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PU涂料多层厚膜施工下线起泡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jingkang36
时间:
2009-5-30 22:12
标题:
PU涂料多层厚膜施工下线起泡问题
现在客户对涂料的外观越来越高,好多为了追求高外观,不断增加涂料的施工厚度,最终导致涂料下线经常出现起泡现象。不知道各位大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施工工艺为:ABS毛坯件——湿喷湿——PU底漆——流平2min——湿喷湿——PU面漆——流平6min——罩光——流平6-7min——70度50min 烤干
我已经在光油和面漆层用了BYK的几个消泡剂了,还是没有很好改善,不知道是否从溶剂选择或树脂选择上更好的改善?急求!!!!!
作者:
yupn
时间:
2009-5-31 09:46
本帖最后由 yupn 于 2009-5-31 09:52 编辑
这种泡的消法与通常意义上的消泡原理不一样,使用消泡剂会有效果,但不显著;某些特定的消泡剂效果会比较好,要根据不同体系试验的,要有个比较好的试验方法,不然找不出差距和方向来,用什么都差不多。
要搞定,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泡是怎么产生的,最有可能是漆料润湿底材时从底材排出的空气,可能加强底材润湿性(降低点表面张力),有利于那部份气体快速排出。但要注意同时上表面的表面张力也降低了,不利于表面的破泡,可以拼用一些有消泡功能的流平剂来消除这个影响;
2、气泡从底材出发到达表面的过程。要让这个过程尽可能快,方法有:漆膜薄点(比方每道喷薄点间隔时间长点);粘度低点(比如多加点稀料,少整点触变助剂);漆膜慢干点(容许气泡移动的时间也长,这个好理解);还有一些特殊助剂和溶剂可以使气泡跑得更快等。
3、气泡到达表面后,维持表面适当的表干时间及消泡能力是必要的(这个步骤才是消泡剂起作用的时候)。
(为什么要有Flash-off时间,就是要让泡有时间跑,至于溶剂啥时候跑都行)
作者:
woseekyou
时间:
2009-5-31 16:03
可以尝试一下降低烘烤温度,加大通风,尤其是在流平的过程中加大通风很重要。另外可以考虑建议增加喷涂压力,减少容易使用量。还可以考虑更换雾化效果更好的喷枪。
作者:
mike3y
时间:
2009-5-31 16:05
体系会不会有问题呢
作者:
jingkang36
时间:
2009-6-2 22:22
谢谢各位的建议,不过我还是要说下以下几点,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好的建议:
1、漆膜膜厚问题:客户为了增加外观效果,已经不考虑涂料消耗了,所以漆膜整体下线都比较厚,而且是3层施工,下线厚度大概有80um-100um;
2、施工底材问题:客户前处理好好的,底材的润湿性本人认为已经很好了;
3、起泡现象不好重复:其实客户起泡重复性不好做实验,当然在潮湿天气都较容易出现下线起泡,可是要选择潮湿天气做试验的机会太少了;
4、在实验室没有很好的判断标准:这个是最重要的因素了,怎么判断用什么方法模拟怎样更好的对比不同实验方案结果,真的比较难,请大侠们对这个点多提出的建议;
5、体系问题:客户用的都是ABS底材,用的基本都是PU漆了,体系本身问题不大,因为都是老体系了,只是客户要求一下子提高,很多问题就突然显露出来,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丙烯酸树脂之类介绍一下也可以;
这是我目前很想解决的问题,请大家帮帮忙,点子不怕多,就怕没有 :P O(∩_∩)O谢谢
作者:
omi99
时间:
2009-6-3 11:22
泡是不是自身产生的哦??
PU在潮湿下就会气泡呀!!
而且你是厚膜呀!!
作者:
fredfeng05
时间:
2009-6-3 16:17
有没可能改3涂2烤,你的固化剂类型能说一下吗
作者:
delver
时间:
2009-6-3 17:00
你说的起泡现象应该是烘烤过程中出现的气泡,我们常说的痱子,而不是泡沫,所以加BYK消泡剂是没用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下:
1.增加最后的流平时间,即进烘干炉的时间;
2.烘干炉入口的温度太高,会造成涂膜急剧升温,所以入口的温度不能太高;
3.调整配套稀释剂的发挥速度,根据涂装室的温度确定配套稀释剂比例,适当增加慢干溶剂的量;W/W工艺的配套稀释剂很难调整,应确认是哪一层的气泡,再重点调哪一层的稀释剂;
4.加防针孔助剂,而不是消泡剂;
作者:
delver
时间:
2009-6-3 17:13
这个可以在实验室再现和调整.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