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环氧底漆和PU湿碰湿配套弊病
[打印本页]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8-12-31 21:59
标题:
环氧底漆和PU湿碰湿配套弊病
最近在做一个环氧底漆和PU面漆的配套,底漆为灰色环氧底漆,树脂E-20,固化剂为聚酰氨,面漆树脂为羟基丙烯酸,固化剂为3390,工艺为湿碰湿,然后烤干80度30分钟。但由于聚酰氨和3390反应非常迅速,二者混合后搅拌立即结胶,可能是内聚力很大且反应过于迅猛,所以导致烤出来后面漆严重失光起皱,漆膜脆在铁板上划格脱落。如底漆不加固化剂,漆膜外观可以,但底漆和铁板附着力不好;如底漆使用NCO固化,配套性能基本可以但价格过高。各位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如何解决;此外,还有什么别的解决思路呢?
作者:
无名的小草
时间:
2008-12-31 23:12
是否可以将湿碰湿的间隔时间拉长到1个小时之后会好些?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1-1 00:06
要求连续操作,间隔时间2~3分钟,间隔一个小时效果做过也不好
作者:
开林(江西)制漆
时间:
2009-1-1 08:01
只能说这个工艺设计完全不合格
建议聚氨酯防锈底漆+聚氨酯面漆
作者:
sunny
时间:
2009-1-1 12:19
对呀,同一体系才好湿碰湿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1-1 15:41
这是客户的工艺,不是能随便改的,如果能改工艺就没这么费事了,不过有难度才能体现各位的专业技能啊,有什么思路吗??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1-2 21:32
请各位畅所欲言,指点迷津
作者:
无名的小草
时间:
2009-1-3 19:09
那就只能用PU的系统湿碰湿操作了。至于你说单价高是不是因为固化剂,可选用单价较低的TDI类固化剂来做底漆固化剂。
作者:
无名的小草
时间:
2009-1-3 19:10
请问你的涂料是用在什么产品上面呢
作者:
TMSKY
时间:
2009-1-4 14:10
环氧和PU湿碰湿还是第一次听说,期待高手出现.
作者:
y2175452
时间:
2009-1-4 16:58
那就只能用PU的系统湿碰湿操作了。至于你说单价高是不是因为固化剂,可选用单价较低的TDI类固化剂来做底漆固化剂。
无名的小草 发表于 2009-1-3 19:09
同意用低价位的TDI做底漆固化剂应该没问题的。
作者:
力龙涂料
时间:
2009-1-4 17:38
胺类与NCO的反应活性好像比羟基还要高,所以体系中不应出现聚酰胺类固化剂吧,如果工艺不修改的话。
可以采用楼上各位的建议,采用TDI加成物固化环氧。
这方面云松版主非常有经验,你可以向他咨询下。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1-4 20:47
感谢各位的热心回复,TDI类是比HDI类价格低,但我们所用的DesmoDur L-75价格也比聚酰氨贵,是否底漆除了用NCO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云松版主可否推荐一个低价位的TDI加成物。
作者:
dqv1
时间:
2009-1-4 20:54
好像只有底漆用NCO的办法,三木有几支TDI的固化剂还不错,具体价格不清楚.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1-6 21:18
今天试了一下环氧底漆用NCO固化,首先随意定了一个漆固比,底漆约30微米,80度30分钟烤干,然后上PU面漆漆(不同厚度),烤80度30分钟,发现面漆较薄时(13~30微米)面漆整块从底漆脱落,面漆(30微米以上)较厚处层间附着力0~1级,是什么原因呢?后将底漆固化剂用量减少,层间附着没有出现异常。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1-8 21:43
现查明,干碰湿面漆薄涂无附着力是由于润湿不好。但今天又发现环氧用NCO固化后和原子灰配套性差,原子灰烤干后脱落,降低底漆NCO用量有改善,但是一个隐患。还请教一个问题,环氧用NCO固化,漆固比怎么计算或确定呢?
