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单组份闪光漆的施工性弊病和配套性 [打印本页]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7-26 22:45
标题: 单组份闪光漆的施工性弊病和配套性
本帖最后由 muchangyou 于 2009-7-26 22:46 编辑

某客户处客车施工工艺:双组分底漆,烤干;双组分中涂,烤干;单组分闪光漆,W-WPU清漆;烤干。烘烤条件都是80度30分钟。
弊病:修补咬底起皱。
修补工艺:在有缺陷的车身部位打磨(轻度打磨为基本打磨到闪光漆,重度打磨为打磨到露出中涂,修补时二种打磨条件都有),喷单组分闪光漆,W-WPU清漆,此时会偶尔出现咬起现象,即漆膜起皱。
原因分析:返工时溶剂将第一道单组分闪光漆咬起。
通过实验查找施工影响因素:第一道单组分闪光漆越厚越易咬起(5~30微米厚度梯度,小于8微米基本不咬);第一道清漆越薄越易咬起(5~25微米厚度梯度,大于20微米基本不咬);返工时闪光漆黏度越低越容易咬;
配方影响因素:闪光漆配方中无CAB(381-2)容易咬,CAB过多(18%浓度381-2,配方中大于32份)明显咬,CAB适量(18%浓度381-2,配方21份)不咬),即CAB加入有范围限制;单组分闪光漆和清漆的附着力不是咬底关键影响因素(一个方案层间附着力0级,明显咬,另一个方案层间无附着力,不咬);不同树脂耐咬底情况差异明显(配方中更换主体树脂)
疑问:通常的看法,修补咬低是由于层间附着力不好,但实验推翻了这一论断的影响重要性;闪光漆交联不充分(对双组分而言)或TG低(通过实验也否定了其重要性,至少这个实验如此);以及溶剂或其它因素,此处不考虑。希望有流连斑竹之类的高人以手术刀般精确的剖析对咬底的影响因素作个综合归纳便于大家结合讨论。
改进实验:有问题的单组分闪光漆配方异常复杂,包括一个羟基含量2。6的屏息酸树脂18分,聚酯12份,热塑性树脂10份,CAB2种,加起来约20份(太复杂难以说清),此配方修补非常容易咬起皱;改进配方,聚酯40份(同一树脂),18%浓度381-2 21份,定向蜡15份,此配方苛刻施工也不咬,但表干速度和实干硬度都比原来配方明显差;另外用别的屏息酸树脂,结构同改进配方,也很不容易咬,只是和清漆附着力不好(5级~2级都有),拼部分聚酯附着力好,不咬。
综上,希望大家分析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 第一道闪光漆厚,清漆薄容易咬,是否说明防止修补咬低,关键是闪光漆要有一定程度的交联,因为虽然是单组分,其中树脂还是有羟基,而清漆中NCO渗透下去交联,清漆厚NCO多,渗透下去的也多,闪光漆也交联的更充分,闪光漆厚,整体交联程度更不够(渗透下去的NCO有限)。这个问题也许可以通过提高烘烤温度和时间来验证。
2  改进配方表干速度和实干硬度都比原来配方明显差,不咬;CAB加入量有范围限制。TG对防止咬底的作用何在?
3  层间附着力在哪些条件下明显影响咬底?
4 单组分闪光漆和PU清漆的附着力,如何从单组分闪光漆树脂的选择上达到提高和PU清漆的附着力(不考虑助剂和拼树脂,仅从树脂本身指标和组成上分析)?
作者: 话事人    时间: 2009-7-26 23:54
小弟先大胆说几句.首先汽车原厂漆还是用双组分的好,修补用是单组分闪光漆性能都不是很好.测试闪光漆和清漆复合涂膜的冲击,很能说明问题.其次,我以前用纯丙树脂拼CAB做过单组分闪光漆,你可以试一下.如果单独考虑单丙和PU清的附着力问题,可以将单丙树脂的羟值做低点.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7-27 00:14
客车,用单组分是流行趋势。纯丙树脂拼CAB做过单组分闪光漆试过,不同树脂和清漆附着力有差异,羟值低点的稍好,2级。请分析一下为何低强的单丙树脂和PU清漆的附着力会好点?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7-27 22:41
为何没有人关注?首先说明一下,单组分闪光漆不罩光,烤干,再上单组分闪光漆和PU清漆,即使苛刻施工也不咬,而罩光烤干后再修补,就容易出现咬底。咬底的本质是上层对下层的溶解,那么,此现象是否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1、下层的耐溶剂性强若不是导致咬底起皱的关键因素。不罩光修补时下层肯定也会被上层的溶剂所溶解,但不会表现出起皱现象。
2、下层溶涨或溶剂渗透下去后不能充分挥发形成渗透压引起清漆层形变是表现出咬底起皱的根本原因。闪光漆厚,清漆薄容易咬底,是否是由于此条件下单组分闪光漆交联程度很低清漆薄,溶剂渗透强,交联强度不能克制溶涨形变,且由于上层清漆有一定封闭效果,渗透下去的溶剂不能顺利渗透出来,形成渗透压导致清漆形变,二者结合表现出明显的起皱现象。
   那么,咬起的本质原因是下层发生了形变,所有能导致下层发生形变的因素都会表现为咬起。我们在分析咬起的时候,就是要分析溶剂对下层的破坏作用和破坏强度。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7-28 20:31
大家看看呀,有分析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来,对咬底的问题我现在还缺乏一个透彻的理解,希望能在和各位的交流中得到提高。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7-29 22:41
联众如此多的大姥,怎么没人来指点一下,顶起来,期待中。。。。。。。。。
作者: 话事人    时间: 2009-7-29 22:52
完全溶解,不咬
完全不溶解,不咬
不完全溶解,咬:lol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7-29 23:02
这句话有点万物归宗的感觉哦。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7-31 21:57
改变一下提问方式。如果单组分闪光漆在如题施工条件下修补出现咬底,从哪些方面入手可以得到改善呢?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8-15 09:53
我觉得这个问题比想象中更复杂一点,怎么大家都没有兴趣啊,有谁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作者: yupn    时间: 2010-6-23 13:23
LZ分析的比较透了,但原理分析起来容易,最终还是要解决问题。
“交联强度不能克制溶涨形变”很有道理,LS有位提到“不完全全溶解,咬”,个人认为就是溶胀,道理与前者类似。。。根据这个推论,可以说,只有溶胀才有可能出现咬底,而且是过度溶胀
作者: 0212.    时间: 2010-11-19 23:34
局部咬起是什么原因?和打磨有关系还是局部过度溶胀?这种现象又怎么解释?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