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众涂料论坛

标题: 新手求惑 [打印本页]

作者: yl313277321    时间: 2012-8-28 19:58
标题: 新手求惑
成膜助剂随着添加量的变化  ,性能会有那些变化   能提高附着力吗?
水性塑料 漆附着力提高都有那些方法》?coatu_reward
作者: fandahong123    时间: 2012-8-29 21:36
成膜助剂的加入主要是降低树脂颗粒的最低成膜温度,使漆膜完整。至于对漆膜的影响有哪些,我想不同的树脂体系应该有不一样的影响,不同的成膜助剂对同一树脂体系也不一样,你可以设计一些实验验证。
提高漆的附着力的方法建议你还是加强一下理论的学习,不同的体系会不一样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带来些启发,呵呵
作者: zsl    时间: 2012-8-29 22:42
成膜助剂少量时,成膜不完整,会有开裂粉化现象,加到足量时,成膜完整,可以在0度也可以形成完整的漆漆膜,过量的话,也是可以完全成膜,就是过多成膜助剂存在漆膜里会影响漆膜的硬度,和抗回粘性,及早期耐水性等等,对附着力没有帮助的,塑胶底材也有很多种的(ABS,PET,HIPS,PC,PP,PE等)主要是靠乳液或树脂自身性能,在外添加些对应基材的助剂。
作者: cjllll4126com    时间: 2012-8-30 08:11
成膜助剂主要是辅助成膜,随量的增加,干燥时间会延长,硬度起来慢,耐水性也会受影响。
作者: 心静如水    时间: 2012-8-31 10:41
成膜助剂加到能成膜就可以了,过多如楼上所述。塑料基材的表面张力低,解决附着力首先要解决润湿问题,建议试下空气化工的超级润湿剂。
作者: dengguiping    时间: 2012-8-31 13:37
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2-8-31 10:41
成膜助剂加到能成膜就可以了,过多如楼上所述。塑料基材的表面张力低,解决附着力首先要解决润湿问题,建议 ...

/:!$空气化工的超级润湿剂?能解决附着问题,得请教请教,什么牌号?LZ可否告知一下呢?
作者: qiziteng    时间: 2012-8-31 13:45
成膜助剂加多会影响漆膜硬度耐水等等,代理TEXANOL德谦各种附着力促进剂,PPB,APC等。QQ290759809
作者: cjllll4126com    时间: 2012-9-6 11:34
qiziteng 发表于 2012-8-31 13:45
成膜助剂加多会影响漆膜硬度耐水等等,代理TEXANOL德谦各种附着力促进剂,PPB,APC等。QQ290759809

加入附着力促进剂,对储存稳定性有无影响?
作者: cjllll4126com    时间: 2012-9-6 11:38
听说气体化学的水性助剂不错,不知什么地方可以要点样品?
作者: cjllll4126com    时间: 2012-9-6 13:48
听说气体化学的水性助剂不错,不知什么地方可以要点样品?
作者: 阿伦小小人    时间: 2012-9-6 14:13
我这里是氰特助剂,不知道能不能帮到您
作者: yasuray    时间: 2012-9-6 23:01
cjllll4126com 发表于 2012-9-6 13:48
听说气体化学的水性助剂不错,不知什么地方可以要点样品?

消泡好啊,是慢慢消泡的,不会有缩孔的
作者: yasuray    时间: 2012-9-6 23:06
阿伦小小人 发表于 2012-9-6 14:13
我这里是氰特助剂,不知道能不能帮到您

氰特,你们好多款水性树脂不错,EP386不错,分散剂6208比较好用,加我QQ898844242
作者: 阿伦小小人    时间: 2012-9-7 09:25
cjllll4126com 发表于 2012-9-6 13:48
听说气体化学的水性助剂不错,不知什么地方可以要点样品?

陈工,是美国气体化学吗?我介绍你进一个群,里面有气体化学的人
作者: cjllll4126com    时间: 2012-9-7 09:37
阿伦小小人 发表于 2012-9-7 09:25
陈工,是美国气体化学吗?我介绍你进一个群,里面有气体化学的人

是吗,谢谢了!
作者: cjllll4126com    时间: 2012-9-7 09:40
yasuray 发表于 2012-9-6 23:01
消泡好啊,是慢慢消泡的,不会有缩孔的

是吗?到时试试,听朋友说润湿也不错。
作者: yasuray    时间: 2012-9-7 19:14
cjllll4126com 发表于 2012-9-7 09:40
是吗?到时试试,听朋友说润湿也不错。

是的,这样分散剂可以少加点了




欢迎光临 联众涂料论坛 (http://bbs.coat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