作者:
暗夜销魂
时间:
2009-1-9 08:45
湿喷湿工艺一般都是要求底漆干燥比面漆快才行,否则底面混容,会造成好些方面的问题。
我的建议是2点:
1.环氧底漆还是使用NCO固化,只有在固化速度相差不是很大时才有可能湿喷湿,否则会因为面漆固化太快形成“铁皮包豆腐”,只是NCO的用量用到理论计算值的40-80%就足够了。
2.环氧底漆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改进配方,降低树脂用量,相应就降低了需要的NCO用量,直接促进了表干速度,自然可以满足湿喷湿工艺。
不过此思路会对性能有所降低,所以须在配方上面平衡。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1-14 23:11
感觉环氧用NCO固化和面漆配套不好,施工范围窄,隐患多。尤其是干碰湿
作者:
mangongyu
时间:
2009-1-15 08:20
那就只能用PU的系统湿碰湿操作了。至于你说单价高是不是因为固化剂,可选用单价较低的TDI类固化剂来做底漆固化剂。同意8楼的观点,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1-15 20:38
湿碰湿工艺我做了测试没发现异常.目前通过调整底面表干速度和固化剂反应速度,环氧聚酰氨和PU面漆湿碰湿可以做到层间0级.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1-15 23:20
除了加快表干减轻二者反应程度达到目的,此外还有一个手段就是把底漆尽量做“软”,以减轻二者反应导致漆膜因脆硬而脱落的情况,这个方案还没进行。
作者:
wyj7506
时间:
2009-1-16 19:36
环氧树脂和pu固化剂反应的原理主要是环氧(主要是双酚A类)结构中含有的羟基,交联度根据应用性能要求可以调整,底漆通常不用全部交联,pu固化剂过量更不可取,因为这样使得漆膜偏脆,过于封闭,内聚过强,影响层间附着;而流有一定量的残留羟基,与面层固化剂反应有利提高层间附着力。另外选用的固化剂TDI类要偏脆些,对层间附着不利,可以考虑一些软树脂或者用HDI类固化剂调节硬度,但价格可能有所上升,还有相容性问题等,看具体情况。
NCO与胺类的反应速度要明显快于普通的羟基,同时反应历程不一样,成膜后硬度大不一样。
对层间附着力的考虑:还是物理与化学作用两大类作用,化学类自不用说,底面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当然这里也有一些是因为底漆对空气中水分等物质的强吸附而引进的羟基等化学键。
物理类考虑上层对下层的溶解与溶胀,相容性(体系相似性),从而底面渗透与扩散作用强些,这就是经常会看到的底层做软点的道理;底层的表面张力;底层与面层的膨胀系数;各自的内聚力的大小,固化快慢,这个影响内应力及其释放等等;所以可以考虑降低底漆交联度,使用润湿剂,偶联剂,慢干强溶剂,软树脂等等
方案调整。思路是很多的。
作者:
muchangyou
时间:
2009-1-17 21:58
谢谢,很不错的综述。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特定的使用条件下,每种手段都有其效果,也有其局限性。如降低底漆交联密度,太底对底材附着不好,和原子灰配套也不好;使用偶联剂,加到一定比例其作用也就到了极限。,因此,很多情况下难以达到很理想的程度。
作者:
Epoxy
时间:
2009-2-3 13:55
这个问题某单位专门研究过,结论是不可以。问题如相面碰到的一样。因此放弃了这种配套方案。
作者:
86096100
时间:
2009-11-18 09:59
我碰到过类似的情况 不过和你有点不同 底漆上用的是PU中途 用的TDI固化剂 苏州金龙客车的工艺要求 我门也是做了好久才过关 呵呵
作者:
kerrywang
时间:
2009-11-18 13:22
请教:环氧底漆用TDI固化剂,对溶剂及稀释剂有什么要求?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