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公式(7)—— JPC79 色差公式这是R. Mc Donald 以使用55 种颜色的640对染色样品进行的色差宽容度试验结果为基础于1980年提出的色差公式,它仍建立在CIE [url=]L*a*b*[/url]色空间上。但首次在CIELAB色差公式中对三项分色差(ΔL* ,ΔCab*,ΔHab*)引入了调整参数Lt,Ct和Ht。这使得ΔE可随待评价样品的颜色特性而改变,藉以改善与目视评价的一致性。并以一个以标样为中心的椭球来表示颜色宽容度的范围,其三个半轴的长度分别为Lt 、Ct 和Ht 。
式中Lt=0.08195L/(1+0.01776L);
Ct=0.0638C/(1+0.0131C);
Ht=T×Ct;
如果C < 0.638 ,则T = 1;
如果C > = 0.638 ,则T = 0.36 + |0.4cos (h + 35) | ;
当164°< h <345°时,T = 0.56 + |0.2cos (h + 168) | 。
式中L表示标准样的明度值,C表示标准样的彩度值,h表示标准样的色相角值。
色差公式(8)—— ATDN 色差公式
1984 年T. Benzschawel 和S. Lee Guth 为改善此前的ATD色空间的均匀性,经对其进行非线性变换后提出的新的色空间。ATD色空间的建立也是基于颜色理论的“阶段学说”,颜色对视网膜锥体感受器的刺激强度由L、M 和S 表示,而由这些刺激产生的颜色感觉由A、T和D 表示。由L 、M 和S向A、T 和D 的转换是线性的。
ΔE=[(ΔTn)2 +(ΔDn)2]1/2
式中:
Tn=(T)0.925 /〔1.275+(T)0.925 〕 (forT>0)
Tn=(T)1.125/〔0.825+(T)1.125〕 (forT<0)
Dn=(D)0.75/〔2.975+(D)0.75〕 (forT>0)
;Dn=(D)1.225 /〔0.675+(D)1.225〕 (forT<0)
D=D’/A; T=T’/A A=Ca(0.5967L + 0.3654M), T’=Ct(0.9553L - 1.2836M+ksS) D’=Cd(-0.0248L + 0.0483S) L=0.2435x’+0.8524y’-0.0516z M=-0.3954x’+1.1624y’+0.0837z’ S=0.6225z’ x’=(1.0271x-0.0008y-0.0009)/(0.03845x+0.01496y+1) y’=(0.00376x+1.0072y-0.00764)/(0.03845x+0.01496y+1) z’=1-x’-y’ x,y和z是颜色在CIE1931色品图上的色度坐标值, 将(4)式代入(3)式可得: A =Ca(0.9341y’), T’=Ct(0.7401x’-0.6801y’-(ks+0.1567)z’), D’=Cd(-0.0061x’-0.0212y’+0.0314z’), 由上式看出: A只有正值,是一个非对立过程,表示‘白色成分’即明度的高低。 T ( Tritanopic mechanism) 是一个对立颜色过程,T> 0 表示红色,T < 0 表示绿色。 D (Deuteranopic mechanism) 也是一个对立过程,D> 0 表示蓝色,D < 0 表示黄色。 但他们发现仅通过这种线性转换无法得到均匀的色空间,于是采用(2)式处理使得两个颜色的A值均为单位1 ,这样就可在同一平面内表示两个颜色了,进一步经(1)式非线性转换,得到较均匀的Tn ,Dn 色空间。ATDN 中的N就表示ATDN是由ATD 经非线性变换(Nonlinear t ransformation)而得。该色差公式较适用于表示明度接近的颜色间的色差。 色差公式(9)——CMC(l:c)色差公式
1984年英国染色家协会(SDC, the Society of Dyers andColourist)的颜色测量委员会(CMC,the Society’sColor MeasurementCommittee,)推荐了CMC(l:c)色差公式,该公式是由F.J.J.Clarke、R.McDonald和B.Rigg在对JPC79公式进行修改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克服了JPC79色差公式在深色及中性色区域的计算值与目测评价结果偏差较大的缺陷,并教育部引入了明度权重因子l和彩度权重因子c,以适应不同应用的需求。 在CIELAB颜色空间中,CMC(l:c)公式把标准色周围的视觉宽容量定义为椭圆。椭圆内部的颜色在视觉上和标准色是一样的,而在椭圆外部的颜色和标准色就不一样了。在整个CIELAB颜色空间中,椭圆的大小和离心率是不一样的。以一个给定的标准色为中心的椭圆的特征,是由相对于标准色在⊿L*、⊿C*ab、⊿H*ab方向上的两半轴的长度决定的。用椭圆方程定义的色差公式⊿ECMC(l:c)如下所示:
式中,
上式中, 、 、均为标准色的色度参数,这些值以及上面的 、 、都是在CIELAB空间计算得到。
SL、SC和SH是椭圆的半轴,l、c是因数,通过l、c可以改变相对半轴的长度,进而改变⊿L*、⊿C*ab、⊿H*ab的相对容忍度。例如,在纺织中,l通常设为2,允许在⊿L*上有相对较大的容忍度,这也就是CMC(2:1)公式。
很明显,用标准色的CIELAB坐标 、 、来对校正值SL、SC和SH进行计算是极为重要的。这些参数用非线性方程定义,也表明,⊿L*的宽容量随着的增大而增大,⊿C*ab的宽容量随着的增大而增大,⊿H*ab的宽容量随着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与的变化同步。
由于CMC色差公式比CIELAB公式具有更好的视觉一致性,所以对于不同颜色产品的质量控制都可以使用与颜色区域无关的“单一阈值(Singlenumbertolerance)”,从而给颜色测量和色差的仪器评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CMC公式推出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采用该公式来替代CIELAB公式。1988年,英国采纳其为国家标准BS6923(小色差的计算方法),1989年被美国纺织品染化师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 and Colorist)采纳为AATCC检测方法173-1989,后来经过修改改为AATCC检测方法173-1992,1995年被并入国际标准ISO105(纺织品-颜色的牢度测量),成为J03部分(小色差计算)。在我国,国际标准GB/T8424.3-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色差计算)和GB/T3810.16-1999(陶瓷砖实验方法第十六部分:小色差的测定)中也采纳了CMC色差公式。在印刷行业中,现行的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依然采用的CIELAB色差公式,部分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了该色差公式的不足之处,在企业标准中开始采用CMC色差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