,预先涂水溶性的脱离层,印刷图文后印背胶,背胶属水溶性。转印时用水湿润后贴敷在承印物上,载体即可揭除。

    2.热转移印刷


主要有升华热转移印刷、脱墨热转移印刷、植绒热转移印刷、热转印打印等。


升华热转移印刷:用纸作载体,用升华油墨印刷,转移印刷时加热图文即可转到承印物上。所用油墨由升华染料配制而成,多应用于合成纤维织物的转移印花。


脱墨热转移印刷:用纸或薄膜作载体,用塑胶油墨印刷,因油墨中含有热熔性连结料,一般不印背胶。转移印刷时加热加压,墨层受热后连结料熔化与承印物粘结。揭除载体时,图文墨层即可与载体脱离而转移到承印物上。


植绒热转移印刷:用纸作载体,先在纸上预涂一层热熔胶,然后在胶面植绒,再在绒面上用热熔性墨(实为配成溶液的热熔胶)印刷图文。


热转印打印:简单地说就是用热和压力将油墨从碳带介质转印到纸或薄膜的过程,主要用于标签印刷。当标签通过打印机的打印头和压轴时,通过热和压力将油墨转印到标签上。

    3.压力转移印刷

如压敏转移印刷,印刷载体一般用薄膜,预先涂脱离层然后印图文,背胶用特制的压敏胶作印墨进行印刷。转移印刷时,在薄膜光面对准图文加压,即可将图文转印到承印物上。


二、常见的标签转移印刷类型

标签转移印刷就是借助物理、化学方法将印刷图案和色彩转移印刷到承印物上,常见的标签转移印刷方法有如下几种。
1.
擦压转移印刷

主要适用于纸张、木材、塑料等硬质而平滑的材料,应用于美工设计、相册、玩具贴纸、刮刮乐、转移印刷纸等。使用时将标签成品表面离型纸揭开,将图案对准要转移印刷的位置,用指甲或木片在感压膜背面均匀擦动,撕开透明膜,即完成图文转移。

    2.反转感压转移印刷

反转感压转移印刷标签分为耐溶剂型、耐刮磨型、耐烘烤型3种。耐溶剂型可耐溶剂擦洗;耐刮磨型在转移印刷后可不做任何处理,即可具有良好的附着与耐刮磨效果,但要避免硬物刮擦;耐高温烘烤型可在转移印刷后进行上光烘烤处理,也可不喷光油而直接进行烘烤处理。感压转移印刷标签适合于金属、塑料、合成材料等硬质材料,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机壳、钓鱼竿、球杆、自行车等表面装饰。使用时,只需撕开保护膜,对准转印位置贴上,均匀挤压后撕开底纸即可完成图案转移。

    3.水转移印刷

可分为反转水转移印刷标签(B、C转移印刷标签)、可溶性正转水转移印刷标签、可剥膜型正转水转移印刷标签等。水转移印刷标签的特点是印刷精美,色彩鲜艳,适用材质广泛,标签牢固、美观,不易变色,特别是对不规则表面具有良好的装饰性。由于水转移印刷标签的图文胶膜层具有一定的韧性,在刮干图层下的水分时,切记边刮水边使图案在不规则表面上附着平服。干燥充分后可对转印图文进行喷涂光油和烘烤处理,但一定要充分干燥,否则烘烤后会出现气泡,造成废品。

    4.热转移印刷


热转移印刷是先在特殊的转印纸或转印薄膜上印刷图案,然后再转移印刷到承印物上,多用于陶瓷贴花印刷、纺织品印刷、商品标签印刷等。


三、标签热转移印刷的优越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热转印技术也发生突飞猛进的发展,热转印的主要特点是转印图像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其效果不仅可与普通印刷相媲美,而且热转印在高温下能使热转印油墨受热升华,渗入物体表面,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所以,热转印产品经久耐用,图像不会脱落、龟裂和褪色。热转印应用范围很广,从织物印花到陶瓷、金属、玻璃等工艺品表面印刷,各种标签、条码、不干胶印刷,尤其是在标签印刷方面得到飞速发展。


归纳起来,标签热转移印刷具有很多优点:(1)少量多样打印,不造成浪费,即使只用一张也可打印;(2)利用条码优势,配合扫描枪使用,可减少人工处理时间,降低成本;(3)可根据需要打印各种图形,特别是公司的标志和认证通过的标示;(4)可打印序列号码,追踪产品;(5)可连接公司数据库资料,快速提取资料打印;(6)可运用于生产流水线上,随时追踪产品生产,避免余料;(7)可运用于仓库管理,随时掌握最新库存;(8)可打印车票或各种票据,速度快,质量高;(9)可根据需要,选择抗高温、抗腐蚀或粘贴性强的标签打印;(10)打印速度快,最高可达15cm/s;(11)打印后可立即裁切,用于票证非常理想;(12)电脑编辑,打印内容及打印效果比印刷毫不逊色;(13)运用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以条码标签为媒介,全面提升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管理系统。随着标签印刷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热转印打印机和耗材均大幅降价,标签热转印打印的成本已降到普通印刷成本之下,大大增强了标签热转印的竞争力。


四、标签热转移印刷要注意的问题

标签的热转移印刷一般要经过2次印刷加工,首先原材料由标签机印刷、模切、排废和复卷,然后成卷的标签在条形码打印机上打印,其原理是通过加热后的打印头同色带接触,依靠热量和接触压力将色带上的油墨转移到标签材料上。热转印碳带是在一面涂上蜡基、树脂基或混合的油墨聚脂或其它高密度薄膜,在没有油墨的一面涂上润滑剂以防止打印头的磨损和损坏。

碳带由拉手、前引带、碳原带、后引带等组成。拉手和前引带在碳原带前,后引带在一卷的尾端(有的没有后引带)。碳原带一般由顶涂层、油墨层、内涂层、带基、背涂层组成。


顶涂层:用于提高油墨在标签上的附着力,增强环境的抵抗力;


油墨层:用于打印并决定碳带的使用特性;内涂层:可使打印表面平滑,并保证油墨从带基释放的一致性;


带基:其它各层的载体,决定热传导的性能;背涂层:是涂在碳带背面的一层特殊涂层,可减少打印头磨损,减少静电产生,加强热传导。


前引带一般是透明或其它的颜色,其主要作用是可印刷产品名称、公司名称和商标等,用于市场推广和促销。通过前引带可方便地将碳带上到打印机上,顺利进入工作状态,并在贮运中对碳原带起保护作用。后引带主要是起一个警示作用,让打印机感应到碳带结束,不同的打印机有不同的后引带,主要有镀铝、透明、张力三种方式。


镀铝:银色,主要针对反射型传感器,反射光表示碳带结束。


透明:用于透射式传感器,允许光透过表示碳带用完。


张力:用于机械方式传感,打印机感应张力的变化表示碳带用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njyoao

0

主题

199

帖子

1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1 分
2#
发表于 2009-3-9 14:22:06 | 只看该作者
在线原料库,研发好帮手
一个很不错的市场

0

主题

35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零段

专家分
0 分
3#
发表于 2009-3-12 19:50:2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原来就是做这方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众涂料网 ( 沪ICP备11020344号-1 )

GMT+8, 2024-11-1 21:33 , Processed in 0.11154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