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陶氏化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消除或者控制双组分涂料(尤其是聚氨酯)中的暗泡?

[复制链接]

0

主题

3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零段

专家分
0 分
21#
发表于 2008-8-11 15:04:34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夏天更容易出现该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一段

Rank: 1

专家分
0 分
22#
发表于 2008-8-20 12:12:46 | 只看该作者
在线原料库,研发好帮手
首先,好象这种情况不应该叫“鬼影”吧,详见
http://www.coatu.com/bbs/viewthr ... 26amp%3Btypeid%3D69
其次,针对PU漆“暗泡”的问题我再补充一点,就是施工的问题。一、要注意施工的环境,温度最高不能超过在35度(定的可能有点高,但针对我国夏天的实际情况而言的。一般不要超过30度)。湿度控制在75%以下;二、涂料调配好之后最好放置15-20分钟再施工;三、如果环境不行的话,就采用少量多次的施工方法,进行薄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33

帖子

1

专家分

涂料人三段

Rank: 3Rank: 3

专家分
1 分
QQ
23#
发表于 2008-10-6 16:49:34 | 只看该作者
各位大虾说的都有理,但现场施工不实际.还是能否加入什么助剂能解决来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55

帖子

4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4 分
QQ
24#
发表于 2008-10-7 01:03:5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加助剂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可以的话暗泡问早就被功破,也不用大家在这里讨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一段

Rank: 1

专家分
0 分
25#
发表于 2008-10-7 13:40:58 | 只看该作者
最近遇到严重的暗泡问题,“痱子”!
看到各位畅谈,获益匪浅!
如果是分散剂加入后有稳定的细泡,固化后期也有大量暗泡,到底是什么因素起决定作用呢?
是分散剂功能基团与基料反应稳泡,还是“水”的问题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33

帖子

1

专家分

涂料人三段

Rank: 3Rank: 3

专家分
1 分
QQ
26#
发表于 2008-10-30 10:32:11 | 只看该作者

暗泡解决方案总结:

一、配方的调整:(防止暗泡的产生)
1、助剂的调节:少加含有机硅的流平和消泡助剂,可用
丙烯酸的或其改性的助剂。
2、溶剂挥发梯度的调节:可以多加点后期溶解力强的溶剂。
3、树脂的选择:应选择表干稍慢的,同时其反应交联速度
较快的树脂(或是选用含伯羟基较多的树脂)。
4、加入 2-5% 低羟基值高分子量的树脂。
5、固化剂的选择:尽可能选用三聚体的固化剂,但TDI类的要适当。
二、施工的调整:(若暗泡已经产生)
1、一般来说,厚涂容易出现暗泡,故应采用薄涂多次的施工的方案。
2、施工的环境问题:一般高温高湿,低温高湿或是较为焖热的天气
容易出现暗泡,故应调整湿度和温度,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是很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amw 于 2008-10-30 11:3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33

帖子

1

专家分

涂料人三段

Rank: 3Rank: 3

专家分
1 分
QQ
27#
发表于 2008-10-30 10:35:57 | 只看该作者

暗泡的形成因素:

暗泡的形成是基于漆膜的内部表面张力的不平衡而影响溶剂的挥发。
从而有极少量的溶剂无法溢出漆膜表面而在漆膜里面的小泡泡,也是我们
从漆膜侧面对着光线而看得到的,同时用手又无法触摸得到的小泡泡,俗称暗泡。


暗泡的形成原因:
1、漆膜在干燥过程中会让溶剂保留而不让它挥发出来,
当油漆的涂膜达到一定的厚度时,因表面的溶剂挥发得快,
而内部的溶剂又接不上来,导致漆膜表面的表面张力高
而内部的表面张力低。结果导致内部会引起地方性的旋涡而
产生了暗泡。

2、在上述情况下,如果加入了对树脂比较不适合的有机硅助剂
后,其内部会引起地方性的旋涡更为严重,因此而导致暗泡的产生
也就越明显增加。

[ 本帖最后由 amw 于 2008-10-30 11:2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零段

专家分
0 分
28#
发表于 2008-11-15 11:07:13 | 只看该作者
恩,就24楼说得对,水分问题倒是次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69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0 分
29#
发表于 2009-2-15 13:53:2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但实际施工如何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563

帖子

18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18 分
QQ
30#
发表于 2009-2-15 22:3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ophy 于 2009-2-15 14:32 编辑

5# cuichangli
“个人看法同以上两位差不多,不过我补充一条配方中尽量减少有机硅类流平剂的量,并且流平剂的选择也有关,有些流平剂对这方面也有帮助”
最近使用流平剂时,出现了稳泡比较严重的现象,水性聚氨酯体系,用的TEGO 410,不知有什么其他流平剂,流平和不稳泡比较好的啊?!
范工 13761497969 水性工业树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55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0 分
QQ
31#
发表于 2009-2-17 11:49:58 | 只看该作者
3777可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一段

Rank: 1

专家分
0 分
32#
发表于 2009-3-3 19:24:39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做双组分水性高光时也出现了这个问题,表干时间有30-60min,由于涂料是配好一段时间后使用,可能是助剂问题,消泡剂在贮存阶段失效了并消耗了部分润湿剂,通过更换消泡剂也许能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3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零段

专家分
0 分
33#
发表于 2009-3-3 23:00:2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可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零段

专家分
0 分
34#
发表于 2009-4-15 09:3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uding 于 2009-4-15 09:37 编辑

我刚刚入道。 这个问题我也经常遇到。 谢谢各位高人指导。这是我在一个网上找来的, 好像还比较全面。 那个网站上还有其他的水性漆问题和解决方法,我觉得还不错。网址是:http://www.pthjs.com/services/resources.html

微泡是指极小的泡。 如果清漆层中有微泡, 这会减低木器的“温暖感”。每个微泡都好像是反射和折射光的小小弧形镜头,总和起来,导致木器表面黄色和红色色泽降低而不透明度增加。微泡用消泡剂很难去除, 因为微泡的浮力很低,不能浮到表面。 不能浮到表面的泡沫是不能被通常使用的消泡剂破裂的。微泡的消除是通过微泡被周围的液体吸收。微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

1)固体含量高微泡的密度高:在一个涂料中, 固体含量高的话,水就少。水少的话, 供气泡融入的水份就少。固体含量高的话, 干燥时间也短, 那么气泡消散的时间也就少。2-3%固体的差别会造成有微泡和无微泡的差别。

2)注意你所涂刷的基材。非常吸水的基材会从涂上去的第一层漆膜吸收水分。 这会使第一层漆膜比此后涂的其他漆膜更容易成膜。 但缩短的成膜时间和木质基质的吸水性会增加第一层漆膜在非常吸水的基质上产生微泡的机率。枫木和白桦木比较更紧密的橡木和白蜡木更经常有微泡的问题。 减低第一层漆料中的固体含量,微泡的密度的问题被降低。 举例而言, 如果底漆的固体含量由30%被减至27%,这将减低底漆膜中的微泡数量。在用低固体含量的第一层底漆封住基质表面后, 以后的涂层的固体含量可以高些.

3)小心使用含高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剂:少量的表面活性剂会引起更多的微泡。 乙炔双醇类的表面活性剂如消烦恼( SURFYNOLS) 似乎不会引起微泡产生, 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替代品。

4)溶剂会影响微泡的浓度。 在一些情况下, 用丁氧基乙醇(butyl cellosolve) 和丁基卡必醇(butyl carbitol)会增加处理过的漆膜的微泡的密度。

5)涂料的粘连性决定最初微泡的产生:在涂刷的过程中,涂料还是湿的时侯微泡的量越大,那越多的微泡必须从涂料中消散出来。理想的说来,去除涂料中的微泡的最佳办法是让它的形成之初就降到最低点。粘连性低的涂料产生微泡的倾向比较低。但必须掌握流挂性能 和微泡形成之间的平衡。

6)设备的雾化能力决定了涂料中最初的微泡量。 据好几个文献研究表明,小的液滴保持气泡的能力低于大的液滴。 正因为如此, 普通的空压机比无气式或空气助喷式无气喷涂机产生微泡的倾向低。通过调节气压, 漆液输出量和喷枪口径来加大雾化,可以减少新涂上的涂料中的微泡含量。

7)将表面活性剂降至最低点的高分子会有相对来说低的泡量密度。因为产品中的表面活性剂含量低,华津思公司的高分子产品具有很低微泡的倾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1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0 分
QQ
35#
发表于 2009-4-18 12:10:5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命题应该分类来讨论,
1,对于薄涂型溶剂或无溶剂2K PU体系,只要配方得当不会出现“暗泡”的,无非是选择溶剂、助剂等,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很多大虾前面也详细分析了。
2,对于厚涂型的溶剂或无溶剂2K  ...
ecustar810 发表于 2008-4-19 22:41

这个问题确实在厚涂型涂料容易出现,特别是亮光体系,我自己的体会有几点:1.调整干速是关键;干燥要么快,要么就慢点:可以加催干剂或者调整固化剂,拼点N75/N3390;树脂拼点有利于溶剂释放的树脂,比如丙烯酸树脂。2.调整溶剂,加慢干水,但作用不大。3,助剂也不是能很好解决此类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9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0 分
QQ
36#
发表于 2009-4-20 21:59:4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27楼的看法,需要强调的是:暗泡问题和水分根本扯不上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369

帖子

451

专家分

涂料人三段

Rank: 3Rank: 3

专家分
451 分
QQ
37#
发表于 2009-4-21 10:01:2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有谁做到没有?
技术无界线,提升中国涂料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3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一段

Rank: 1

专家分
0 分
QQ
38#
发表于 2009-5-27 22:03:15 | 只看该作者
暗泡的形成原因:
  漆膜在干燥过程中会让溶剂保留而不让它挥发出来,
当油漆的涂膜达到一定的厚度时,因表面的溶剂挥发得快,
而内部的溶剂又接不上来,导致漆膜表面的表面张力高
而内部的表面张力低。结果导致内部会引起地方性的旋涡而
产生了暗泡。
   有时主要还是现场的施工环境引起的!
共同探讨,勇攀高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08

帖子

14

专家分

涂料人二段

Rank: 2

专家分
14 分
39#
发表于 2009-5-29 11:54:5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这个问题不时会出现,也感到很困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23

帖子

0

专家分

涂料人一段

Rank: 1

专家分
0 分
QQ
40#
发表于 2009-6-26 11:44:39 | 只看该作者
各家之言都也自圆其说,结论无法下,只有自己多实验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众涂料网 ( 沪ICP备11020344号-1 )

GMT+8, 2025-5-6 20:57 , Processed in 0.1389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